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夜,央视《时代楷模发布厅》的舞台上,聚光灯洒下,照亮了渝检护“未”团队的身影。当他们的故事随着镜头铺展,那些曾藏在卷宗里的守护瞬间,仿佛挣脱了文字的束缚,化作一束束带着温度的光,穿透屏幕,稳稳落在我——一名未检检察官的心上,让我彻夜心绪难平。
苏家屯检察
昨夜,央视《时代楷模发布厅》的舞台上,聚光灯洒下,照亮了渝检护“未”团队的身影。当他们的故事随着镜头铺展,那些曾藏在卷宗里的守护瞬间,仿佛挣脱了文字的束缚,化作一束束带着温度的光,穿透屏幕,稳稳落在我——一名未检检察官的心上,让我彻夜心绪难平。
画面里的细节,每一幕都像温热的石子,在我心里漾开层层涟漪:有检察官坐在草地上,与孩子平视着交流,那不是居高临下的宣讲,而是把“尊重”揉进姿态里的倾听;有为了维护孩子权益,在学校、社区、家庭间往返奔波后,鞋尖沾着的泥土,那是把“责任”踩在脚下的较真;更有迷途少年经帮教后重展笑颜时,眼里重新亮起的、像被擦拭过的星光,那是用“司法温度”浇灌出的希望。这些瞬间,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藏着未检人最真挚的坚守。
二十余载,渝检护“未”团队扎根未检领域,默默耕耘。他们将“检察护苗”的誓言,融入每一个案件的细枝末节。从细致入微的社会调查,到量身定制的帮教计划,再到为孩子权益据理力争时的寸步不让,他们用行动让“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有了具象的模样,更像一座灯塔,为我们“家宁办案组”在护未之路上前行照亮了方向、坚定了脚步。
最让我心潮激荡的,是他们刻在骨子里的信念:“我们办的不仅是案子,更是孩子的人生。”这份初心从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渗在办案细节里的、可触可感的温度。报道中那起传播淫秽物品案的片段,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息:两名被告人将不雅视频链接流入未成年人社交群,不少孩子因此情绪低落、注意力涣散。渝检护“未”的检察官没有止步于刑事追责,反而顶着庞杂如麻的数据线索,联动三级未检力量深挖隐性伤害,最终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不仅让被告人赔偿2.1万元心理健康重建费用,更要求其在省级媒体公开道歉。这哪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分明是把“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揉进血脉的坚守:他们要的从不是一份冰冷的判决,而是为受伤的孩子撑起一片能重新自由呼吸的天空。
这份坚守之外,渝检护“未”团队的创新精神,更像一把灵巧的钥匙,打开了破解工作瓶颈的思路。“莎姐”法治品牌从不是生硬的法条宣讲,而是如春雨润田,把法治种子悄悄种进孩子心里;全国首个“省级教职员工入职查询平台”打破地域阻隔,让“前科查询”成了孩子身边看不见的“安全滤网”。这也让我更加笃定“家宁办案组”一直以来的履职方向:未检保护必须贴着孩子的需求走。
近年来,针对辖区农村留守儿童多的特点,我们组建“流动法治宣讲队”,走进一所所乡村学校,用情景剧和漫画册教孩子识别性侵陷阱、拒绝校园欺凌;在“护蕾驿站”,我们对父母开展一对一家庭教育指导,帮他们补上“如何跟孩子说心里话”的课;自主搭建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从零散线索里抽丝剥茧,让伤害幼女的“恶魔”现形——当法槌落下的那一刻,我们知道,又一片童真世界重见阳光;面对网络风险,我们联合文旅、教育部门开展“清朗护苗”行动:既给孩子讲网上隐藏的“陷阱”,更用一份份检察建议,推动网吧经营者拧紧“未成年人禁入”的闸门。循着渝检护“未”的脚步,我愈发坚信:以温度守初心,以创新破难题,我们定能织密未检保护网,护住更多孩子的纯真与梦想。
于“家宁办案组”而言,渝检护“未”团队的先进事迹从不是陈列在橱窗里的榜样,而是我们未检路上接续奋斗的新起点。他们身上闪耀的“时代楷模”精神,更已化作我们前行的不竭动力,指引着每一步履职方向。未来,我们将始终以渝检护“未”团队为镜:把每一起未检案件都酿成“有温度的成长课”,不只是机械适用法律条文,更要帮迷途孩子拨开人生迷雾;把每一次法治宣传都化作“护苗的及时雨”,不用生硬的说教,而是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感兴趣的方式,让“法律是保护自己的铠甲”这一信念,悄悄住进他们心里。我们会带着与渝检护“未”团队同样的初心与担当,继续穿梭在辖区的学校教室、社区活动室与居民家中:用脚步丈量每一寸责任土地,摸清孩子们的真实需求;用真心传递每一分司法温暖,化解成长中的烦恼与困境,只为守护好每一个孩子的美好明天,让“时代楷模”的光芒,在基层未检岗位上绽放出更亮、更暖的光彩。
沈阳市苏家屯区人民检察院新媒体出品
供稿:第二检察部 张佳宁
编辑:政治部 翁婷
制作:政治部 高家昱
来源:沈阳市苏家屯区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