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时55分,迎来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20 06:36 1

摘要:谷雨之名,源自“雨生百谷”之意 。在传统农耕文化里,它将 “谷” 与 “雨” 紧密相连,深刻反映出降水状况对谷类作物生长的关键影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 。”《群芳谱》中亦有“谷雨,谷得雨而生也”的说法,点明

2025年4月20日3时55分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

谷雨时节

谷雨之名,源自 “雨生百谷” 之意 。在传统农耕文化里,它将 “谷” 与 “雨” 紧密相连,深刻反映出降水状况对谷类作物生长的关键影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 。”《群芳谱》中亦有 “谷雨,谷得雨而生也” 的说法,点明了谷雨的核心要义 。

谷雨花信也别有一番韵味一候牡丹,二候荼蘼,三候楝花 牡丹,素有“国色天香”的美誉,花朵硕大,色彩艳丽,香味馥郁,在谷雨时节绽放出倾国倾城的姿态,因此也被称作“谷雨花” 。“谷雨过三天,园里看牡丹”,人们纷纷走进牡丹园,沉醉于这繁花似锦。荼蘼,作为蔷薇科的草本植物,在初夏悄然开放,花朵多为白色,散发着淡雅的香气。它的开放,似乎在提醒人们,春天即将离去,有着“荼蘼不争春,寂寞开最晚”的独特意境。楝花,是楝科落叶乔木植物的花朵,春末夏初,为二十四番花信风画上最后一个句号。

如清人陈淏子在《花镜》中所说“二十四番花信风,梅花为首,楝花为终。”

1

一候萍始生

谷雨初至,池塘、河畔的水面上,浮萍如雨后春笋般迅速生长,为原本平静的水域铺上一层翠绿的绒毯,宣告着谷雨时节的正式开场。

2

二候鸣鸠拂其羽

布谷鸟(鸣鸠)也抖擞起精神,欢快地抖动着羽毛,一展歌喉,用那声声“布谷”,催促着人们莫要辜负农时,赶紧播种。

3

三候戴任降于桑

戴胜鸟则轻盈地飞临桑树的枝头,它头顶那独特的羽冠,如同一顶华美的皇冠,就像是戴着春胜一般。所谓戴胜降于桑,是说戴胜鸟在树上筑巢孵育雏鸟。

谷雨习俗

喝谷雨茶:谷雨茶,即雨前茶,是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也叫二春茶,入口便能感受到春天的蓬勃生机,仿佛将整个春天都珍藏在了这一杯香茗之中。看谷雨花:谷雨期间,正是牡丹盛放的时节。山东菏泽、河南洛阳等地,至今仍保留着“谷雨三朝看牡丹”的传统习俗。每至谷雨,各地纷纷举办盛大的牡丹花会,感受着春天最后的热烈与美好。走谷雨:谷雨这天,青年妇女们走村串亲,彼此探望,分享生活中的点滴,或是结伴到野外漫步,感受大自然的蓬勃生机。这种习俗,不仅增进了亲友间的情谊,也让人们在与自然的亲近中,舒缓身心,迎接夏日的到来。谷雨贴:在山东、山西、陕西等地,流行着张贴“谷雨贴”的习俗 。谷雨过后,气温升高,病虫害进入高发期。为减轻病虫害对作物和人的危害,农家一边下田灭虫,一边张贴谷雨贴 。寄托着人们驱凶纳吉、期盼丰收的美好愿望。食香椿:“雨前香椿嫩如丝”,谷雨前后,香椿新芽初绽,香气四溢,口感醇香爽口。北方一些地区有“谷雨食香椿”的风俗,人们将香椿采摘下来,或与鸡蛋同炒,或凉拌,或焯水后调汤。把春天采摘、食用香椿称为“吃春”,饱含着人们对春天的眷恋与珍惜。

谷雨如丝复似尘,煮瓶浮蜡正尝新。牡丹破萼樱桃熟,未许飞花减却春。

花开花谢,云卷云舒趁春天还没走远不妨出门看看在随雨飘落的繁花中与春天作别留下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春光

来源:北京石景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