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逝世86周年|我的爱好是研究疯子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3 14:01 1

摘要:在心理学史上,几乎没有人像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那样,以如此充满争议又引人入胜的方式重新定义了“疯狂”。他不仅是一位医生,更是一位执着的解码者——执着于倾听那些被社会斥为“疯子”的人心底未被听见的声音。

9月23日

弗洛伊德逝世86周年纪念日

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

弗洛伊德

我的爱好是研究疯子

文字丨书杰

在心理学史上,几乎没有人像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那样,以如此充满争议又引人入胜的方式重新定义了“疯狂”。他不仅是一位医生,更是一位执着的解码者——执着于倾听那些被社会斥为“疯子”的人心底未被听见的声音。

在19世纪末,那时被称作“疯子” 的人,要么被关进精神病院的铁栏后,要么被冰冷的镇静剂压制住失控的言行,没人愿意俯身倾听他们口中那些 “毫无意义” 的胡话。直到《我的爱好是研究疯子:弗洛伊德传》一书,人们才注意到,环城大道旁那间挂着绿色窗帘的诊室里,有个穿深色西装的医生,正做着与整个时代相悖的事:他不摸脉、不开药方,反而把扶手椅转向角落,让病人背对着自己,一次次追问:“你刚才说的那个梦,再讲细点,哪怕是觉得没用的细节。”

对弗洛伊德而言,“研究疯子” 从不是猎奇的消遣,而是一场探寻人性真相的旅程——他坚信,那些被外界摒弃的“疯言疯语”,藏着被压抑的心灵最真实的呼救,而他要做那个弯腰拾起这些呼救声的人。这场旅程的起点,便从诊室里一个个特殊的病例开始。

↓同款图书·点击订购↓

01

维也纳诊室里的怪人

不治病,偏要听人说“疯话”

扫码上图-解锁弗洛伊德

1886 年的维也纳,环城大道旁那间挂着绿色窗帘的诊室里,总有一个穿深色西装的男人,将扶手椅转向角落,让病人背对自己说话。这个名叫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医生,不像其他同行那样把脉、开药——他总追着病人问:“你刚才说的那个梦,再讲细一点,哪怕是那些你觉得毫无意义的细节。”

那时的医学界,把“说胡话、手舞足蹈” 的人统称为 “疯子”,要么关在精神病院,要么用电击、镇静剂压制症状。但弗洛伊德却选择了另一条路。正如曾对同事布洛伊尔说:“你看安娜・O(他的第一个著名病人),她不能说话、不能走路,可一说起童年看到的葬礼,眼睛就亮了——她的‘病’不在身体里,在心里。”

安娜・O的案例成了他的启蒙。这位年轻女子身体并无器质性病变,却突然瘫痪、失语,不断诉说“有黑蛇缠绕自己”。弗洛伊德没有使用任何药物,而是每天花数小时聆听她被外界视为“疯言疯语”的叙述——从父亲去世时的恐惧,到对继母难以言说的怨怼。直到某一天,安娜在情绪决堤中喊出:“我恨父亲偏爱弟弟!”——就在那一刻,她重新恢复了说话的能力。

这不仅是“精神宣泄法”的起源,更是弗洛伊德“研究疯子”的真正起点:所谓的疯话,实则是被压抑心灵发出的求救。

02

梦是“疯子”的密信

他从自己的梦里挖真相

“我的爱好不是猎奇,是找藏在‘疯狂’里的人性规律。”弗洛伊德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他甚至将自己作为最重要的研究对象,每日清晨第一件事,就是记录梦的残片——哪怕梦见自己给病人伊尔玛打错了针,惊醒后一身冷汗,他也绝不轻易将其归为“荒唐”。

《梦的解析》里,他曾为这个梦苦坐三日,逐层拆解:“我为何梦到给伊尔玛注射?源于她此前抱怨疗效不佳,我内心有愧;梦中药物实为朋友所开——这反映出我想推卸责任。原来梦是潜意识精心伪装的信,连自己都在欺骗自己。”

这种“自我解剖”的执着,也被他用在病人身上。有一个名叫小汉斯的男孩,突然怕马怕到不敢出门,其他医生认为他只是“胆小鬼”,弗洛伊德却跑去和他玩积木,听他说“马的眼睛像爸爸生气时的样子”。最终才发现,男孩是因为目睹父母争吵,将对父亲的恐惧转移到了马的身上——这正是“移情”理论的雏形。书中写道:“他从不把病人当作‘疯子’,而是将他们视为‘带他寻找真相的向导’。”

03

说“人都有疯劲儿”的人

自己也在“疯”里挣扎

“所有人的潜意识里,都藏着没说出口的欲望和恐惧。所谓‘正常人’,不过是学会了伪装;所谓‘疯子’,只是没能藏住。”

弗洛伊德的这句话在当时掀起了巨大争议。学界批评他“离经叛道”,教会指责他“亵渎灵魂”,连曾经的弟子荣格也与他决裂,认为他“过于沉迷性本能理论”。

他在致友人的书信里写:“昨日演讲,有人扔来鸡蛋,骂我‘将所有人都看作病人’。但我知道,我只是说出了众人不敢承认的事实,我自己也有‘疯’的一面:我怕黑,害怕被否定……这些恐惧,与病人怕蛇、怕马,并无本质不同。”

晚年的他,命运更显沉重:为躲避纳粹迫害,他被迫流亡,带着几十箱病例手稿仓促离开维也纳,甚至来不及带上假牙;罹患口腔癌后,在剧痛中他仍坚持修订《摩西与一神教》。临终前几天,他仍请女儿安娜朗读病人的案例记录,并轻声说道:“再听这些‘疯话’,仍觉得比任何著作都有趣。”

于他而言,这从来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刻入生命的好奇。

04

这本“不造神”的书

带我们走近真实的弗洛伊德

许多人将弗洛伊德捧上“心理学之父”的神坛,但《弗洛伊德:我的爱好是研究疯子》却选择平静地还原他的一生。

它不避讳他的偏执与局限——比如对性本能的过度强调、对女性心理存在的认知偏差;也记录了他的诚恳与自省。他曾致信病人道歉:“上次我未能真正理解你的痛苦”;也在日记中写道:“今天又对女儿发了脾气,其实是我自己焦虑”。

书中那些充满温度的细节尤其令人动容:他在诊室摆放埃及小雕像,认为“古人才真正懂得灵魂栖息于暗处”;与病人谈话时,他常在笔记边画下小太阳,寓意“愿为他们照亮内心的黑夜”;晚年失明后,每当助手读病例提到病人好转,他会像孩子一样开心鼓掌。

正如书中所说:“他并非神,只是一个对‘人’本身怀有无限好奇的人——当世人纷纷对‘疯子’避之不及时,他却走近他们,轻声问:‘你心里的故事,愿意说给我听吗?’”

为什么你该读这本“疯子研究指南”?

如果你曾疑惑“为何我表面正常,却总会莫名情绪崩溃?”

如果你反复做同一个梦,想知其深意

如果你希望更透彻地理解自己——

那么这本《弗洛伊德:我的爱好是研究疯子》值得你一读

它不会把你变成心理专家

但或许能让你学会倾听内心的“噪音”

那些被我们定义为“怪异”“疯狂”的念头

从不是洪水猛兽

而是心灵最深处的低语与呼喊

正如弗洛伊德所言:

“研究疯子,本质是研究每一个人——包括你自己。”

图书实拍

弗洛伊德传

我的爱好是研究疯子

爆 款 特 惠

限时3.9折

原价49.8元/册

折后:19.9元 /册

↓点击订购↓

同时还可以在规格中选择心理学8书

领悟荣格、弗洛伊德、阿德勒、勒庞等大师魅力

心理学八书

更系统全面

荣格|弗洛伊德|阿德勒|勒庞

129.9元/8册 更优惠

荣格《看穿人格面具》《心理类型》

弗洛伊德《我的爱好是研究疯子》

勒庞《乌合之众》

阿德勒《自卑与超越》《理解人性》

弗洛伊德《自我与本我》《梦的解析》

来源:铭语聊科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