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AI对决添变数,谷歌大佬携27亿回归!美国AI行业迎来重大突破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3 18:45 1

摘要:在硅谷HotChips2025大会上,有个大人物一开口就把AI圈的底给透了,他就是NoamShazeer,既是Transformer模型的爹之一,也是谷歌搜索拼写校正的幕后推手,在LLM领域扎了快十年。

现在中美两国都开始在AI领域发力了,这倒是不难理解,毕竟未来的时代就是AI的时代,为此,即便是谷歌也不得不放下自己的面子。

他们专门花费了大价钱请来了行业大佬,大佬确实也给力,只不过美国的现实却成为了谷歌发展的阻力。

在硅谷HotChips2025大会上,有个大人物一开口就把AI圈的底给透了,他就是NoamShazeer,既是Transformer模型的爹之一,也是谷歌搜索拼写校正的幕后推手,在LLM领域扎了快十年。

这人的经历也挺传奇,早年前在谷歌搞出个聊天机器人,结果公司不让发,他一气之下离职创办了Character.AI。

可没等多久,谷歌就后悔了,花27亿美金跟他的公司合作,最后还把他请回去当Gemini项目的联合负责人,妥妥的“你对我爱答不理,如今我让你高攀不起”。

这次他演讲的核心就一句话:AI想再往前跑,全看算力给不给力。

他直言现在语言建模是最该使劲的领域,专门放了张幻灯片讲这事儿,那股子热情藏都藏不住。

至于“大模型到底要啥”,Noam的答案简单粗暴:算力越多越好。

他说随着模型参数、深度往上加,规模肯定越来越大,那计算资源就得跟着堆,2015年用32个GPU训练都算大事,现在没几十万GPU都拿不出手。

他还提了个老事儿:2018年谷歌专门为AI建了计算节点,在此之前工程师都得在一千个CPU上跑任务,慢得不行还经常被拿去爬网页。

有了专属的深度学习机器,性能一下就上去了,这也能看出硬件对AI多重要。说到硬件,Noam这AI研究员挺特别,特别爱琢磨机器咋干活。

当年搞Mesh-TensorFlow项目时,就盯着谷歌TPU的底层网络问东问西:“你们芯片咋是环形结构?数据包咋跑?咋跟神经网络计算对上?”

也正是这份好奇,帮谷歌在软硬件协同上搞出不少突破。

这次他把大模型的硬件需求讲得明明白白,总结下来就四点,少一个都不行。

第一是算力,得是千万亿次浮点运算那种级别,直接决定能训多大模型、用多少数据;第二是内存,不管是片上的SRAM、高速的HBM,还是普通显存,容量得大、带宽得够,带宽不够连加个非线性层都费劲。

容量不够模型都塞不下,长上下文也存不了;第三是网络带宽,这玩意儿很多人忽略,可模型训练推理时都得分到多个芯片上,数据传得慢,再想搞“长思维链”也白搭。

第四是低精度,LLM本身有点“模糊”,用8位、4位精度换更多算力完全可行,只要不影响结果重复就行。

说到结果重复,Noam特别较真,他说早年在GoogleBrain搞异步训练,经常这次跑通下次崩,连问题出在哪都找不着。

所以他跟硬件厂商放话:“除非能给我10倍性能,不然别拿可重复性换速度。”现场有人问低精度运算容易溢出咋办,他也给了招:要么累加器用高精度,要么数值裁剪,千万别搞“数值回绕”。

有意思的是,Waymo的工程师问了个狠问题:“要是硬件不进步了,还能搞出AGI吗?”Noam说“能”,因为AI能自己推动软件和系统进化,不过他补了句“要是硬件能接着升级,那肯定更好”。

除了Noam,微软AI的CEOMustafaSuleyman也放了不少猛料。他说现在的LLM还只是“单步预测引擎”,等加了持久记忆和长期预测能力,2026年底前就能变成“行动型AI”,能像人一样做计划、执行任务,他用“惊艳”形容这事儿,还说现在才刚起步。

这人2010年就敢赌AI,当时智能手机刚普及,AI还像科幻段子,可25岁的他就跟合伙人认定“搞出懂人的智能,能改善人类状况”。

但他也泼了冷水:未来20年要面临大规模失业,现在白领干的数据录入、处理邮件这些“认知体力活”,都会被AI抢了去。

他说这种恐惧很真实,政府必须用税收再分配来扛住这波冲击。他还提了个“遏制困境”:技术会让权力变集中、成本变低,以后AI能帮人打电话、写代码、执行计划,每个人实现想法的成本几乎为零。

这固然能释放创造力,但也容易出乱子,“我点个按钮就能干疯狂的事,你也能,冲突不就多了?”

他说“摩擦”对稳定很重要,没了阻力,混乱就来了,怎么“按住”这种低成本的力量,是现在最大的难题。

最让人担心的还是AI失控,Suleyman划了四条红线:只要AI同时能自己改代码(递归式自我改进)、自己定目标、自己搞资源、自己在现实里行动,就得用“军事级别”手段制止。

有人问“能拔电源吗?”,他说能,毕竟AI在数据中心里,但难的是怎么发现那个“失控时刻”,以及怎么一起做决定关掉它。

不过他也有乐观的一面,说社会不该光想着给人找“饭碗”,而是要创造环境,让大家能追自己喜欢的事、过充实的生活。

“我想的是一个人能自由选要做啥的世界”,他说要是技术用得好,产生的价值足够让社会支持大家去做有意义的事,只不过到时候人们可能会问自己:“我是谁?我为啥在这?”这或许就是AI给人类出的新考题。

其实除了Noam提到的要求外,还有些关键的东西是不容忽视的。单单是说起电量,对于美国来说都是不小的困扰。

而这种情况放在中国的身上,则是完全不成问题。毕竟现在中国的光伏技术,早就已经领先了全世界。

来源:易霄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