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后期,美军为何不再复刻“仁川登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3 18:01 1

摘要:1952年7月26日深夜,位于朝鲜东海岸防区的志愿军第九兵团警卫连,观察到了敌人飞机空投特务,于是迅疾出动,在防区万年德山抓获了敌人情报组特务——朴北时。

1952年7月26日深夜,位于朝鲜东海岸防区的志愿军第九兵团警卫连,观察到了敌人飞机空投特务,于是迅疾出动,在防区万年德山抓获了敌人情报组特务——朴北时。

根据被俘敌特朴北时供述称,他们是属于南朝鲜军情报部(代号4863部队)派出的工人情报组,目的是为了寻找当地反动会道门首领"张疯子"(此人在带人偷袭志愿军时已被击毙) 接头,为后续的"高级情报组"的到来安排潜伏地点。

图|1953年1月,邓华在西海岸线

当时,志愿军将这一发现迅速上报总部,引起了高度重视,这表明美军已经开始向第九兵团驻扎的东海岸线进行侦察,目的很有可能是想要再来一次“仁川登陆”。

更重要的是,朴北时此番来只是打前站,他的主要任务是为接应后续抵达的"高级情报组"活动。

为了进一步获知敌人的阴谋,第九兵团决定按照敌特供述,放出朴北时随身携带的装有绿色信号物的信鸽,向敌方表明他已经平安降落。

与此同时,第九兵团在所在的防区,张开了一张天罗地网,静静地等待敌人上钩。

1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朝鲜人民军一路势如破竹,直抵釜山,大有将南朝鲜军、美军都赶下海的架势。

然而,当时毛主席已经察觉到了不对劲,因此他特意提醒朝鲜人民军战线拉的过长,要警惕敌人可能通过登陆作战,截断朝鲜人民军,并且还通过分析进一步指出,美军很有可能从仁川登陆。

不过,当时求胜心切的金日成对毛主席的提醒并没有理会,反而下令将中国方面的警告保密。

麦克阿瑟对仁川登陆的构想,是在朝鲜战争爆发后四天,即1950年6月29日,当时他刚视察完战场,就敏锐的发现,朝鲜人民军将会把韩军从汉城击退,即便有美国的增援,憔悴、缺乏机动力及装备低劣的韩国军队也不能阻止朝鲜军队的进攻,他相信只有在敌人后方实施决定性的军事行动才能令局势改善。

简而言之,麦克阿瑟制定仁川登陆的计划,就是为了截断朝鲜军队的补给线及令其失去战斗力,从而赢得战争胜利。

1950年9月15日,美军从仁川登陆,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人民军迅速败退,金日成虽然意识到了问题所在,急忙派出部队增援,可这时已经来不及。

也正因为有这一教训在前,志愿军入朝参战后,十分重视东西海岸线的防御。

1951年9月,在第五次战役后不久,志愿军通过情报发现,美军计划在朝鲜西海岸的南浦地区和东海岸线元山地区登陆,于是在当月下旬,志愿军总部在与朝鲜人民军协商后,决定在东西海岸分别成立联合指挥机构。

西海岸指挥所(后改指挥部)由志愿军副司令员韩先楚任司令员,人民军第四军团军团长朴正德任副司令员,统一指挥志愿军38军、39军、40军、50军以及人民军第四军团、第五军团。

东海岸指挥所由志愿军第九兵团兼,宋时轮任司令员,人民军第七军团军团长李离法以及九兵团副司令员陶勇任副司令员,统一指挥第九兵团所属各军以及人民军第七军团。

东、西海岸联合防御司令部的建立,有效的防止了美军登陆作战的企图。

在此后几年间,东、西海岸联合防御司令部的指挥机构各自有所调整。但是针对美军的“反登陆作战”从来也没有放松过。

1952年,艾森豪威尔作为美国共和党的的候选人参与美国总统的竞选,同年年底,凭借极高的声誉,艾森豪威尔成功击败了对手,当选美国新一届总统。

作为军人,艾森豪威尔有意要结束朝鲜战争,时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暗中策划军事冒险的“8-52作战计划”,打算秘密发动一次大规模的海陆空三军联合攻势。

为此毛主席深感担忧,还特意发出指示,要求志愿军“必须火急准备粉碎敌人登陆计划”。

当时第九兵团根据抓获南朝鲜军情报部特务做逆向情报工作,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了

开国大校丁公量是时任志愿军第九兵团政治部保卫部长,对此还专门有过回忆。

志愿军第九兵团入朝参战是1950年11月7日,后来在长津湖一战中伤了元气,本来按照原来的计划是要回国休整的,但是宋时轮以及九兵团的指战员不愿意就这样回去,经批准后,九兵团留在朝鲜咸兴地区进行休整。

1951年9月,志愿军总部在与朝鲜人民军联合东西海岸分别成立联合指挥机构,志愿军九兵团司令部就兼了东海岸指挥所,宋时轮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当时,东、西海岸连夜修筑防御工事,准备反登陆作战。

尽管当时美军各方面动向尚无登陆作战的准备,但那时候九兵团政治部保卫部,已经在为应对美军登陆做的情报工作进行预备。

丁公量那时就在部委会上强调过这一点:

“美军进行"两栖登陆"虽在兵力部署上还无力顾及,但其情报部门肯定要积极准备,将会向我防区不断派遣特务。

根据敌特活动的规律,丁公量认为阴历满月前后的那三五天,将是敌特空降选择的最佳时机。于是按照会议的决定,保卫部通报兵团所属部队,在重点日期要加强对海、空的监视,注意捕捉空降特务。

果不其然,就在51年7月26日,九兵团警卫连成功抓获了朴北时。

丁公量后来审问朴北时后,才知道他此行担任的是先遣任务,目的是为接引后续"高级情报组"的到来安排潜伏地点。

当时敌特制定了一个计划,就是通过朴北时空降时随身携带的装有信号物鸽子,如果鸽子顺利飞回来,那代表朴北时此行畅通无阻,如果没飞回来,就说明出了意外。

丁公量当即指示,由熟知敌特联络规律的保卫工作队队长刘毅民负责,立即放回脚管装有绿色信号物的信鸽,向敌方报出朴北时平安降落的信号。

与此同时,九兵团保卫部向上级汇报了这一情况,并召开了东海岸防区保卫工作会议,向所部第二十三、二十四军及直属各部、友邻各部作了严密部署,要求各级保卫部门昼夜值班,加强对海、空监视,加大对防区深山密林搜索力度。

“发现敌特务必要生擒活捉。”

1951年9月25日,志愿军总部保卫部发出绝密专电:

“内线急报,近日有3名高级敌特将空投东海岸腹地,要求各部提高警惕,务必活捉。”

两天后午夜,九兵团所属23军对空观察哨发现敌人在辖区鹰嘴山空投了七只降落伞包,于是立即出动部队,将鹰嘴山包围。

二十三军的行动干脆利索,敌特通信员孙宪首先被监视哨发现抓获,随后敌人谍报组组长权某和组员裴某也相继落网,同时缴获了他们携带的4筒物资。

在我军政策感召之下,孙宪主动交代了自己此行的任务。

原来敌特高级情报组此行的目的是:空降江原道、黄海道交界处的云霞山区潜伏待机,发展情报网 ("细胞网"),遂行重大侦察任务,届时策应美军登陆。

不过很有意思的是,包括孙宪在内的多名敌特,都称自己是降落在云霞山区,这和我军捕获他们的地方(鹰嘴山区)不一样。

经再三审讯,我军才弄明白,原来是美机驾驶员进入中朝军队控制的空域后,畏惧防空炮火,非常紧张,后来自言自语地喊叫了几遍"差不多了……",便粗暴地将这三个南朝鲜人赶下飞机。

保卫部门据此判定,敌人空降鹰嘴山区为误投。

因为当时志愿军总部已经提前发来密电,要求各部注意三名敌特空投东海岸腹地,九兵团后来通过分析认为,志愿军总部提醒的情况与他们所掌握的朴北时提供的情况为同一讯息。

即抓获的孙宪等三人,就是敌特所称的“高级情报组”。

也许是为了立功,孙宪还主动交代了他们与本部的通讯联络的时间、频率、呼号以及密码本的使用技术。并且还提供了最高级别的密级联络信号:

“每份电文从第12字起,插入一句固定暗语:"马在奔跑"——发出的电文中有此信号,表明为安全;无此信号即表明已出事。”

丁公量考虑到已经掌握的敌特情报,于是决定对敌特采取逆向情报工作。

不过,想要把假的变成真的,并不是很容易。

丁公量每次与敌特本部联系,都要绞尽脑汁研究措辞,根据他回忆:

“对每次敌方来电,则准确翻译,看字面文理,品口吻语气,逐字推敲,由表及里,求解其深层含义。以敌方给情报组所下达的情报要求来窥测敌统帅部的军事意图,以我们给它的真、伪、虚、实相间的"情报"去干扰敌方的情报中枢。”

根据情报消息,美军从当年10月到12月,举行大规模的登陆演习就有22次之多。

至1952年12月,美军在上甘岭战役中完全失败,克拉克遵照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计划,制定了一个极为严密的登陆作战计划。

大约是1953年1月初,敌情报本部发来电文,要求他们的“高级情报组”侦察海浪里中共十五军的情况。当时,十五军刚打完上甘岭战役不久,刚撤下来准备移防元山以南休整,军部就驻扎在海浪里。

志愿军总部获悉这一情况后,立即通知了东海岸防御指挥部,并同时通知十五军保卫部,加强部队保密和驻地肃特。

与此同时,丁公量通过逆向情报告知敌情报本部:

“已派裴前往海浪里。”

四天后,丁公量再通过“逆向组”告知敌特:

“裴返回,侦知中共军大批部队数日前过境北去,现海浪里驻有中共军一个排……”

总而言之,虚虚实实的情报,令美军统帅部无从琢磨,对于后续的登陆作战计划,也产生了动摇。到1953年4月底不过,丁公量到底运用了哪些虚虚实实的情报,各方面资料都记载语焉不详。

网上也有文章称有说直到1994年,美国披露40多年前的情报,才发现美国中情局当年提供给统帅部的情况,就有我军提供的“假情报”。

根据网友们给出的情况,有两个方面的猜测:

一、志愿军当时有意要诱骗美军实行登陆作战,因为当时志愿军东西两岸已经组织了不菲的兵力,并构筑了强有力的工事,美军即便是实行登陆作战,上岸后也只能是碰一鼻子灰,说不能还能借此大量消灭敌人,对前线战局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志愿军当时提供给美军的情报中,部分使用了真实数据,比如当时我军集中了19个军的兵力(应该是含朝鲜人民军)驻扎东西两岸,除此以外,为了应对美军登陆作战,我军还有各方面的加强,但在后勤部分则进行了夸大。

因为虚虚实实的情报太多,干扰了美军判断,因此直至抗美援朝战争落下帷幕,美军都没有再考虑执行登陆作战计划。

不过,应该指出的是,当时志愿军针对“反登陆作战”,确实做了充足的应对。

到1953年4月底,志愿军携手朝鲜人民进行的反登陆作战准备全面顺利完成,彻底改变东西海岸防御薄弱的局面,从根本上掌控了整个战场的主动权。

志愿军的充分准备,也引起了美国当局准备,他们不得不放弃原来登陆作战计划,重新回到谈判桌上。

志愿军反登陆作战准备,是一场不战而胜、慑敌止战的伟大创举。

来源:漫步史书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