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标志着皇权正统性,历代有不少皇帝,枭雄,为此如痴如醉。那么在秦始皇传国玉玺真正下落究竟在哪里?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标志着皇权正统性,历代有不少皇帝,枭雄,为此如痴如醉。那么在秦始皇传国玉玺真正下落究竟在哪里?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成功完成大一统,并以三皇五帝为名,称之为“皇帝”,并下令命丞相李斯,以和氏璧为基础,雕刻为玺,在下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代表着“皇权神授”。
传国玉玺颠沛流离:
秦末时期,子婴献玺于刘邦。——
东汉时期太后王政君怒摔玉玺,导致缺存一角,后以黄金修补,俗称“金镶玉”。
东汉末年宦官之乱,玉玺失踪,回来被孙坚发现于枯井,被袁术所夺。袁术和曹操寿春之战后,玉玺最后到达曹操手里面。
三国时期曹丕称帝,逼迫汉献帝禅让政权,在玉肩雕刻“大魏受汉传国玺”。
西晋灭亡后,玉玺流入匈奴前赵、后赵石勒之手,再次加刻“天命石氏”。东晋将领用诈术,再次夺回,重归汉人掌权。
隋朝末年,隋炀帝被杀,萧后携玉玺逃入突厥。
唐朝大将李靖西征突厥,玉玺归唐。
唐末,节度使朱温篡位,玉玺流入后梁,再流入后唐,最后后唐皇帝李从珂,自焚玉玺下落不明。
北宋年间,段义献传国玉玺,后来经过蔡京等人鉴定为真。
靖康之变,传国玉玺被金国所掠,元朝再现于市。
明代朱元璋北伐漠北,寻玺未果。
在清时期,曾经也有不少人称自己得到过传国玉玺,但是后来经过验证,竟然全都是仿制品。
据部分史料记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巡时期,因为风浪过大,曾将玉玺丢入洞庭湖用以镇浪,后来声称,失而复得,但是其真相愿玺很可能已经永远的沉入洞庭湖底。
对于秦始皇来说,玉玺很可能不仅仅只有一个版本,那此后的玉玺很可能是工匠再用美玉精心雕刻,再传以后世之君。
说起传国玉玺,在战国纷飞时期,卞和献玉于楚文王,后来辗转到秦王手里,但是有人说道,和氏璧为圆壁,怎么可能雕琢为四方玉印。其真实度有待考证。所以很多认为传国玉玺材质其实是蓝田玉。
来源:邻家小雨闲话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