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三亚粮油作物生产交出亮眼答卷:截至9月上旬,全市已累计种植粮油作物11.94万亩,超额完成海南省政府下达的11.2万亩任务,完成率达106%。
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鹿城大地奏响丰收序曲——
南繁基地的试验田里,金黄稻浪随风起伏;崖州中心渔港内,艘艘渔船满载而归,渔获堆积如山;榴莲蜜种植基地中,累累硕果压弯枝头。
从田间地头到飘香果园,从渔港码头到乡村热土,三亚以亮眼实绩,交出了一份厚重出彩的“三农”答卷。
鱼粮满仓:筑牢丰收“压舱石”
近日,崖州区北岭村村民董燕华站在田埂上,望着连片的高标准农田感慨道:“今年经历了两次台风,这片水稻都没倒伏,也没出现病虫害,种子选对了……”
2025年,三亚粮油作物生产交出亮眼答卷:截至9月上旬,全市已累计种植粮油作物11.94万亩,超额完成海南省政府下达的11.2万亩任务,完成率达106%。
近几年,三亚粮油作物播种面积连续超10万亩,2022年播种面积10万亩,产量3.75万吨;2023年播种面积11.2万亩,产量3.8万吨;2024年播种面积11.25万亩,产量3.75万吨。这份成绩的背后,是生态种植模式的深耕细作。
三亚立足热带多熟制优势,推广“育种+水稻+绿肥”“稻菜轮作”等模式,2025年生态高效轮作面积超10万亩,既护地力又提效益,董燕华的感慨正源于此。高产优质品种的推广更添助力,今年,三亚推广种植高产优质水稻品种7.75万亩,让“中国饭碗”装上更多三亚好粮。
政策红利持续激活种粮热情。2025年,三亚发放耕地地力保护、农机购置等补贴2449万元,惠及3.7万余户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落地生根,吉阳区罗蓬村等万亩制种基地,既保障南繁科研用种,又为农民铺就稳定增收路。连续5届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的举办,彰显了三亚“向种图强”、筑牢“中国饭碗”底座的坚定决心。今年论坛期间,来自全国200多家企业的205个鲜食玉米、300个番茄等千余个品种同台竞技,为“向种图强”注入科技动能。
渔港的热闹同样动人。休渔期结束后,崖州中心渔港内,带鱼、红花鱼、白虾等渔获批量上市,渔民老周的渔船刚靠岸,便被鱼贩老李围住询价。海鲜经销商符庆庭忙着将冰鲜渔获发往粤闽地区,市民刘阿姨则在市场挑选新鲜海味——从码头到餐桌,一条鲜活的渔业产业链,让“靠海吃海”的丰收更有质感。
瓜果飘香:“新奇特优”激活“甜蜜经济”
夏日的三亚果园,芒果、莲雾的清香尚未散尽,榴莲蜜、黄晶果的甜意已接踵而至。聚焦“新奇特优”的热带水果产业,正以蓬勃长势,撑起三亚乡村的“甜蜜经济”。
6月,育才生态区马脚村的60亩“奶白”榴莲蜜成熟,15至18元每斤的地头价仍供不应求,订单从北上广源源不断涌来;
8月,天涯区南岛社区的黄晶果错季上市,依托订单系统直供北京、沈阳等商超,季节性差价让收益再增;
9月,天涯区抱前村的百香果进入采收期,分拣包装后的鲜果直送内地市场;
……
今年,三亚“新奇特优”水果种植计划超3万亩,其中,榴莲蜜、燕窝果等高端品种收获面积将突破8000亩,黄晶果、芒果、凤梨种植面积持续扩容,现代化农业集群雏形渐显。
品牌赋能让“三亚味道”走得更远。“三亚芒果”“三亚木瓜”持续热销,2025年新增“三亚豇豆”“三亚天涯秋葵”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今年3月举行的西甜瓜产业论坛上,三亚蜜瓜凭高甜度、脆口感与多地产品同台竞技,收获业内好评。从田间品种到市场品牌,三亚水果正以“优品质”擦亮“金名片”。
改革赋能: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丰收的底色,藏在乡村改革的深水区。从集体增收到产权盘活,从冷链升级到筑牢防返贫底线,三亚多措并举激活乡村内生动力,让丰收图景更立体、更持久。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加速跑”。2024年,全市97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34亿元,较上年增长76%,且全部突破20万元。海南(三亚)农交中心持续扩容,交易范围从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基础交易品种延伸至涉农招投标、海域使用权等,实现累计交易额超6亿元。
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全市33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中,年销售额亿元级企业增至20家;海南希源生态农业等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显著,仅该企业每年带动5000余户农户增收3500万元。
乡村治理持续提质。宅基地“五到场”制度落地见效,推动审批合规率升至95%。截至2025年8月20日,全市已规范审批农村宅基地5148宗、面积82.44万平方米,村民建房更有章法。此外,6个行政村的宅基地基础信息调查试点同步推进,为深化管理改革夯实数据根基。与此同时,三亚通过基层公权力监督平台强化集体资产监管,10.35亿元资金实现实时监测,“三务公开”让权力运行更透明。
冷链物流短板加速补齐。三亚通过“先建后补”政策扶持11个产地冷库项目,新增库容2235吨,在建及已建的中大型冷库库容达10840吨,“三亚市农产品产地冷库共享平台”让资源利用率再提升。
防返贫底线牢牢守住。87支乡村振兴工作队、33家定点帮扶单位、465名帮扶联系人构建“五位一体”帮扶网,通过产业分红、劳务联结等方式,今年来已带动农户增收约1785.85万元。
田畴里的稻穗、渔港中的渔获、果园里的甜果、乡村中的新机,在三亚的热带阳光下交织成曲。这首立体的丰收之歌,正唱响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
来源:三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