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半马爆冷!宇树缺席,冠军竟跑赢业余跑者?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20 10:48 1

摘要:当人类选手和机器人“选手”同场竞技时,网友们的手机屏幕都快被刷爆了:“这哪是跑步,分明是看未来科技秀!”可谁也没想到,最火的话题不是冠军冲刺,而是“宇树科技为啥没来”。

你见过机器人跑半马吗?

4月19日,北京亦庄就上演了这么一场“科幻照进现实”的大戏——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开跑!

当人类选手和机器人“选手”同场竞技时,网友们的手机屏幕都快被刷爆了:“这哪是跑步,分明是看未来科技秀!”可谁也没想到,最火的话题不是冠军冲刺,而是“宇树科技为啥没来”。

赛事刚落幕,#机器人马拉松北京亦庄开跑#的微博话题阅读量就飙到2240万,讨论量2.2万,央视全程直播的镜头里,20支机器人队伍和12000名人类选手从南海子公园南门出发,沿着21.0975公里的赛道“齐头并进”。

最终,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天工Ultra”以2小时40分42秒冲线,7-8km/h的配速已经追上人类业余跑者水平!

亚军松延动力N2、季军行者二号也各有亮点,尤其是“天工Ultra”身高1.8米、体重55公斤,全程领跑还换了三次电,中途摔倒后又稳稳爬起来——这哪是机器,简直像个“耐力型运动健将”!

但最让网友揪心的,是赛场上那些“熟悉的身影”:多支队伍用的是宇树科技的G1机器人。

这些身高132cm、体重35kg的“小选手”,有的跑着跑着摔了,起身后还冲观众挥挥手继续跑;有的因为操作或算法不同,表现参差不齐。

可等大家想给“老熟人”宇树科技鼓掌时才发现——官方队伍根本没来!

“我们最近忙着准备人形机器人的格斗直播,实在没精力备赛。”宇树科技的回应让网友又好奇又疑惑:格斗直播?

这可比跑马拉松刺激多了!

要知道,宇树G1去年就全球发货,客户包括企业、科研团队甚至发烧友,这次比赛里的G1其实是第三方客户自己改装参赛的。

就像网友说的:“就像买了辆跑车,有人用来跑赛道,有人用来日常代步,技术好不好,还得看怎么用。”

那宇树为啥选格斗直播?

往深了想,可能是在找新的“技术爆点”。

跑马拉松考验的是稳定性、续航和步态控制,格斗则需要更快的反应、更强的力量控制和对抗能力——这两项技术其实是“一体两面”:能跑半马的机器人,基础能力肯定扎实;能打格斗的,技术上限可能更高。

就像有网友调侃:“跑马拉松是‘耐力考试’,格斗直播是‘实战秀肌肉’,宇树这步棋,可能是想秀点更硬核的本事。”

往小了说,是机器人技术的“大阅兵”。

天工Ultra能提速到12km/h,靠的是攻克了关节发热、步态协调等硬件难题;松延动力N2能拿亚军,离不开自主研发的环境感知算法。

往大了看,这是中国机器人产业的“试金石”——北京亦庄已经聚集了300多家机器人企业,产业链规模超百亿,这场比赛就像一块“磁石”,把技术、资本、人才都吸到了一起。

网友们的反应最真实:有人看机器人摔倒后爬起来,红着眼眶说“像极了努力的我们”;有人盯着天工Ultra的配速算时间,感慨“这速度,我跑半马都不一定能追上”;还有人替宇树惋惜:“要是官方参赛,说不定能冲个前三?”但更多人明白,比赛的意义从来不是输赢——当机器人能和人类同场竞技,当“摔倒了再爬起来”的动作不再只是程序设定,我们离“机器人真正融入生活”的那天,又近了一步。

站在终点线前,看着机器人选手和人类选手一起欢呼,突然想起一句话:“科技的温度,不在于它有多先进,而在于它让多少人看到了希望。”这场半马,不仅跑出了机器人的“体力”,更跑出了中国科技的“底气”。

至于宇树的“缺席”,或许只是科技长河里的一朵小浪花——毕竟,无论是跑马拉松还是打格斗,最终都是为了让机器人更懂“人”,更贴近“人”。

下一次,当我们再看到机器人跑起来、跳起来、甚至“打”起来时,或许该说:“嘿,这小家伙,越来越有‘人味’了!”

来源:碎碎念大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