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媒热评 | 今天我们为何仍要庆祝丰收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3 17:04 1

摘要:秋风送爽,五谷飘香。今天是第八个 “中国农民丰收节” 。从华北平原到江南水乡,从东北黑土地到西南梯田,各地以不同形式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当现代城市日渐远离农耕生活,我们为何仍以国家节日的规格庆祝丰收?庆典背后承载着怎样的时代内涵?

秋风送爽,五谷飘香。今天是第八个 “中国农民丰收节” 。从华北平原到江南水乡,从东北黑土地到西南梯田,各地以不同形式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当现代城市日渐远离农耕生活,我们为何仍以国家节日的规格庆祝丰收?庆典背后承载着怎样的时代内涵?

丰收节,蕴含着农耕民族最深厚的文化基因,承担着城乡融合发展的时代使命。

中国作为农业古国,农耕文明贯穿了我们五千年的历史。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我们的祖先筚路蓝缕,辛勤耕耘,换来了民族的发展与存续。在古代,“社稷”二字分量十足,其中“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可见农业在传统文化的地位。“国之大事,在戎与祀。”在古代,历代帝王都要举行祭天祈谷的仪式,北京的先农坛、天坛就是这一传统的见证。

从《诗经》中的“丰年多黍多稌”,到辛弃疾笔下的“稻花香里说丰年”,丰收一直是中国人心中最深切的喜悦与最朴素的愿望。

如今,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人远离乡村,对农业劳动和农村生活日益陌生。丰收节通过农事体验、农民丰收庆典等形式,为城市居民了解农业、尊重农民、体验农村搭建了桥梁。

当孩子们在田地里亲手种下菜苗,当年轻人体验农产品直播带货,当艺人以丰收为主题创作作品……丰收节让城乡之间的情感纽带得以强化。今天,我们庆祝丰收节,正是对这份文化记忆的唤醒,正是对这条情感纽带的传承。

丰收节,正成为展现、扩大乡村振兴成果的重要窗口。

20多年来,浙江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深入实施“千万工程”,乡村人居环境、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显著改善,广大农民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今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看老天爷脸色吃饭”正逐渐成为历史。稻田里,农机轰鸣,无人机盘旋,新农人用手机指挥农业生产;果园中,电商直播为农产品打开广阔销路;村子里,游人如织,文旅融合让田园风光变成美丽经济……

丰收节期间,各地举办的特色农产品展销、农耕文化体验、乡村旅游推广等活动,不仅展示了农业现代化的巨大成就,更让公众直观感受到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也为乡村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丰收节,为我们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契机。

在世界上的很多地区,粮食问题仍是困扰当地居民生活的重大问题,农业生产与环境安全之间的平衡一再被打破,带来洪涝、干旱等灾害。今天,气候变化、资源约束等问题日益严峻,丰收节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居安思危的契机。

浙江的稻鱼共养、桑基鱼塘等农业生产方式,展现了中华民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智慧。当下,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新的生产方式广泛推广,我们追求的不仅是产量的丰收,更应是质量、效益、生态的丰收。

我们必须看到,全球粮食市场波动、耕地保护压力等问题在依然存在。如何进一步振兴农业,吸引更多新农人建设农村,缩小城乡差距,丰富乡村文化生活……都是丰收节留给我们的时代课题。

从文化传承到乡村振兴,从生态文明到城乡融合,丰收节被赋予了丰富的时代内涵。它不仅仅是农民的节日,更是全社会的节日。正如古代农民一样,收获之时更要考虑来年耕种。在庆祝的同时,我们更要着眼未来,不断耕耘,以期来日的丰收。

来源:蓝媒视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