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女人最无声的炫富,原来就这3条!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3 17:30 1

摘要:从小学到大学,“散漫”是历任老师给我的评语,我觉得,我的人生就是,左晃右晃就长大了,前晃后晃就老了,不求甚解,不求上进,很松弛。

有天我跟秋小天聊天,说到了“中年女人的松弛感”。这题我会,因为我觉得,打小,我就是个有松弛感的人。

从小学到大学,“散漫”是历任老师给我的评语,我觉得,我的人生就是,左晃右晃就长大了,前晃后晃就老了,不求甚解,不求上进,很松弛。

没想到,秋小天说:“卢璐姐,怎么可能?你现在的确比较松弛,可你以前不是这样的呀。以前你很紧张,很强制,还有点抓狂,你忘记卢先生怎么说你了吗?”

我愣了,说啥了?

毕竟,这辈子,我和卢先生讲过太多话,莫名其妙地来一句,我怎么能记得他说了啥?

秋小天说:“在深圳签书会的时候,卢先生当着全部团队的人说的,你脾气不好,要求很高,和你一起工作,压力很大,让人紧张,让我们多多包涵你,你不记得了嘛?不记得的话,你去群里问问,她们都能证明。”

我真的是想不起来有这事儿,只能说,卢先生不是圣人也不是神仙,这种谬论,没啥记住的必要。

2019年刚搬回法国的那一年,我还杀气腾腾的

“总之,卢璐姐,对我来说,你是搬回法国之后,才慢慢松弛下来,开始注重自己的人生质量的,之前你并不松弛……”

在过去的十年里,每天跟我讲话最多的人,既不是卢先生也不是孩子,而是秋小天。对我来说,她早已经不再是我的同事,更是我的朋友、我的闺蜜,甚至亲人,这让我停顿下来,真的好好思考了一阵子。

到底什么才算是有松弛感呢?

很多人觉得,穿着松松不绷身,米白或者浅杏色的衣服,闲闲地坐在阳光里喝咖啡,就算有松弛感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梅根在节目里对朋友说:“It's funny, you keep saying 'Meghan Markle',you know I'm Sussex now,"”。

比如,这恰恰是梅根十分擅长的穿衣风格,实事求是地说,梅根不管怎么作,衣品一直都是在线的,可是把所有的精明和算计都写在脸上,穿得再美,再老钱,松弛感也是没有的。

我有些朋友,尤其是在国内的朋友都觉得法国特别松弛,每次飞机一落地,人就松弛了。

从大环境来说,法国乃至欧洲,一定比国内更松弛,可在法国的圈层里,也不是人人都松弛。

比如,法国第一夫人布丽吉特,每次出现,都露着又长又直的铅笔腿,别说72岁了,甚至能秒杀27岁,可她从头到脚绷满了:“我的爱情我做主,宣告世界我赢了”的凛然,没有松弛感。

同为政治人物,法国前第一夫人,布吕尼更有松弛感。

去年巴黎圣母院开门仪式,官司缠身的萨科齐带着因为治疗乳腺癌,许久没有亮相的布吕尼,穿着十几年前的旧衣和平跟鞋,站在露着腿儿的布丽吉特面前,真的赢得毫不费力。

其实,仅仅从容貌来说,布吕尼从来不是标准的美女,但无论是做超模、歌手、演员,亦或者第一夫人,她都有一种淡淡的松弛感。

萨科齐还当总统时,西班牙老国王和索菲亚王后访法,带着当时还是王妃的莱蒂齐亚,法新社曾拍出一张非常著名的照片,布吕尼和莱蒂齐亚的背影,哪个更美呢?

真的是难分仲伯,可相比几十年如一日都严苛不苟的莱蒂齐亚,美是美的,但是布吕尼的确更松弛。

对萨科齐来说,布吕尼并不是他苦大仇深,或者休戚与共的伴侣,而是让他锦上添花,更上一层的金边儿,这个金边儿,可以也可以不镶给他,萨科齐。

布吕尼的这种松弛,并不是她独有的,在很多法国女人身上都可以找到,比如Inès de la Fressange。

Inès年轻时在CHANEL高定走秀的时候,被誉为“那个讲话的妞儿”,高定走秀谁敢聊天啊?除了Inès,老佛爷全心宠爱的Muses?

亦或者苏菲·玛索、比诺什、于佩尔、阿佳妮、简·柏金……相比绝大多数,永葆青春的亚洲女星,或者不时回春的好莱坞女星来说,在媒体采访或者红毯上,法系女星们的衰老,几乎是肉眼可见的,可一旦上了大屏幕,立马就举手投足之间,烨烨生辉。

我在上面提到的所有人,都是在这个80亿人口的世界里,顶流中的顶流了,每一个既不差名气更不差钱,所以,我越来越坚信,松弛感不是某种在现实中存在的、可以达到的标准,而是一种来源于自己内心的养成和修炼。

01、首先,有松弛感的人,对于自己,必然有一种强大的自信

即便现况并不清晰,未来更不明了,虽然我不知道我会怎么去处理,但我知道我可以。

这份底气并不可能凭空而来,更不是用钱买来的,因为再多的钱也是有可能花完的,而是需要用漫长的时间,再经由一次次的打磨,积累和沉淀而慢慢形成的,更是需要被他人认可,被自己反复验证过的内在力量,就是因为千帆过尽,才会从容。

02、其次,有松弛感的人,都不会太内耗

产生内耗有很多原因,据我观察,往往和一个人曾经的生活环境过于贫瘠或过于严苛,和被过分追责,逃不开干系。

做事,若没有责任体系,就会造成一系列混乱与低效,可如果任何一件小事都会被追责,并上升成为个人层面上的否定,就会让人紧绷不安,焦虑不已,充满自耗。

这首先是文化问题,亚洲的社会相对来说,更有秩序,也更严苛;然而具体到个人,在同一种文化范畴中,更多的是,因为个人家庭、成长环境以及对于成年人更重要的:个人自我的心理建构,而决定的。

在漫长的人生中,是否被允许犯错、是否获得过无条件的接纳、是否主动地建立起稳定的自我价值感,才是更深层的原因。

03、松弛感的内核,恰恰是自我控制,只有能够自我控制的人,才有可能松弛。

比如我认识一个人,明明有糖尿病的家族史,但毫不在意,碳水甜点,照吃照喝,结果不仅体重超标,还患上很严重的糖尿病,需要长期注射胰岛素,生活质量全无。

在那些胡吃海塞的年头里,她看着既潇洒又松弛,可事实上,松弛并不是随意放任、不加节制,也不是摆烂,随它去。

管住嘴,只是一件人生小事,事实上,无论是对工作、对子女、对婚姻、对金钱,松弛的前提是控制,你对自己能有多大的掌控能力,决定了你能有多松弛。

说到底,对于咱们普通人来说,松弛感真不是急得来事,是需要很多很多的时间,才能慢慢沉淀出来的状态,孵出的状态。

人生是有阶段的,年轻时,满腔热血,一身紧绷,不要去追求什么松弛,反而失了锐气,但到了中年,若依旧紧绷,难以放下,那就是说,还没拥有与这个世界和解的能力。

松弛感,我真觉得是中年人最奢侈的宝藏,无需声张,举止之间,尽是从容与舒畅。这大约是中年人最难修成的功课,却也是最值得的奖赏。

来源:卢璐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