摘要:2月,他出席了最高层级的座谈会,引发海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作为中国企业家的代表人物,他的动态被视作民企发展的“风向标”。
粉丝们有没有发现:最近马云的消息有点密集?
2月,他出席了最高层级的座谈会,引发海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作为中国企业家的代表人物,他的动态被视作民企发展的“风向标”。
4月,他佩戴“风清扬”的工牌,现身阿里云谷园区,当日阿里港股盘中一度大涨6%。
5月,他又出席了“阿里日”活动,在“复刻版”的湖畔花园创业基地,写下了“发展才是硬道理”几个大字,释放出阿里“二次创业”的信号。
6月,他被人拍到在法国开游艇,在比利时咖啡;7月又被人拍到在西湖骑自行车;8月到西北参观蚂蚁森林......
从网友随手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出,马云整个人的状态非常好,活力满满,丝毫看不出他已是个年过60的老人了。
最近的一次是上周,马云戴着鸭舌帽和口罩,现身“快乐平头哥”酒吧。
几乎每月都有马云的新消息,很难不让人怀疑,他已重归阿里“一号位”。
尽管,马云本人试图与一线业务保持距离。譬如,有记者向他求证阿里内部组织改革的消息,他答“不知道”,但阿里的股价不会骗人——上周港股的总市值突破3万亿,创下近四年来的历史新高,反映出市场对他回归的乐观态度。
彭博社也引用阿里内部人士的消息称“马云参与公司工作次数,达5年来最高,曾一天3次询问AI业务的进展”。
无独有偶。“老对手”刘强东也频频亮相,他与外卖员喝酒、在直播间烧菜、在宿迁主场开心地跳舞的视频,多次占据社交媒体的热搜。
这批电商“老炮儿”的活跃,仿佛让人们重新回到了那个互联网经济百花齐放、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时代。
但这次,马云似乎依旧领先“老对手”们一个身位。
以外卖大战为例,这场由京东掀起的竞赛,却被淘宝后来居上,实现了弯道超车。
在京东、美团打得不可开交之际,淘宝不再纠结于饿了么,而是All in淘宝平台,推出了“闪购”业务。在500亿的重金投入下,闪购外卖订单一度超越美团,创下了日订单量突破1亿,日活突破两亿的佳绩。
高盛数据显示,截至7月,阿里巴巴在内地外卖市场的占有率为43%,落后于美团47%的份额,但是差距已经逐渐缩小。
新推出的“高德扫街榜”,更是直接打通了支付宝、淘宝、飞猪等兄弟公司的数据,背后还有阿里云和AI这个“最强辅助”,把“集团作战”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阿里坦言要把“高德扫街榜”打造成一个“不受流量、广告、网红干预的榜单”,全凭用户“用脚投票”,俨然要与由美团主导的“必吃榜”“必住榜”“必玩榜”形成对垒之势,另建一套更公开、公正的评价体系。
最令马云兴奋的变化可能是AI业务。正如前文所述,马云现身“平头哥酒吧”,并不是单纯的喝酒、唱歌,而是庆祝阿里自研的AI芯片“平头哥”亮相央视新闻联播,这款芯片已在多个维度对标英伟达H20。
从“平头哥”这个名字,也可看出马云对AI芯片的期望。因为,纵横非洲草原的“平头哥”虽然体积小,但遇到任何大型食肉动物都不怂,敢要狮子、敢吃毒蛇,以至于被网友戏称为“看淡生死,不服就干”的神奇动物。
马云曾断言:未来阿里要应对各种危机,“平头哥精神”必不可少。
如果说,闪购、高德还是阿里“老树开新花”,砸点钱总能掀起点浪花,那么自研AI芯片则让外界看到了阿里另一种可能——从一家零售巨头蜕变为科技公司。
阿里研发的通义千问大模型,长期霸占全球开源语言大模型榜单前列,基于其训练的衍生模型数量超过了17万个,成功将中国制定的技术标准,输出到了全球。
三年前,马斯克曾在社交媒体上意味深长地问了一句:“马云去哪儿了?”
这一问,在全球范围内激起无数猜测。
有人说他长居日本,有人说他已移民欧洲,还有人称他在泰国过年……众说纷纭,唯一一致的推断是:他不在中国。
而今年,随着马云悄然回归,所有谣言不攻自破。
更令外界惊讶的是,在“没有马云的日子里”,阿里巴巴的零售业务并未停滞或萎缩,反而默默完成了一场关键转型——它不再只是一家电商巨头,更进化成一家扎实的科技企业。
或许,马云治理企业的方式正如他钟爱的太极拳,阴阳相济、动静相生。
不在其位,未必意味着影响力的消失;退后一步,反而为组织留出了进化与自驱的空间。
他的归来,不是简单的“重返舞台”,而更像一种从容的印证:真正的领军者,早已将未来写进阿里的基因之中。
作者:9527
参考资料:
《61岁马云回归,阿里市值重返3万亿港元》中国企业家杂志
《马云赌赢了,淘宝闪购反超美团》电商派
来源:帅真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