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暗藏凶机”?医生:别在这些时候喝咖啡,身体再好也扛不住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3 17:08 1

摘要:很多人都觉得咖啡就是提神、醒脑、抗疲劳。这些效果确实存在,但得看怎么喝、什么时候喝。如果喝得不合时宜,短期看可能是心慌、胃难受,长期看,还真可能对心脑血管、肝脏甚至心理健康产生不小影响。

咖啡这东西,说实话,大多数人都爱。工作脑袋打结时来一杯、早上没醒透时来一杯、熬夜赶报告时再来一杯,感觉这小小一杯黑乎乎的液体,简直是救命的神药。

但是话说回来,咖啡虽香,也不是啥时候都能喝的。有些特定时间段、身体状态下喝咖啡,不但没益处,反而可能伤身。

很多人都觉得咖啡就是提神、醒脑、抗疲劳。这些效果确实存在,但得看怎么喝、什么时候喝。如果喝得不合时宜,短期看可能是心慌、胃难受,长期看,还真可能对心脑血管、肝脏甚至心理健康产生不小影响。

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时间点就是——空腹的时候喝咖啡。不少人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泡一杯咖啡,连早餐都顾不上,这其实是对胃的一种“暴击”。

咖啡里的咖啡因会刺激胃酸分泌,本来就空空如也的胃,还被强行灌一把酸下去,时间一长,胃黏膜容易出问题。像胃炎、胃胀、反酸这些毛病,很多人都是这么喝咖啡喝出来的。

还有一种情况得特别注意,就是人在焦虑、情绪不稳或者刚经历剧烈情绪波动时,这时候千万别碰咖啡。咖啡因会让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人在情绪本就紧张的时候喝咖啡,就像火上浇油,容易引发心慌、手抖,甚至有些人会出现轻微的惊恐发作。有研究发现,长期高强度摄入咖啡因的人,焦虑症状可能更加严重,尤其是睡眠障碍和心率不齐的风险会明显升高。

说到睡眠,这也是个大坑。很多人白天喝咖啡没太大感觉,到了晚上才知道后悔。咖啡因的代谢时间大约在3到7小时,但有些人天生代谢慢,下午三点喝的咖啡,到晚上十一点还在兴奋着

结果是啥?翻来覆去睡不着。长此以往,生物钟被打乱,免疫力下降,记忆力也会跟着打折扣。尤其是年纪大一点的人,睡眠的质量本来就不如年轻人,再加上咖啡扰乱,后果更难收拾。

另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点,是女性在经期期间喝咖啡。很多人以为喝点咖啡能缓解疲惫和情绪低落,但咖啡因会刺激子宫收缩,可能让痛经更严重。

有研究在《JournalofWomen’sHealth》上指出,经期摄入高咖啡因的女性,痛经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低摄入组。而且咖啡因还可能影响铁的吸收,本来经期就容易缺铁,再加上咖啡“添乱”,长期下来可能会加重贫血问题。

还有一种人群必须小心,那就是有心血管基础病的人。不管是高血压、心律不齐,还是冠心病,咖啡因对心脏都是一个刺激源。虽然有些研究指出适量喝咖啡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但那是建立在“适量”和“健康人群”的基础上。

如果本身心脏就已经“老毛病缠身”,再去喝咖啡,那就是拿心脏当试验田,风险可不小。

咖啡对血糖也会有些影响。咖啡因会让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也就是说,血糖更难控制。糖尿病人如果不注意这点,喝了咖啡之后血糖飙升,可能还以为是吃了啥甜食,殊不知“元凶”正是那杯黑咖啡。

说到这儿,也别把咖啡全打入“黑名单”。咖啡也有不少好处。比如说,它含有天然抗氧化物,像绿原酸,对抗自由基有一定作用。

一些研究还发现,适量喝咖啡的人,患上帕金森、阿尔茨海默症的风险相对较低。这就像一把双刃剑,关键还是在于怎么用,什么时候用。

2024年《欧洲心脏杂志》上有一篇研究指出,每天喝1至2杯黑咖啡的人,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比完全不喝的人低大约12%。但前提是——咖啡不加糖、不加奶油,也不空腹喝。换句话说,科学喝,才是真正的“享受”。

还有一些朋友,喜欢在运动前喝咖啡,觉得能增强体能、提起劲儿。这个做法在某些情况下确实有短暂的提神效果。

但如果本身心率就偏快、血压偏高,或者前一天没休息好,这时候靠咖啡“硬撑”,就有点玩火了。运动时心率本来就会升高,再加上咖啡因的刺激,可能会出现胸闷、心慌,甚至晕厥。

还有一个冷门但值得提醒的点是,咖啡可能会影响钙的吸收。尤其是老年人,本来骨密度就开始下降,如果长期大量喝咖啡,又不注意补钙,那骨质疏松的风险就更大了。

2023年一项发表于《ClinicalNutrition》的研究就指出,每天摄入超过400毫克咖啡因的老年女性,骨密度下降的速度比普通人快了约8%。这可不是个小数。

有些人觉得无糖咖啡就没事,其实也得看喝的量和时机。就像盐吃多了口渴,咖啡喝多了身体也会“喊渴”,因为咖啡因有一定的利尿作用,容易让身体缺水。

如果你本来就喝水少,靠咖啡代替水,那身体迟早会抗议。尤其是天气热或者运动后,喝咖啡不如喝杯水来得实在。

也不是说每个人都得戒咖啡。关键是得了解自己的身体状态,别盲目跟风。年轻人身体底子好,偶尔喝多一杯没啥感觉,但这不代表就没事。很多健康问题是日积月累出来的,不是喝一次出问题,而是一次又一次地忽视细节。

如果真喜欢咖啡,建议控制在每天不超过两杯,而且尽量安排在上午,下午三点后就别碰了。饭后半小时喝比空腹喝要好,黑咖啡比奶咖和糖咖更温和,这都是一点点小细节,却能让你更安全地享受这份“苦中作乐”。

说到底,咖啡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包治百病的灵药。它就像厨房里的辣椒,放对地方提味,放错了就糟心。关键是要懂得什么时候该喝,什么时候该避一避。

参考文献:
[1]刘玉琴,张晓红.咖啡因与焦虑症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24,33(03):216-220.
[2]邓婧,李慧敏.咖啡摄入与骨密度变化的流行病学研究[J].临床营养杂志,2023,41(09):1124-1128.
[3]段文斌,陈晓宇.咖啡摄入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J].欧洲心脏杂志(中文版),2024,45(02):123-129.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来源:云霞大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