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毛主席和蒋介石认识应该在广州,当时广州国民政府和共产党进行第一次合作,毛主席以国民党身份担任国民政府代理宣传部部长。这时的蒋介石也是政治新星,是孙中山身边的“红人”,后来担任黄埔军校校长,两人应该在这个时候认识。
毛主席和蒋介石,两人斗了几十年,最后历史和人民选择了毛主席,蒋介石败退台湾,被人民抛弃。
蒋介石是怎样评价毛主席的?从对手的角度去评价中去认识毛主席,我们更能理解毛主席,这是一个不错的渠道。
毛主席和蒋介石-重庆谈判
毛主席和蒋介石认识应该在广州,当时广州国民政府和共产党进行第一次合作,毛主席以国民党身份担任国民政府代理宣传部部长。这时的蒋介石也是政治新星,是孙中山身边的“红人”,后来担任黄埔军校校长,两人应该在这个时候认识。
论地位,毛主席要比蒋介石高,论实权,自然掌握军权的蒋介石更有实权。
1927后,两人分道扬镳,成为对手,斗争了几十年,毛主席建立新中国,而蒋介石却败退台湾。
毛主席
1945年,两人再次见面,共商建国大事,可是没有成功,蒋介石在这斗争中次败退台湾!作为失败者的蒋介石是怎么评价毛主席的?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在西安发动兵谏,让蒋介石同意全国统一抗战,后在周恩来、宋美龄的调停下,蒋介石安全回到南京。在这次事变中,确实让蒋介石捏了一把汗。
回到南京的蒋介石,有人问他:如果在西安出现意外,你会选择谁当继承人?
蒋介石说:第一人选是白崇禧,第二人选是毛泽东。
这也是对毛主席的一种评价,从这个评价中可以知道一点:蒋介石非常看重和肯定毛主席的能力。这种能力让蒋介石愿意推荐来掌管国民党。
当然这种情况出现的几率几乎为零,但是也能说明蒋介石非常看重毛主席,敬佩毛主席。
蒋介石明白毛主席的能力,因为从1927年到1935年,他几次“围剿”红军,基本是败在毛主席手上。胜利几次,还是因为毛主席没有掌握红军的指挥权。
1945年,在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和秘书陈布雷说:“毛泽东此人不可轻视。他嗜烟如命,手执一缕,绵绵不断。但他知道我不吸烟后,在同我谈话期间,竟绝不抽一支。对他的决心和精神,不可小视。”
从这个评价中,蒋介石肯定了毛主席的毅力和决心。他明白,一个烟瘾巨大的人,不可能长时间不吸烟。而毛主席在会谈期间,做到了不抽烟,可见毛主席的毅力、控制力、决心有多强,强到蒋介石害怕,让蒋介石给出了“此人不可轻视”的评价。
蒋介石给出这个评价,不仅仅是因为毛主席在会谈中做到了不抽一支烟,还因为与毛主席之间的较量中,毛主席总是能化险为夷,以少胜多,这种能力岂能让他轻视?
所以我觉得蒋介石这句评价,从对手角度高度肯定了毛主席的智慧和能力,无论是军事能力还是政治能力,让蒋介石自叹不如。
“阴阳怪气,绵里藏针”这句话是蒋介石在重庆谈判中写在日记里的。
都知道,蒋介石有这日记的习惯,他不想跟别人说的心里话,基本这在写在日记里。这句话看似有点怪,但比“此人不可轻视”这句评价更上一个高度。
“阴阳怪气,绵里藏针”说明什么?说明蒋蒋介石更加佩服他的能力。
这可是有经验的,就算在重庆谈判中,毛主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观点对于蒋介石来说都是进攻。
重庆谈判中,蒋介石曾经开出“高条件”给毛主席,只要毛主席同意谈判结果,愿意把“新疆主席”的高位置给毛主席,毛主席自然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底线和原则去谈,这就让蒋介石难堪,无法达到自己的目的。
让蒋介石觉得“绵里藏针”,更是他的一种计策谋略,只能说明他无论文还是武,都能出其不意的让蒋介石措手不及!
“吾料其不能成事,终难逃余之一握也”这句评价也是蒋介石对毛主席的评价,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料定他并不能成事,逃不出我的掌握。”
这句评价也是出自蒋介石的日记。在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一边谈判一边备战,认为自己兵强马壮,可以将共军消灭。
从当时的纸面实力来看,蒋介石确实有这个自信。当时国民党军队有400万,基本装备没事装备,并且海陆空三军齐全,还占据主要大城市,经济能力也不错。而共产党军队只有200万左右,有三分之一是民兵,装备基本以缴获的为主,没有空军和海军,多半以山区农村为主。在这种对比下,国民党军队可谓是胜券在握,所以蒋介石自然有自信,说出“终难逃余之一握也”。
但是蒋介石没有考虑到,战争打的不仅仅是武器装备,打的更是人心。国民党在抗战胜利后,土地、人口、武器、军队自然多,但是他忽视了人心,每有真正去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的真谛!
在这句评价中,蒋介石还是认为那几条“破枪”不能成大事,难逃自己的手掌心,但结果告诉我们,正是这几条“破枪”,让蒋介石败退台湾!
在中国近代史中,毛主席和蒋介石这两个人物是绕不过去的。蒋介石能力也是不得了,能在军阀混战中统一中国,放在历史上,这样的人很少。只是他的对手是毛主席,对比毛主席,他各方面都要略逊一筹,成为失败者。
从蒋介石对毛主席的评价中,同样可以看出“英雄惜英雄”的感觉,只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罢了。当然,从蒋介石对毛主席的评价中,我们更能了解毛主席,一个让对手都敬佩的人,他的伟大不是某个人说说罢了,而是历史给的,人民喊出来的。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