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养的女孩高考前离家出走 15年后她回来说:妈,看看我带回了什么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9 04:20 1

摘要:我把切好的冬瓜丢进锅里,水开了也冒着泡。菜刀上还有一层黏糊糊的冬瓜汁,擦都懒得擦,放在那个豁了口的菜板旁边。老伴儿出去遛弯儿,说买点醋回来,大半个钟头了还没影子。

天黑得早了。

我把切好的冬瓜丢进锅里,水开了也冒着泡。菜刀上还有一层黏糊糊的冬瓜汁,擦都懒得擦,放在那个豁了口的菜板旁边。老伴儿出去遛弯儿,说买点醋回来,大半个钟头了还没影子。

水已经烧开,我想着把火关小些,突然门铃响了。

“谁啊?”我没好气地问。

没人回答,又是”叮咚”一声。

“来了来了!”我嘴上应着,心里嘀咕,估计又是推销保险的。前天那个小伙子穿着西装,提着个皮包,一看就是卖保险的,非说是什么理财顾问。听说我们家没啥大病小灾的,还挺失望。

我把门锁打开,手上还留着冬瓜的腥味。

站在门口的是个三十出头的女人,高高瘦瘦的,梳着清爽的短发,背着个小包,手里拎着两个纸袋。挺面熟,但一时想不起在哪儿见过。

“是…李阿姨吗?”女人有些局促地问。

我眯着眼睛看了好一会儿,突然心脏漏跳了一拍。

“晶…晶晶?”

她笑了,眼睛弯成了一条线,跟小时候一模一样。

“阿姨,我回来了。”

门口的灯有些暗。小区太老了,我记得这灯泡去年就该换的,物业收了钱也没人来修。我看着晶晶的脸,恍惚间又看到了她15岁的样子。

“快进来。”我侧身让她进屋,“你怎么…怎么突然回来了?”

晶晶进门后,四下打量着,好像在寻找什么。房子还是老样子,只是墙皮脱落得更厉害了。卧室门关着,客厅里还有她上学时的全家福,照片都泛黄了。

“叔叔呢?”

“出去买醋了,马上就回来。”我接过她手里的纸袋,有些沉。

“是水果,车站买的。”她解释道。

我点点头,把纸袋放在茶几上。“你先坐,我去把火关了。”

我回到厨房,手忙脚乱地关了炉火,冬瓜汤还冒着热气。我深吸了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她真的回来了,15年了,她竟然真的回来了。

我端了杯水出来,晶晶正站在相片墙前,看着那些老照片。

“这张是我初一的时候吧?”她指着一张合影问。

“对,那年春游,去了市郊的枫叶山。”我递给她水,“你记性真好。”

“记得,当然记得。”她接过水,笑道,“那天我摔了一跤,把新裤子蹭破了,回来被您训了半天。”

我有些尴尬,“有吗?我怎么不记得了。”

我记得。那次她确实摔了跤,但我没训她。反而是抱着她哭了,吓坏了她。我当时想到了她的亲生父母,如果他们还活着,是不是也会这样疼她?

就在我们有些尴尬的沉默中,门锁转动的声音响起。

“老李,我回来了,醋买到了,还顺便买了点…”老伴儿的声音在看到晶晶的一刻戛然而止。

塑料袋掉在地上,醋瓶没碎,骨碌碌滚到沙发底下。

晶晶站起来,轻声叫道:“爸。”

老伴儿愣在原地,脸上的表情像是看到了鬼。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回过神来,嘴唇颤抖着:“晶…晶晶?真的是你吗?”

晶晶点点头,眼圈红了。

老伴儿三步并作两步走过去,紧紧抱住了她。我看到他的肩膀在抖,知道他在哭。

这个倔强的老头子,15年来从没有在我面前掉过一滴泪。

煮了个简单的晚饭。我手艺不行,冬瓜汤太咸了点,晶晶却说好喝,一连喝了两碗。

“你这些年…过得怎么样?”老伴儿问。他话不多,但眼睛一直盯着晶晶,好像怕她再次消失似的。

晶晶放下碗筷,笑了笑:“挺好的。前几年在深圳打工,后来去了广州,现在有了自己的小公司,做外贸的。”

“那就好,那就好。”老伴儿点点头,眼睛又红了。

“对了,你们注意到我手里的什么了吗?”晶晶朝门口努了努嘴。

我这才注意到门边还放着一个深蓝色的小行李箱。

“带了换洗衣服?”我猜测道,“住几天?”

晶晶摇摇头,神秘地笑了:“不是衣服。妈,看看我带回了什么。”

她起身走到门口,把小行李箱拖了过来。蹲下身,轻轻打开了锁扣。

我和老伴儿都好奇地探头去看。

箱子里是厚厚一沓纸。

“这是…信?”我疑惑地看着她。

“对,是信。我给你们写的信。”晶晶小心翼翼地取出最上面的一封,信封已经发黄,上面写着工整的字迹:“李叔叔、李阿姨亲启”。

“这是我离家后第一年写的。”她解释道,“还有这些…”

她又拿出几封,一一展示:“第二年的,第三年的,第五年的…每年我都写,只是一直没有寄出来。”

我接过那些信,突然发现我的手在颤抖。

“为什么…为什么不寄?”我哽咽着问。

晶晶低下头:“不敢。怕你们还在生我的气,怕你们不想看到我…也怕你们早就把我忘了。”

老伴儿重重地叹了口气,伸手摸了摸晶晶的头发,手指迟疑地停顿了一下,又轻轻抚摸下去。

“傻孩子,我们怎么会忘了你呢?”

“还记得那天吗,你高考的前一天晚上。”晶晶坐在老旧的沙发上,看着窗外的夜色,突然说道。

我怎么会不记得?那是我和老伴儿一生中最糟糕的一天。

那天傍晚,老伴儿买了晶晶最爱吃的红烧肉和糖醋排骨,还特意去蛋糕店买了个小蛋糕,上面写着”金榜题名”。我们想给她一个惊喜,为第二天的高考加油打气。

但当我们兴冲冲地回到家,只看到桌上的一张纸条:

“爸妈,对不起,我不想再念书了。等我有出息了再回来见你们。”

我们当时几乎疯了,四处找她,报了警,联系了所有能联系的人,但晶晶就这样消失了,像她十五年前突然出现在我们生活中一样突然。

“你为什么要走?”我轻声问,这个问题困扰了我15年。

“因为我看到了那些纸。”晶晶平静地说。

“什么纸?”

“我的收养证明。那天我在找复习资料,无意中在你们卧室的抽屉里看到了。”她深吸了一口气,“我才知道,原来我不是你们亲生的。”

我和老伴儿对视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和内疚。

“我们本来打算等你高考结束后再告诉你的。”老伴儿沉重地说。

晶晶苦笑了一下:“不用解释,我现在能理解了。但那时候我才17岁,一下子接受不了这个事实。我觉得我的整个人生都是假的,我甚至不知道我是谁。所以我选择了逃避,想要自己去寻找答案。”

我眼眶湿了:“你找到了吗?”

“找到了一部分。”晶晶点点头,“我去了福利院,查到了一些资料。我是在一个公交站被人发现的,当时只有几个月大,没有任何身份信息。”

“我们知道。”老伴儿说,“当时福利院的人告诉我们,你可能是被遗弃的孩子。我们找不到你的亲生父母。”

“我也找不到。”晶晶平静地说,“但没关系,因为我后来明白了一件事。”

她抬起头,直视着我们:“不是所有的亲情都是血缘决定的。你们养育了我十七年,给了我一个家,这才是真正重要的。”

我哭了,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落下来。

晶晶走过来,跪在我面前,握住我的手:“妈,对不起,让你们担心了这么久。”

老伴儿在一旁抹着眼泪,突然想起了什么:“等一下,我有东西给你看。”

他起身走进卧室,不一会儿拿出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一沓纸和一个发黄的小本子。

“这是什么?”晶晶好奇地问。

“这是我们这些年的记录。”老伴儿翻开本子,“你离开后,我们每天都记录着对你的思念和担忧,希望有一天能亲口告诉你。”

“还有这些,”我接过老伴儿手中的纸,“是我们给你写的信,和你给我们写的一样,只是我们不知道该寄到哪里。”

晶晶接过那些发黄的纸,泪水再次涌出。

“爸,妈,对不起…”

“别说对不起了,你回来了就好。”我把她搂在怀里,感受着失而复得的幸福。

夜深了,我们三个人挤在沙发上,看着那些信和记录。窗外偶尔传来狗叫声,楼下有人摩托车的声音响了一下又远去。

晶晶讲述了她这些年的经历:最开始在广东一家餐厅当服务员,后来去了服装厂,从普通工人做到了小组长。她省吃俭用,自学英语和外贸知识,去年终于开了一家小公司。

“我一直惦记着你们,”她说,“每次看到和你们年纪相仿的人,我都会忍不住多看几眼。好几次我差点就回来了,但又怕你们已经不认我了。”

“傻孩子。”我心疼地说。

“对了,还有件事我没告诉你们,”晶晶突然神秘地笑了,“我结婚了,有一个四岁的儿子。”

我和老伴儿都愣住了。

“真的?那他们呢?”老伴儿激动地问。

“在广州。我想先回来看看情况,确认你们不会拒绝我,再带他们来见你们。”晶晶拿出手机,翻出一张照片,“这是小宝,他很聪明,特别喜欢画画。”

照片上的小男孩圆圆的脸蛋,大大的眼睛,笑起来露出两颗小虎牙,特别可爱。

“我有孙子了?”老伴儿喃喃自语,眼睛闪闪发亮。

“这孩子长得真像你小时候。”我说着,突然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晶晶不是我们亲生的,怎么会像呢?

但晶晶并没有介意。她微笑着说:“妈,我一直记得你说过的话,人和人之间的缘分,不是靠血缘,而是靠心灵的连接。”

我愣住了:“我说过这话吗?”

“说过啊,在我十二岁那年,我问你为什么别人都有爷爷奶奶,我只有你和爸爸时,你是这么回答的。”

我记得。那时晶晶刚上初中,开始对自己的身世产生疑问。我们没敢告诉她真相,只是含糊其辞地说她的爷爷奶奶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

“你还记得…这么清楚啊。”我哽咽着说。

“我记得很多事。”晶晶看着墙上已经停摆多年的钟表,“比如那个钟,每到整点就会唱歌,你总说吵,但从不舍得扔。”

“还有茶几下面那个陈年口香糖印,是我小时候不小心粘上去的,怎么也擦不掉。”

“阳台上有盆绿萝,是我初中时从学校带回来的插枝,没想到现在长这么大了。”

每一个细节都像针一样扎在我心上。原来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她的影子。

老伴儿突然站起来,走到橱柜前,从最下层拿出一个褪色的红色盒子。

“这是…”

“你的成长记录。”老伴儿打开盒子,里面是晶晶从小到大的照片、发卡、小手链,还有一些贝壳和小石头,每样东西下面都贴着小纸条,写着日期和简短的描述。

“这是你上幼儿园第一天戴的发卡。”

“这是你小学毕业时的奖状。”

“这是你第一次去海边捡的贝壳。”

晶晶一件一件地拿出来看,眼泪止不住地流。

“你们…你们一直留着这些…”

“当然。”我摸着她的头发,“不管你承不承认,我们始终是你的父母。”

晶晶抱住了我,像小时候一样依偎在我怀里。窗外的夜色已深,但我们的心却亮如白昼。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进来。我早早起床,看到晶晶已经在厨房忙活了。

“你在做什么?”我走过去问。

“做早饭啊。”晶晶笑着说,“还记得吗?我高中时经常帮你做的肉丝面。”

我看着锅里翻炒的肉丝,闻着熟悉的香味,突然想起很多年前的一个早晨。那天晶晶也是这样在厨房忙碌,而我站在门口看着她,心里充满了幸福和自豪。

“你的手艺还在啊。”我感叹道。

“当然,这可是你教我的。”晶晶笑着说,“去把爸叫起来吧,面马上就好了。”

我走向卧室,却在路过客厅时看到了一个小本子放在茶几上。好奇心驱使我拿起来翻看,才发现这是晶晶的日记本。

本子里夹着一张照片,是一张老旧的黑白照片,照片上的男女看起来有些面熟。我把照片翻过来,背面用铅笔写着几个字:“我的亲生父母?”

“妈,你在看什么?”晶晶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我赶紧把照片夹回去,有些尴尬地说:“对不起,我不该偷看你的东西。”

晶晶接过日记本,摇摇头:“没关系,反正我也打算告诉你们。”

她拿出那张照片,递给我:“这是我在福利院找到的。据说是当初和我一起被送进去的物品之一。”

我仔细看着照片上的人,越看越觉得眼熟。

“这…这不是…”

“对,这是年轻时候的你和爸爸。”晶晶平静地说,“我查过了,当年把我送到福利院的,就是你们。”

我浑身一震,像是被雷击中了一般。

“你…你都知道了?”

晶晶点点头:“三年前我去福利院查找资料时,一位老院长认出了照片上的人,告诉我这对夫妻后来又回来领养了我。她说,你们是因为车祸失去了自己的亲生女儿,悲痛欲绝,所以把我送去了福利院。但又后悔了,一个月后就回去领养了我。”

我双腿发软,跌坐在沙发上。

“对不起,晶晶,对不起…我们本来想告诉你的…”

“爸爸已经告诉我了。”晶晶在我身边坐下,握住我的手,“昨晚你睡着后,他和我说了一切。”

十八年前,我们的亲生女儿小雨在一场车祸中去世,年仅五岁。我们痛不欲生,甚至一度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在最绝望的时候,我偶然在公交站看到了被遗弃的晶晶,当时她只有几个月大。

我抱着她回了家,但老伴儿无法接受这个突如其来的孩子,觉得这是对小雨的背叛。在他的坚持下,我们把晶晶送到了福利院。

然而,把晶晶送走后,我们的痛苦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更加深重。特别是老伴儿,整夜整夜地失眠,总是梦见小雨和晶晶。

一个月后,我们终于下定决心,去福利院正式办理了收养手续,把晶晶接回了家。我们发誓会好好爱她,把她当成自己的亲生女儿。

但我们始终没有勇气告诉晶晶真相,害怕她会因此离开我们。直到她无意中发现了收养证明…

“所以,你原谅我们了?”我颤抖着问。

晶晶微笑着点点头:“当我了解到整个真相后,我反而更加感激你们。你们在失去亲生女儿的巨大痛苦中,仍然选择了爱我、接纳我。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爱心啊。”

她顿了顿,又说:“而且,我回来的真正原因,是想告诉你们,我已经查到了我亲生父母的消息。”

“真的吗?”我惊讶地问。

“嗯。他们是一对年轻的大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抚养我,才不得不把我留在公交站。但他们一直在寻找我,希望有朝一日能见到我。”

我心里顿时五味杂陈。一方面为晶晶感到高兴,另一方面又担心她会离开我们。

“你…你要去找他们吗?”我小心翼翼地问。

晶晶摇摇头:“不用找了,他们已经去世了。去年在一场车祸中…”

她的声音哽咽了一下,然后又坚强地笑了笑:“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现在明白了,亲情不只是由血缘决定的。养育之恩,也是亲情;相互牵挂,也是亲情;共同的记忆和经历,更是亲情。”

她紧紧握住我的手:“妈,我不在乎我是被领养的,还是你们亲生的。在我心里,你们永远是我最亲的人。”

我忍不住抱住她,泪流满面。

“对了,我还有个惊喜给你们。”晶晶神秘地笑了,“我昨晚联系了家人,他们今天下午就到,你猜猜我丈夫叫什么名字?”

我摇摇头,不解其意。

“他叫李小雨。”晶晶轻声说,“和我的亲姐姐同名。我相信这是命运的安排,让小雨以另一种方式回到了这个家。”

阳光透过窗帘,照在我们身上。我仿佛看到了小雨和晶晶在阳光中嬉戏的样子,两个女孩的笑容重叠在一起,温暖而明亮。

不远处,肉丝面的香味弥漫开来,充满了整个房间。

来源:小汇同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