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2025年的央视主持人大赛可是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无数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主持人,都在争取着最后的冠军。
最近,2025年的央视主持人大赛可是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无数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主持人,都在争取着最后的冠军。
能在这拿个冠军,基本等于拿到了通往人生巅峰的门票。
可奇怪的是,回首看看往年的那些冠军,如今的命运却大不相同。
有人顺理成章地成了央视的门面,有人却好像一直没找到自己的位置,还有人干脆把这张门票揣兜里,转身走了另一条路。
他们如今的现状究竟是怎样?
蔡紫是个让很多人觉得“可惜”又“佩服”的冠军,2019年,她拿下了主持人大赛文艺类的金奖。
那时候,她已经三十三岁,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了多年,早就不是什么新人。
她的履历很扎实,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后,先是在北京电视台干了很长时间,主持过《SK状元榜》这类节目,在北京观众里混了个脸熟。
后来她也跟央视合作,主持过《我们有一套》之类的节目,能力和亲和力都有口皆碑。
所以当她站在冠军领奖台上时,所有人都觉得这下稳了,央视文艺节目的主持阵容里,肯定要给她留个好位置。
毕竟谁会拒绝央视这个国内最大的平台呢?可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蔡紫拒绝了签约央视。
她把那个无数人梦寐以求的“金饭碗”,当成一个纯粹的奖杯捧回了家,然后转身继续走自己的路。
这个决定在当时让很多人想不通。
蔡紫其实早就习惯了当自由职业者的状态,喜欢自己安排工作和生活的节奏,不想被一个固定的单位框住。
她觉得,能自由地选择自己想做的项目,比一个稳定的身份和耀眼的光环更重要。
事实证明,她的选择并没有让她从大众视野里消失,拒绝央视后,她反而更忙了,她的身影依然活跃在各大卫视的节目和各种大型晚会上。
她也并非完全不参与央视的节目,偶尔还是会以合作的形式出现在央视的节目中。
这种状态让她既能保持在一线的位置,又拥有了最大的自由度,事业之外,她的家庭生活也很稳定。
对她来说工作和生活需要平衡,而自由职业的身份,恰好给了她这种可能性。
如今蔡紫用自己的方式证明了,成功的路不止一条,清醒地认识自己,比挤进一个看似光鲜的圈子更重要。
邹韵的路,可以说是主持人大赛冠军最标准、最理想的范本。
她是和蔡紫同一届的新闻类冠军,她的履历拿出来,就是一路“学霸”的配置。
人大附中、北京工业大学,最后还跑到世界顶尖的剑桥大学读了个硕士,这种知识背景,让她站在台上就自带一种镇得住场子的气场。
在参加比赛前,邹韵就已经在央视北美分台当首席出镜记者了,当时美国东海岸刮飓风“桑迪”,她就顶着风站在镜头前,跟国内演播室的康辉连线。
面对突发状况,她一点不慌,条理清晰地介绍现场情况,这份胆识和专业素养,让她在圈内早早地就挂上了号。
所以,当她回国参加主持人大赛时,很多人都觉得冠军这事儿,八九不离十了。
比赛时,她表现得滴水不漏,面对“言之有理”还是“言之有物”的辩题,她给出的回答是两者都重要,既要以理服人,也要以物动人。
这个回答精准地道出了新闻主持的精髓,最终她毫无悬念地拿下冠军。
夺冠之后的路,邹韵走得顺风顺水,完全符合大家的预期,她很快就挑起了大梁,成了央视新闻频道的骨干力量。
她主持的《环球视线》、《高端访谈》等都是重量级节目,需要主持人有扎实的国际视野和深度思考能力。
邹韵的学霸底子和多年国际记者的经历,让她做这些节目得心应手。
如今她的名字就和“专业”、“稳健”、“大气”这些词牢牢地绑在了一起,成了新一代央视新闻主播的代表人物。
就在最近,她又拿下主持人领域的最高荣誉“金声奖”,再一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撑起了央视的门面。
从学霸到记者,再到王牌主播,邹韵用自己的经历,写出了一份近乎完美的“标准答案”。
到了2023年这届比赛,情况就有点不一样了,这届拿下金奖冠军的人名叫杨旭,一个看起来文质彬彬的年轻人。
他夺冠后,大家也都期待着他能在央视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可结果是快两年过去了,杨旭的存在感似乎并不强,处境显得有些尴尬。
和邹韵、蔡紫这些前辈比起来,杨旭获得的机会确实少了点,他目前最常出现的平台,是央视科教频道一个叫《文化十分》的午间节目。
这节目一集才十五分钟,大部分内容都是外采记者拍好的片子,演播室里的主持人主要就是起个串联作用,说几句话就把节目过渡下去了,几乎没什么发挥空间。
观众看半天,也看不出这个冠军到底厉害在哪儿,时间一长,大家就纳闷了,央视花了那么大劲儿选出来的冠军,怎么就安排了一些“打酱油”的活儿?
有人分析,这可能跟杨旭的个人风格与平台需求的错位有关,他的主持风格沉稳,带着点学院派的味道,讲起文化来头头是道。
这种特质本该是优势,可他所在的综艺频道,这几年的主流风向是年轻化、娱乐化。
频道里更需要的是像撒贝宁那样能说会道、综艺感强的,或是像张韬那样外形亮眼、气质亲和的。
杨旭这种书卷气,在综艺频道的激烈竞争中,就显得不那么突出了。
再加上他夺冠时已经快三十岁了,在一众新人里年龄也不占优势,央视内部本来就人才济济,男主持人相对饱和,机会自然就更少了。
杨旭的现状反映了一种现实,即便头顶冠军光环,但在复杂的内部竞争和平台需求面前,个人的机遇同样重要,并非拿了第一就能一路绿灯。
他就像一个优秀的短跑选手,被分到了一个略显拥挤的黄金跑道上,却迟迟没能找到全力冲刺的节奏。
来源:奇观历史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