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里的科学家: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 拾光70年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3 16:27 2

摘要:2024年12月2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首次以法律形式确立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

2024年12月2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首次以法律形式确立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

近70年来,《知识就是力量》杂志播种科学的种子,点燃科学的梦想,以科普之光,照亮求真之路。值此全国科普月,《知识就是力量》精彩不停歇!好玩的活动、硬核的科普,邀您共赴首个全国科普月!

秋分时节,我们迎来了中国农民丰收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翻开《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的纸页,致敬那些农田里的科学家。他们以土地为纸、以汗水为墨,用双脚丈量土地,用双手播种希望,把毕生智慧倾注农田,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海报+视频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1976年,杂交水稻绿遍神州。全国推广杂交水稻1387平方千米,增产幅度普遍在20%以上。中国的粮食产量实现了一次飞跃。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他淡泊名利,专注于田畴,播撒智慧,收获富足。”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中国甜瓜女王”吴明珠

吴明珠,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瓜类育种专家,是第一批献身中国边疆园艺事业的女科学家之一,被称为“中国甜瓜女王”。吴明珠把青春献给了戈壁滩上的甜瓜事业。她在50多年的育瓜生涯中培育了28个经国家审定的瓜种。她说:“一个人的追求,只有和国家、人民的利益一致时,才会得到大家的支持,也才会有动力。”

“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李振声

李振声,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遗传学家、小麦遗传育种学家,2006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被称为“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面对小麦条锈病的肆虐,他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远缘杂交。他培育出的杂交小麦——小偃6号,让中国小麦产量累计增产60亿斤。他说,科学的意义在于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即便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他依然坚持下田,把成果播撒在黄土地上。

“菌草之父”林占熺

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让菌草成了“扶贫草”“幸福草”。他发明“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技术,不仅保护了山林,更让宁夏西海固上万农户脱贫。如今,菌草技术已走向全球100多个国家,在非洲等地区点亮希望。年过八旬的他依然奔走一线,践行着“把论文写在农民饭碗里”的誓言。

“安徽麦王”徐淙祥

“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时代楷模”徐淙祥,无论刮风下雨,在安徽省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麦田上,总能看到他撸起袖子、俯下身细心观察小麦长势。徐淙祥凭借着在农业科研领域的卓越贡献、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坚守,收获了“种粮牛人”“安徽麦王”等响当当的绰号。2025年,中宣部授予徐淙祥同志“时代楷模”称号,褒扬他是“忠实践行'多种粮、种好粮'嘱托的优秀代表”。

"农民院士"朱有勇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通过科学试验,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的效果竟达到了85%以上,攻克了大面积种植单一品种易造成病害流行这一世界级难题,大大推动了中国农业技术的发展。2015年,他深入云南澜沧扶贫,培训千余名"新农民"。他说:"农民院士,农民在前、院士在后,我是农民的儿子,为农民服务是我的本分!"

回望近70年历程,《知识就是力量》记载了这些农田里的科学家们的探索与奉献。他们的故事,是杂志中最具生命温度的篇章。

未来,《知识就是力量》将继续肩负起传播科学火种的使命,追随科学家的足迹,将更多科学家的动人故事传播出去,激励新一代青少年学习科学家精神,为祖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赵青云

运营编辑|赵青云

质量审核 | 王维嘉 李雅欣

来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