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爸,你为什么对我们总是这么凶?外面的人都说你是好人,可在家里......"儿子哽咽的声音透过房门传了出来。
王建华站在儿子房间门口,听着里面传来的抽泣声,心如刀割。
刚才那场争吵的每一句话都像钢针一样扎在他心上。
"爸,你为什么对我们总是这么凶?外面的人都说你是好人,可在家里......"儿子哽咽的声音透过房门传了出来。
王建华的手僵在半空中,想要敲门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
他想起刚才妻子失望的眼神,想起女儿躲闪的目光,想起老母亲欲言又止的表情。
54岁的他,第一次开始怀疑自己。
为什么他在外面总是笑脸相迎,温文尔雅,可一回到家就变了个人?
为什么他对陌生人都能保持耐心,却对最亲的人如此刻薄?
难道,他真的是个不孝顺、不称职的丈夫和父亲吗?
01
王建华是一家国企的部门经理,在同事和朋友眼中,他一直是个好人。热心肠,爱帮忙,说话温和,从不和人红脸。
"建华,你真是太好了,什么事都帮我们想到了。"同事李姐每次都这样感谢他。
"哪里哪里,都是应该的。"王建华总是笑着摆手。
就连楼下的保安大爷都夸他:"王经理人真好,每次见面都打招呼,还给我们送过年货。"
可是,这样一个在外人眼中完美的好人,回到家里却完全是另一副模样。
那天晚上,王建华加班到很晚才回家。一进门就看到客厅里乱糟糟的,茶几上放着没收拾的零食袋,沙发上扔着儿子的外套。
"这家里怎么搞的?像个猪窝一样!"他冲着正在厨房洗碗的妻子张丽华吼道。
"你回来了?饭菜我给你热着呢。"张丽华小心翼翼地说。
"热什么热?都几点了还吃什么饭?"王建华一屁股坐在沙发上,脸色阴沉。
"爸,您消消气,我这就收拾。"正在写作业的女儿王小雨赶紧放下笔,开始收拾茶几。
"收拾什么收拾?你的作业写完了吗?天天就知道看电视玩手机!"王建华的火气更大了。
张丽华从厨房走出来,轻声劝道:"建华,孩子学习一天也累了,你别这么凶......"
"我凶?我在外面累死累活挣钱养家,回到家还不能说两句?"王建华猛地站起来,"你们一个个的,没有一个让我省心的!"
说完,他重重地摔了房门,进了卧室。
客厅里,母女俩面面相觑,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
02
这样的场景在王家几乎每天都会上演。王建华像变了个人似的,在家里总是充满戾气,动不动就发火。
"建华,你最近怎么了?"妻子终于忍不住问道。
"我怎么了?我还想问你们怎么了呢!"王建华正在看电视,头都不回,"整天家里乱七八糟的,你们干什么吃的?"
"我每天又要上班又要做家务,还要辅导孩子功课,我也很累啊。"张丽华委屈地说。
"累?你累什么?我在单位的压力你知道吗?每天要应付那么多事情,还要陪客户吃饭喝酒,我容易吗?"
"我没说你不辛苦,我只是希望你回家能对我们好一点......"
"好一点?我还要怎么好?房贷车贷都是我在还,家里的开销都是我在承担,我对你们还不够好?"
这种争吵总是以王建华的暴怒和家人的沉默而结束。
更让张丽华难过的是,王建华对外人的态度和对家人简直是天壤之别。
就在上个星期,邻居家的水管爆了,淹到了他们家。王建华二话不说就帮忙联系维修工人,还主动垫付了维修费用。
"王哥,太谢谢你了,这钱我明天就还你。"邻居老刘感激不尽。
"不急不急,都是邻居,应该的。"王建华笑得特别温和。
可是转过身回到家,儿子王小明因为数学题不会做请教他,他却不耐烦地说:"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你脑子是干什么吃的?"
"爸,我真的不会,您能教教我吗?"王小明怯生生地问。
"教什么教?自己想去!我忙了一天了,还要给你当老师?"
王小明委屈地哭了,跑回房间把门一关。
张丽华看在眼里,心如刀割:"建华,小明还是个孩子......"
"孩子怎么了?孩子就可以什么都不会?我像他这么大的时候早就会自立了!"
03
类似的事情越来越多。王建华对外人总是和颜悦色,对家人却越来越严厉苛刻。
有一次,单位的小王生病了,王建华主动开车送他去医院,还在医院陪了一上午。
"王经理,您真是太好了,我这辈子都忘不了您的恩情。"小王感动得直掉眼泪。
"说什么呢?同事之间互相帮助是应该的。"王建华拍拍小王的肩膀,"好好养病,工作的事不要担心。"
可是,当自己的母亲因为高血压需要去医院复查时,王建华却满脸不耐烦。
"妈,您这个病又不是什么大病,天天往医院跑干什么?"
"医生说要定期检查......"老太太小声说。
"定期检查?那些医生就知道让病人多跑几趟,好多收点钱。您在家好好注意饮食就行了。"
"建华,妈年纪大了,还是检查一下放心。"张丽华在旁边说。
"放心什么?天天疑神疑鬼的,有那个时间不如多锻炼锻炼身体。"
最后还是张丽华请假陪老太太去的医院。
王建华的双重标准让家里的气氛越来越沉闷。妻子变得小心翼翼,生怕说错话惹他生气;孩子们也不敢在他面前大声说话;就连老母亲也总是察言观色,生怕给儿子添麻烦。
04
王建华并不是没有察觉到家里的变化,但他总是找各种理由为自己辩护。
"我在外面已经够累了,回家还不能放松一下?"
"家人之间还需要那么客气吗?实话实说有什么错?"
"我对他们严格一点是为了他们好,外人我管不着,但家人我有责任教育。"
他觉得自己的逻辑很对。外人是外人,家人是家人,对待方式当然不一样。
可是,家里的氛围越来越压抑,孩子们回家就往房间里钻,妻子也越来越沉默,连母亲都开始小心翼翼地讨好他。
"爸,我同学都说您是个好人呢。"有一次,女儿王小雨试探性地说。
"是吗?你同学怎么说的?"王建华难得有了笑容。
"她们说您每次见到她们都很亲切,还夸我有个好爸爸。"
听到这话,王建华很自豪。但紧接着女儿说了一句让他心头一震的话:
"爸,您能不能对我们也像对同学那样好啊?"
王建华愣住了。他从女儿期待的眼神中看到了委屈和渴望。
"你这是什么意思?我对你们不好吗?"他有些恼怒。
"您对我们...很凶的。"女儿低下头,不敢再说。
那天晚上,王建华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女儿的话在他脑海中反复回响。
05
转折点出现在王建华54岁生日那天。
同事们为他准备了一个小型的生日聚会,大家围坐在餐厅里,气氛温馨融洽。
"建华,你真是我们的好领导,这些年多亏了你的照顾。"
"是啊,王经理人品好,脾气也好,从来不对我们发火。"
"建华哥就像我们的大家长一样,什么事都为我们着想。"
听着同事们的夸奖,王建华心里美滋滋的。他觉得自己确实是个好人,一个受人尊敬的好人。
聚会结束后,王建华心情愉快地回到家。家里为他准备了生日蛋糕,妻子和孩子们都在等他。
"爸,生日快乐!"孩子们齐声说道。
"谢谢。"王建华坐下来,心情很好。
"建华,许个愿吧。"张丽华把蛋糕推到他面前。
王建华闭上眼睛许愿。就在这时,儿子王小明兴奋地说:"爸,我今天数学考了95分!"
本来应该是个值得高兴的消息,但王建华看到儿子试卷上的错题,脸色立刻就变了。
"95分?这么简单的题还能错?你看看这道题,稍微仔细一点就不会错了!"
气氛瞬间凝固了。刚才还温馨的生日聚会变得尴尬起来。
"建华......"张丽华想要劝解。
"你别说话!"王建华冲妻子吼道,"就是你们太娇惯孩子了,才让他这么马虎!"
王小明的眼泪掉了下来,女儿也低着头不敢说话。老母亲叹了口气,默默地回到了自己房间。
张丽华看着散乱的蛋糕和委屈的孩子,终于爆发了。
"王建华!你够了!"她大声说道,"今天是你的生日,孩子们高高兴兴为你庆祝,你就不能说句好话吗?"
"我说什么好话?他考试马虎,我就不能批评?"
"批评可以,但不是这种方式!你看看你刚才的样子,像个什么?你在外面对同事都比对自己孩子好!"
"那是因为......"王建华想要反驳,却发现自己说不出理由。
"因为什么?因为同事是外人所以要客气,孩子是自己的所以可以随便吗?"张丽华的眼泪流了下来,"建华,你变了,你真的变了。以前的你不是这样的。"
王建华被妻子的话震住了。他看着哭泣的妻子,看着委屈的孩子,心里突然涌起一种说不出的情绪。
06
生日聚会不欢而散。孩子们回房间做作业,妻子收拾残局,家里又恢复了那种压抑的气氛。
王建华坐在沙发上,回想着刚才发生的事情。同事们夸他是好人,是好领导,可为什么在家里,他却成了家人眼中的坏人?
他开始回想这些年来的种种。确实,他对外人总是很客气,很耐心。哪怕是陌生人问路,他都会详细地指引;哪怕是不熟悉的邻居借东西,他都会爽快地借给对方。
可是对家人呢?他总是缺乏耐心,总是严格要求,总是发脾气。
"我这是怎么了?"王建华问自己。
第二天是周末,王建华决定出去走走,散散心。他来到了公园,看到一对父子在草地上放风筝。
"爸爸,风筝飞起来了!"小男孩兴奋地喊道。
"好棒!我儿子真厉害!"父亲蹲下来抱住孩子,脸上满是骄傲和慈爱。
看到这一幕,王建华心里酸酸的。他想起了自己的儿子考95分时兴奋的样子,想起了自己当时冷漠的反应。
如果是别人家的孩子考了95分告诉他,他一定会夸奖对方:"真棒!95分很不错了!"
可为什么面对自己的孩子,他却只会挑毛病?
继续往前走,他看到一个老人在亭子里练字。字写得不算好,但老人很认真。
路过的人都会夸几句:"老爷子字写得不错!""真有雅兴!"
老人听了很高兴,更加认真地练习。
王建华想起了自己的母亲。母亲也喜欢写字画画,但他总是说:"妈,您都这么大年纪了,还折腾这些干什么?"
如果是邻居家的老人在练字,他一定会夸奖几句。可面对自己的母亲,他却总是泼冷水。
为什么?到底是为什么?
07
回到家,王建华主动找妻子谈话。
"丽华,我们谈谈吧。"他坐在妻子身边。
"有什么好谈的?"张丽华的语气很冷淡。
"关于昨天的事......"王建华有些愧疚,"我想我可能确实有问题。"
张丽华转过头看着他,眼中有些惊讶。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我对外人那么客气,对家人却这么刻薄。"王建华坦诚地说,"我觉得我需要改变。"
"建华......"张丽华的语气软了下来。
"但是我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王建华困惑地说,"我不是故意要对你们不好的,但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张丽华沉默了一会儿,说道:"建华,你还记得我们刚结婚的时候吗?"
"记得。"
"那时候的你很温柔,对我很耐心,就算我做错了什么,你也不会发火。"张丽华回忆着,"可是这些年,你变了。"
"我什么时候开始变的?"
"大概是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之后。你开始在外面装作很坚强,很完美,但回到家就把所有的负面情绪都发泄出来。"
王建华若有所思。确实,随着职位的升高,他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需要维护的形象也越来越完美。
"可是为什么我会把家人当成发泄对象?"
"因为你觉得我们不会离开你。"张丽华一针见血地说,"你觉得不管你怎么对我们,我们都会原谅你,都会包容你。"
这句话深深震撼了王建华。
"可是建华,"张丽华继续说,"家人的包容不是无限的。如果你一直这样下去,我们的心会越来越远。"
就在王建华陷入深深反思的时候,一个意外事件彻底改变了他的认知。
那天下午,王小明从学校回来,脸上有明显的伤痕。
"小明,你脸上怎么了?"张丽华担心地问。
"没事,摔了一跤。"王小明低着头说。
但张丽华注意到,儿子的情绪很不对,平时活泼的他变得沉默寡言。
晚上,王建华照例检查儿子的作业,发现儿子今天的字写得特别乱。
"你这字怎么写的?像狗爬一样!"他习惯性地批评道。
王小明突然爆发了:"我就是不如别人!我就是什么都做不好!反正在你眼里我永远都是错的!"
说完,儿子冲出了房间。
王建华愣住了,他从来没见过儿子这么激动。
张丽华赶紧追了出去,过了很久才回来,眼眶红红的。
"建华,你知道小明今天为什么会这样吗?"张丽华声音颤抖地说。
"因为什么?"
"因为他在学校被同学嘲笑了。同学们说,王小明的爸爸在外面装好人,在家里却对家人很凶,还说你是个虚伪的人。"
王建华如遭雷击。
"小明为了替你辩护,和同学打了起来,脸就是这么伤的。"张丽华哭着说,"可是回到家,你还是这样对他......"
王建华瘫坐在椅子上,脑海中一片空白。
"建华,"张丽华走到他面前,眼神中透着从未有过的坚决,"我想带孩子们回娘家住一段时间。我们都需要冷静一下。"
看到妻子决绝的眼神,王建华突然意识到,他可能真的要失去这个家了......
08
张丽华收拾行李的声音在房间里响起,每一声都像重锤一样敲在王建华心上。
"妈妈,我们真的要走吗?"女儿王小雨问道。
"暂时住一段时间。"张丽华轻抚着女儿的头发,"等爸爸想明白了,我们再回来。"
王建华站在门口,想要说什么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他看着妻子和孩子们即将离开的身影,内心翻江倒海。
"丽华,我......"
"建华,你好好想想吧。"张丽华没有回头,"想想你到底要的是什么,想想我们这个家对你意味着什么。"
车子离开了,房子里只剩下王建华和老母亲。
"建华,"母亲走到他身边,"妈想和你说几句话。"
"妈,您说。"王建华疲惫地坐下。
"你知道妈这些年过得怎么样吗?"老太太语重心长地说,"每天都小心翼翼的,生怕说错话做错事惹你不高兴。"
王建华心头一震。
"妈不怪你,妈知道你工作压力大。但是妈想不明白,为什么你对外人那么好,对家里人却这么严厉?"
"妈......"王建华想要解释,却发现自己说不出话来。
"建华,妈活了七十多岁,看过很多人,也想明白了一些事。"母亲继续说,"妈觉得,你这样做有几个原因。"
老母亲的话让王建华如醍醐灌顶。她用朴实的语言,揭示了困扰王建华多年的心理根源。
"第一个原因,"母亲缓缓说道,"是因为你觉得家人不会离开你,所以你敢于放肆。"
"什么意思?"王建华不太理解。
"就像小孩子一样,在外面都是好孩子,回到家就撒泼打滚。因为他知道,不管他怎么闹,妈妈都不会不要他。"母亲比喻道,"你也是这样,你知道不管你怎么对我们,我们都会原谅你,都会包容你,所以你敢于在家里释放真实的情绪。"
王建华沉默了。母亲说得对,他确实有这种心理。在外面,他必须维持形象,必须控制情绪。但在家里,他可以不必伪装,可以随意发泄。
"可是建华,"母亲继续说,"家人的爱不是没有底线的。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你总是透支家人的爱,总有一天会透支完的。"
"第二个原因,"母亲顿了顿,"是因为你对家人的期望值太高了。"
"期望值高?"
"对陌生人,你没有期望,所以他们做什么你都觉得可以接受。但是对家人,你有太多的期望,所以他们稍有不如你意的地方,你就会失望,就会生气。"
王建华想起了儿子考95分的事情。如果是别人家的孩子考95分,他一定会夸奖。但对自己的儿子,他却只看到了那5分的不足。
"你希望丽华是完美的妻子,希望孩子们是完美的学生,希望妈是完美的母亲。可是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母亲叹息道,"你用这种不切实际的期望要求家人,当然会失望,会生气。"
09
"第三个原因,"母亲的声音更加温和,"是因为你对家人投入的情感太深了。"
"投入情感深不是好事吗?"王建华疑惑。
"当然是好事,但也是双刃剑。"母亲解释道,"正因为你太爱我们了,太在意我们了,所以你会变得特别敏感,特别容易受伤。"
王建华开始理解了。
"外人做什么,你不会放在心上,因为你不在乎他们。但是家人的一举一动,你都会放大解读,都会过度反应。"母亲继续说,"丽华忘记了给你热饭,你就觉得她不关心你;孩子没考好,你就觉得辜负了你的期望;妈身体不舒服,你就担心得不得了,然后用发脾气来掩饰内心的焦虑。"
王建华恍然大悟。原来如此!他对家人的严厉,其实是因为太在乎,太害怕失去。
"建华,妈说得对不对?"老太太看着儿子。
王建华点点头,眼眶湿润了。"妈,您说得太对了。我...我从来没有这样想过。"
"人到中年,压力大,我们都理解。但是家人不是你的出气筒,而是你最坚强的后盾。"母亲拍拍儿子的手,"你要学会珍惜,而不是伤害。"
那天晚上,王建华一个人坐在书房里,写下了一封长长的信。这是写给妻子的,也是写给自己的。
"丽华,我想我终于明白了自己的问题所在。"他在信中写道。
"我对家人的态度确实有问题,但这不是因为我不爱你们,恰恰相反,是因为我太爱你们了。"
"我把家当成了我可以随意释放情绪的地方,把你们当成了永远不会离开我的人。我以为这种安全感是理所当然的,却忘记了即使是最亲近的人,也需要被温柔对待。"
"我对你们的期望值太高,希望你们都是完美的。但我忘记了,我自己都不完美,又怎么能要求你们完美呢?"
"我投入了太多的情感在这个家庭上,所以变得过分敏感,把你们的一举一动都当成了对我的评判。这种过度的在意,让我失去了理智,也失去了温柔。"
写到这里,王建华的眼泪掉了下来。
"丽华,我知道我伤害了你们,伤害了这个家。我不奢求你们立刻原谅我,但我想改变,我会努力改变。"
"我会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用对外人的耐心来对待家人。我会降低对你们的期望值,接受你们的不完美。我会把对你们的深爱,转化成温柔和理解,而不是严厉和苛刻。"
"请给我一个机会,让我证明我可以成为一个更好的丈夫和父亲。"
10
第二天,王建华主动请了假,开车去了岳母家。
"建华?你怎么来了?"岳母看到他有些意外。
"阿姨,我来接丽华和孩子们回家。"王建华诚恳地说。
"她们不愿意回去。"岳母直言不讳,"建华,你把她们伤得太深了。"
"我知道,所以我想道歉,想改正。"
这时,张丽华出现在门口。她看到王建华,眼神很复杂。
"丽华,我们谈谈好吗?"王建华请求道。
两人走到了院子里,静静地坐在石凳上。
"建华,你想说什么?"张丽华问。
"我想说对不起。"王建华真诚地说,"对不起让你们受委屈了,对不起没有给你们应有的温柔和耐心。"
"光道歉有什么用?你已经道歉很多次了。"张丽华的声音有些疲惫。
"不,这次不一样。"王建华认真地说,"这次我真的明白了问题所在。"
他把母亲分析的三个原因详细地告诉了张丽华,也把自己的反思和感悟说了出来。
"丽华,我现在才明白,我之所以对家人态度差,不是因为不孝顺,而是因为太依赖你们的爱,太高估了你们的包容,太深爱而变得敏感。"
张丽华静静地听着,眼中的冰冷在慢慢融化。
"我知道说出原因不能抹去我造成的伤害,但我想让你知道,我会改变的。"王建华握住妻子的手,"我会学会像对外人那样对你们,不,我会比对外人更好地对你们。"
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但王建华确实在努力。
他开始控制自己的情绪,当他想要发火的时候,就提醒自己:"如果面对的是外人,我会怎么做?"
"小明,这道题确实有点难,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儿子再次请教数学题时,王建华耐心地说道。
"爸,您不生气了吗?"王小明有些不敢相信。
"爸爸以前不对,让你害怕了。"王建华蹲下来,和儿子平视,"以后爸爸会耐心教你,就像对待朋友一样。"
他开始降低对家人的期望,接受他们的不完美。
"妈,您这幅画很有意境。"当母亲画画时,他不再泼冷水,而是真心地夸赞。
"真的吗?"老太太眼睛亮了起来。
"真的,您的画让我想起了童年的时光。"王建华真诚地说。
他开始把对家人的深爱转化成温柔的理解。
"丽华,辛苦了,我来洗碗。"当妻子忙了一天很累的时候,他主动承担家务。
"建华,你真的变了。"张丽华欣慰地说。
"我在学着做一个更好的丈夫和父亲。"王建华温柔地抱住妻子,"谢谢你们没有放弃我。"
11
半年后,王家又恢复了往日的温馨。但这种温馨比以前更深层,因为它建立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
"爸,您现在变得好温柔。"女儿王小雨说道。
"是吗?"王建华笑着问。
"嗯,您现在对我们就像对同事叔叔阿姨一样好,甚至更好。"
"因为爸爸明白了,家人比外人更重要,更应该被温柔对待。"
在一次家庭聚餐上,王建华站起来,举起酒杯。
"我想对你们说几句话。"他看着妻子、孩子和母亲,"54岁的我才明白一个道理:一个人对家人不耐烦态度差,对外人客气和善,不是不孝顺,而是有深层的心理原因。"
"第一,是因为过度依赖家人的爱,觉得他们不会离开,所以敢于放肆;第二,是因为对家人期望值太高,不能接受他们的不完美;第三,是因为对家人投入的情感太深,变得过分敏感和易怒。"
"但是,"王建华的声音变得更加温柔,"理解了原因不是为了辩护,而是为了改变。家人是我们最珍贵的财富,他们值得我们最好的耐心和温柔。"
"从今以后,我要把对外人的客气,对家人加倍奉还。因为你们是我最爱的人,最不应该受到伤害的人。"
全家人都被感动了,温暖的泪水在每个人眼中闪烁。
12
现在的王建华,依然是同事朋友眼中的好人,但更重要的是,他也成了家人眼中的好丈夫、好父亲、好儿子。
他学会了把工作和生活分开,不再把工作的压力带回家;他学会了控制期望值,接受家人的普通和不完美;他学会了把深爱转化成理解和包容,而不是苛刻和严厉。
"建华,你现在真的不一样了。"有一次,妻子这样对他说。
"哪里不一样?"
"以前你回家,我们都会紧张,不知道你今天心情好不好。现在你回家,我们都很开心,因为知道你会温柔地对待我们。"
"这就是我想要的改变。"王建华拥抱着妻子,"家应该是温暖的港湾,不是释放负面情绪的垃圾场。"
他经常告诉年轻的同事:"如果你发现自己对家人的态度不如对外人好,一定要反思。不要让最爱你的人受到最深的伤害。"
王建华的故事在朋友圈里传开了,很多人都在反思自己的行为。因为这种"对外人好,对家人差"的现象太普遍了,几乎每个家庭都存在。
"王哥,你的话让我很有感触。"一个年轻同事说,"我回家也要改改脾气了。"
"记住,"王建华认真地说,"家人的爱不是无限的,需要用心维护。当你学会像对外人一样温柔地对待家人时,你会发现,家庭关系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在王建华55岁生日那天,全家人又聚在一起庆祝。这次的生日聚会充满了欢声笑语,没有争吵,没有眼泪,只有满满的温馨。
"爸,我们给您准备了一个特别的礼物。"儿子王小明神秘地说。
"什么礼物?"王建华好奇。
孩子们拿出了一本相册,里面记录了这一年来家庭的变化:从最初的冷漠疏离,到后来的和谐温馨。
"爸,这是我们的成长记录,也是您的改变记录。"女儿王小雨说道。
王建华翻看着相册,眼眶湿润了。照片里的自己,表情从严肃变得温和,笑容从勉强变得真诚。
"谢谢你们。"他哽咽着说,"谢谢你们给了我改变的机会。"
"建华,"母亲在旁边说,"妈为你骄傲。一个人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改正,这需要很大的勇气。"
"妈,是您的话点醒了我。"王建华感激地说,"如果没有您的分析,我可能永远不会明白自己的问题所在。"
那天晚上,王建华在日记中写道:
"今天是我55岁的生日,也是我人生中最幸福的一个生日。一年前的今天,我差点失去这个家;一年后的今天,我重新拥有了家人的爱。"
"54岁那年,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对家人态度差,对外人客气,不是品德问题,而是心理问题。当我们过度依赖家人的爱,对他们期望过高,投入情感过深时,就容易出现这种偏差。"
"但是,理解不等于纵容。家人值得我们最好的温柔和耐心。从今往后,我要做一个内外如一的人,对家人比对外人更好,因为他们是我最珍贵的财富。"
"感谢生活给了我这次觉醒的机会,感谢家人给了我改正的时间。54岁的觉醒,虽然有些晚,但总比永远不醒悟要好。"
现在的王建华,不仅在外面是个好人,在家里更是个好家人。他用自己的改变证明了:一个人,无论多大年纪,都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只要有觉醒的那一刻,什么时候改变都不晚。
来源:年轻妈咪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