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第107期)|二十四节气之秋分: 金气秋分,天地均衡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3 16:59 1

摘要: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而食,只能从农耕而来。我国最早的农书西汉《汜胜之书·耕作篇》一开头就说,“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可是,种地讲的农时,古代中国人正是依靠了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每个节气分三候,用物候可反映农时),基本解决了吃饭和穿衣问题,中华民族才得以繁

节气

为什么我国独有二十四节气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而食,只能从农耕而来。我国最早的农书西汉《汜胜之书·耕作篇》一开头就说,“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可是,种地讲的农时,古代中国人正是依靠了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每个节气分三候,用物候可反映农时),基本解决了吃饭和穿衣问题,中华民族才得以繁衍生息,兴旺发达。从这个意义上说,二十四节气对我国的功绩,毫不亚于指南针、火药、纸张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称之为“第五大发明”也不为过。

秋分的释义

秋分在每年公历的9月22日,23日或24日,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六个节气,秋季第四个节气。斗指酉;太阳到达黄经180°。秋分的含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见春分”。秋分的“分”即为“平分”,第一层意思是昼夜平分,“秋分”当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所有地区都是昼夜等长。

仲秋时节,秋高气爽

秋分的由来

“秋分”是古人最早确立的节气之一。汉代大儒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中秋节由“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秋分轻拂落叶黄,半卷诗书伴晚凉

秋分节气气象

按气候学上的标准,秋分时节,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以下,为物候上的秋天了。秋分以后,随着太阳位置南移,夜长昼短,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能减少,影响我国的北方冷空气活动加强,气温下降较快。暴雨、大雨出现的机会很小,但降水日数却减少得不明显,正是“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好穿棉”。自此,大雁南飞,候鸟迁徙,暑伏远去。山色不浓不淡,水流不疾不徐,空气不冷不热。高远天空,灿烂阳光,自然万物调至阴阳对称,大自然就这样默默呈现出均分之美。

在太阳直射点精准地位于赤道上的特殊时刻,地球上涌现出诸多令人惊叹的自然奇观。例如,南北极的居民可以同时欣赏到日出日落的美景,共享一个绵延的白昼;身处赤道线上的你,会目睹到所有物体都失去了影子,体验“立竿不见影”的奇妙景象;而在北纬45度线上,物体的高度与它的影子长度竟然完全相等。

一叶知秋,天下皆秋

秋分多样文化习俗

华北地区有句农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表明秋分时节是冬小麦播种的最佳时期。与此同时,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广大地区则正忙着收割晚稻。

秋分有祭月的传统,源于古代对月亮的崇拜。秋祭月的具体活动因地区而异,体现出浓厚的文化传统,如“男不拜月”的习俗。早在周朝时期,古代帝王便有了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传统习俗。这些祭祀活动分别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日坛、地坛、月坛、天坛进行。时至今日,我国各地仍保留着许多与“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相关的古迹。民间祭月的仪式因地区而异,但都充满了深厚的文化传统。

在岭南地区,秋分时节有一个特别的习俗——吃秋菜。秋菜,即野苋菜,被当地人称为“秋碧蒿”。村民们会在秋分那天纷纷前往田野中采摘这种嫩绿的蔬菜,通常与鱼片一起煮成“秋汤”。这种汤被认为可以清洁内脏,为全家带来平安与健康。

此外,还有“立蛋试验”的习俗。人们在春分或秋分时将鸡蛋竖立在桌上,据说这是因为地球的力场相对平衡,使得鸡蛋更容易立起来。

秋牛图是一种民俗物品,结合农历节气与耕田图案,由艺人挨家赠送,通过口头祝福表达丰收的愿景,展现了浓厚的秋文化。秋牛图,这一独特的民俗物品,以二开红纸或黄纸为载体,上面印有全年农历节气及农夫耕田的图样。送图者多为擅长言唱的民间艺人,他们穿梭于村落之间,每到一家便根据所见所感即兴发挥,说着秋耕与吉祥的话语,直至说得主人心满意足、乐而给钱为止。而这些擅长“说秋”的艺人,则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秋官”。

故园应露白,凉夜又秋分

秋分养生吃三白做两事

秋分时节文学赏析

秋分节气阴阳均衡,正合中华文化追求的平衡之道。此时暑热消退而寒凉未至,正是一年中气候最适宜的时节。依我国二十四节气规定的秋季而言,当天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一半,这也是“秋分”名称的由来。不得不说中国文字的优美,秋分二字又暗含了“平分秋色”之义。

风轻露冷秋期半,桂子飘香远

《秋.梦行云》

(左图)索取号:J221.8/L21-4

架位号:市馆社会科学书库2

馆藏地:南楼二楼东区16架A面06列05层

推荐理由:本书以秋天的自然景象和人文情感为核心,通过诗画结合的方式,展现了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悟。作品聚焦于秋天的辽阔与豁达,通过描绘山明水净的景象,传递出“任随秋风十万山,只心存一个闲梦”的淡然心境。作者在作品中大量描写独处状态,通过黄叶纷飞、秋雨伴云等意象,将愁绪转化为诗意与自在。

《故都的秋》

(右图)索取号:I266/Y84-15/[4]

架位号:市馆文学书库

馆藏地:南楼三楼东区01架B面03列02层

推荐理由:《故都的秋》是一本语言优美,带有抒发美好情感的励志类图书。本书选取了郁达夫作品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篇章,展现了其对故都秋韵的细腻捕捉与漂泊人生的体悟,以及对祖国、对人生的热爱与歌颂。

责编:李镔飔

终审:王天亮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