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爱建 文明实践】山东博兴:文明“蒲公英” 实践“新风尚”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3 17:38 1

摘要:滨州日报/滨州网博兴讯齐鲁大地,蒲姑故地,文明的种子正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风,在山东博兴悄然播撒。这场深刻变革跨越城乡、串联起文化根脉与时代新风,让文明从“风景”化为“风尚”,为这片土地注入蓬勃生机,也让“文明蒲公英”的暖意,渐渐绘满幸福生活的底色。

滨州日报/滨州网博兴讯齐鲁大地,蒲姑故地,文明的种子正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风,在山东博兴悄然播撒。这场深刻变革跨越城乡、串联起文化根脉与时代新风,让文明从“风景”化为“风尚”,为这片土地注入蓬勃生机,也让“文明蒲公英”的暖意,渐渐绘满幸福生活的底色。

宣讲创新:文明实践铸魂有声

在博兴,理论宣讲不再是刻板的说教,而是变得鲜活生动、深入人心。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阵地,“海报里的红色印记”沉浸式宣讲,以老电影海报为媒介,带领群众穿越历史,感悟时代精神,让文明实践真正成为铸魂育人的生动课堂。

在东风社区,宣讲员透过《南京照相馆》的一束暖光,解读黑暗中的希望火种,老党员王淑芳动情分享:“海报里剪影人物的抉择,让我想起父辈抗战时的故事。”金穗社区以《建国大业》海报重温开国大典的曙光,蒲姑文化社区借《长津湖》海报再现冰雪中的钢铁意志。不仅如此,博兴还培育了“银发宣讲团”“红领巾讲解员”等23支特色宣讲队伍,开展了136场有互动、有温度、有故事的宣讲活动。这些宣讲队伍深入基层,将党的理论、方针政策传递给每一位群众,真正让文明实践成为理论传播的“扩音器”、思想引领的“强载体”。

文化赋能:实践阵地活态传承

以文化人、以艺通心,博兴县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推动非遗传承、全民阅读、艺术普及等文化服务与文明实践深度融合。

在新城社区“非遗工坊”,每周三的扎染、剪纸、面塑课程吸引众多居民参与,老手艺有了新传人。为了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博兴以9个文化社区为试点,建立60余项优质文化资源清单,打造“七色光文化蒲姑”“老城记忆”“馨欣望湖”等特色品牌,召开文化社区共建共享品牌发布会。推出“博兴有课·全龄乐学”项目,涵盖非遗传习、科技体验、家风课堂等八大类“文化套餐”,为不同年龄段的群众提供了丰富的文化选择:孩子沉醉于创意美术与科技探秘,年轻人体验青年夜校与创业课程,长者玩转手机摄影、乐享中医养生.......8支“特色文化进社区”服务队实现“群众点单-社区派单-服务队接单-群众评单”全流程服务。文化大篷车、周末戏相逢、草坪音乐会等流动服务,让文化走出场馆、走进街巷。文明实践,正让文化资源“动”起来、让基层阵地“热”起来。

新风惠民:实践引领乡风文明

移风易俗是文明实践的重要课题。在博兴,“不要彩礼要幸福”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成为年轻人的新选择。00后新人用电动三轮作婚车,简朴又创意满满;庞家镇祁家村支书祁光嫁女“零彩礼”,带头掀起清新婚风。

博兴县还依托“海誓山盟·兴逢有你”婚俗改革品牌,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在七夕佳节,“浪漫七夕·爱满博城”融合活动吸引了众多新人参与,新中式婚典、“蒲姑囍市”甜蜜市集等环节,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倡导了文明新风,168元平价婚宴流水席套餐,让浪漫不铺张、甜蜜不浪费。同时,道德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也在不断发挥,“中国好人”王建亮一家四代守塔的事迹被广泛传颂,被改编成情景剧,激励着更多人向上向善。《彩礼不是标尺 文明才是风尚》《睦邻赋》《移风易俗在博兴》等原创作品,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

矩阵融合:实践网络全域覆盖

如今的博兴,文明实践已不止于一个个站点、一场场活动,更成为一个有机生态、一种生活方式。县、乡、村三级阵地全覆盖,“15分钟文明实践圈”悄然成型,“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融入日常;“文化大篷车”开到哪里,哪里就是舞台;“青鸟计划”带来青春活力,“文化合伙人”、退休教师、社区达人、企业志愿者纷纷加入,共建共治共享正成为博兴的新常态。

从红色宣讲到非遗传承,从婚俗新风到邻里互助,博兴始终以实践为载体、以文明为内核,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从“物理覆盖”实现“化学融合”。让每一处实践阵地都成为传播新思想的学校,让每一次活动都成为传递温暖的纽带——这就是我们心中“幸福博兴”最美的样子。

来源:掌握滨州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