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民营企业是推动创新创造的重要力量。从市场需求出发,研发更多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成为不少民营企业发展的方向。图为日照市五莲县的五征集团汽车焊装车间,工业机器人在焊装车身。 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民营企业是推动创新创造的重要力量。从市场需求出发,研发更多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成为不少民营企业发展的方向。图为日照市五莲县的五征集团汽车焊装车间,工业机器人在焊装车身。 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今年 2 月 17 日,中央召开的高规格民营企业座谈会意义重大,彰显出民营经济在国家战略发展中的关键地位。民营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壮大,贡献了超50%的税收、超60%的 GDP、超 70%的创新成果、超 80%的就业岗位以及超90%的企业数量,铸就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民营企业的市场活力与国有企业的战略稳定相协同,推动政策创新、支撑双循环战略、助力统一大市场形成,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坚实保障。
一、企业家的身份认同:驱动创新的引领者
民营企业座谈会让企业家身份格外引人注目。自改革开放以来,许多成功且广为人知的商业人士被惯称为“企业家”。事实上,企业家原意并非指单纯创造财富的商人,而特指那些将资源从生产力和产出较低的领域转移到较高的领域、从而创造出新事物的企业经营者。成功的企业家不满足于抓住机会获得利润,或只是对现有事物加以改进或修正,而是努力创造出新颖且让用户满意的、有价值的产品。要做到这一点,企业家需要将现有资源结合到新型且更具生产力的结构中——建立健全的组织,通过组织系统地在某一实业领域从事“创造性破坏”,从而超越市场上仅仅重复他人工作的商业人士。此次参加座谈会的企业家,都选择了社会经济发展中具备提升潜力的领域为事业,建立企业组织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运营。运营企业相当不易,一方面要关注外部环境,视市场、技术、政策的变化为常态,从而持续识别、及时调整、未雨绸缪,调动资源进行战略或模式的重构;另一方面则要将企业的关键任务、组织结构、控制系统、企业文化进行协调和搭配,支持战略的落地和目标的达成。
我和合作者曾提出“实业家身份认同”的概念,刻画那些致力于运营和管理创造特定产品的实业企业、而非通过交易或投资来获取利润的企业家。实业家的身份认同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感知到工作的意义,因企业业务满足客户和社会的需求而感到自豪;二是为了带领企业进步,保持开放的思想,持续学习;三是专注追求组织目标,拒绝机会主义。参加此次座谈会的若干民营企业家,经历过剧烈的环境变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所带领的企业依然稳健地发展,显示了以实业服务社会的身份认同所展现出的巨大力量。领导者拥有实业家身份认同,员工勤奋敬业、忠于组织,在合理战略和有效组织的支撑下,上下同心、力出一孔,构成了企业的竞争力。这类企业家的身份认同和经营理念是中国社会的宝贵财富。
二、企业家精神:突围变局的创新动力
讨论企业家与创新,自然涉及企业家精神,它表现出企业家整合资源创造新产品、发现新机会、提出新商业模式的才能与行为,体现了企业家的进取心,涵盖对科学、理性的尊重,对市场环境的敬畏,以及在研发、产品、客户价值创造等方面的投入。在早期,商业机会丰裕,不少企业靠攫取机会快速盈利,缺乏创新动力及相应的组织能力。而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中,机会驱动和资源依赖的经营模式将难以为继,企业亦易走向衰退。此次参会的多位民营企业家,长期深耕制造业或农业领域,选择实业,也便选择了坚守。这类企业经过市场磨炼,最擅长找准真实需求,通过为客户创造价值实现稳定发展。他们虽面临更多困难,却沉淀了扎实的创新能力和知难而进的创新动力,在此时刻,更显真金本色。
企业家精神表现在对于困难的认知和克服上。中国企业家在认知和接受外部困难和约束的同时,坚决地改变现状、摆脱约束,最终战胜困难。我和合作者将这种信念称为“认命变运”,并发现企业高管越是赞同这种信念,他们在企业战略决策中就更加注重企业创新性、前瞻性,并且敢于承担风险;企业的财务表现越好、创新业务的总收入占比也越高。而且,在企业的外部环境处于剧烈变化的条件下,企业高管“认命变运”的信念与公司创新战略导向之间的关系更加显著。这表明,认可现实约束但仍然想办法克服困难的企业家,接受自己不能改变的,但却又能改变所有可以改变的,会有更好的创新战略导向。中国若干民营企业,相比西方某些国家的同行企业,面临更多的制约和更大的困难,但在艰难中成长起来的中国民营企业,往往能够另辟蹊径,创造出国际竞争优势。这种现象充分诠释了我们的研究发现。
当下,中国面临经济结构转型、核心科技攻坚、反全球化趋势加强、大国关税打压等百年变局。面对时代的激荡,中国需要新的企业家精神:要有比往日更加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彻底放弃机会主义和投机心态。此外,企业家须以更宽阔的视野看待自己所引领的事业,为国家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贡献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下的企业家承担了双重目标,即实现企业稳健发展的经济目标和助力国家发展的社会目标。
三、数智化变革:民营企业的新机遇
当下千行百业正面临数智化驱动的变革挑战,企业家需要深刻意识到数字经济对于中国提高人均绩效、实现国家中长期目标的战略意义。短短几年工夫,全球企业相继经历了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技术冲击。民营企业要化挑战为机遇,借此推动企业实现组织结构、工作流程、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变革,快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同时,尽可能融入专业领域的生态体系中,与相关企业共同创造价值,推动中国经济健康发展。
参加此次民营企业座谈会的多位企业家,长期在少有人走的路上耕耘,却能够迅速全面拥抱数智化变革,带领企业取得世界级的创新成就。位于宁夏银川的共享集团,专注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制造,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领先。其在新兴产业布局成果显著,铸造3D打印设备销量连续4年全球第一。2012年,董事长彭凡提出转型升级方针和路径,推动铸造技术与数字经济融合,把企业从“三线建设”工厂发展成全球高端制造领军者,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标杆。光华管理学院马力教授在2021 年研究了共享集团的案例,他深有感触地指出,共享集团打破了当时甚嚣尘上的崇洋风气,坚信自己可以做得比外国人更好。公司坚持产业报国,为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提供生产设备。为此,共享集团充分洞察客户诉求,学习并融合多方知识,并采用恰当的工作方法,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另一位参加此次座谈会的飞鹤乳业掌门人冷友斌,三十多年扎根乳品行业。飞鹤专注于母乳成分以及核心原料技术创新,从鲜奶提取活性蛋白的技术世界领先。2018 年开启数字化转型,2023 年构建 AI 能力中台,全产业链应用 AI,今年接入 DeepSeek 并成立数智创新中心。这些案例体现了中国企业借助数智化变革而保持本色、走向世界的成功经验。
四、营商环境: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优秀的营商环境是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源头活水。此次与会的企业家中,来自浙江、广东和北京的企业代表数量占据半数以上。在我和武汉大学张三保教授开发的营商环境指数中,这三个省份的综合营商环境在 2017-2022 年间分列全国第 2、4、3 位。从城市来看,来自北京、杭州和深圳三个城市的企业代表最多,在我们基于多维客观数据整理出的 296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营商环境指数中,这三个城市 2017-2022 年间的综合营商环境指数分列全国第 1、10、3 位。显然,无论是省级还是城市级别的营商环境,与本地的民营企业活力均具紧密联系。近三年,北京市两次修订并完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无事不扰”清单让 10.5 万户企业安心经营,
“柔性执法”累计免罚近 7.6 亿元,体现政府温度。政府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确保政策连续性、法治权威性、社会包容性,将增强民营企业家的信心。我希望,2025年民营企业座谈会将形成“法治保障—市场开放—创新激励—信心重塑”四位一体的长效机制,促使民营企业从“寻求政策庇护”转向“信赖制度公平”,从而真正激发市场活力,使创新如春潮涌动、似千帆竞发。
作者:张志学,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
本文来自【北京大学】,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