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九旬生命禁区——哈医大四院普外科一病房成功为超高龄患者实施高难度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3 16:07 1

摘要:近日,哈医大四院普外科一病房(胃结直肠外科)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由科室主任陈洪生教授带领的医疗团队,凭借精湛的微创技术和多学科协作的优势,成功为一位年逾九旬的超高龄患者实施了高难度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术后1周余老人恢复顺利康复出院。这一手术的成功,不仅挽救了

近日,哈医大四院普外科一病房(胃结直肠外科)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由科室主任陈洪生教授带领的医疗团队,凭借精湛的微创技术和多学科协作的优势,成功为一位年逾九旬的超高龄患者实施了高难度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术后1周余老人恢复顺利康复出院。这一手术的成功,不仅挽救了患者的生命,更标志着我院在高龄、高危患者外科治疗领域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病例回顾:九旬高龄患者的微创手术之旅

数日前,年逾九旬的李爷爷(化名)因腹部不适及排便习惯改变来到哈医大四院就诊。肠镜检查结果犹如晴天霹雳——老人被确诊为结肠癌。面对这一诊断,家属们陷入了巨大的焦虑与恐慌。“老爷子九十多岁了,身体机能肯定不如年轻人,这么大的手术,他能扛得住吗?我们真的很害怕手术台成了永别的地方。”家属的担忧情有可原。传统观念中,高龄常被视为外科手术的“禁区”,因其往往伴随着心肺功能减退、多种基础疾病等,手术耐受性差,麻醉风险极高,术后恢复更是充满挑战。

在充分了解家属的顾虑后,陈洪生主任团队给予了极大的信心支持。他们并没有因患者的高龄而退缩,而是立即启动了针对高龄患者的精准评估流程。团队联合麻醉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等进行了多学科会诊(MDT),对李爷爷的全身状况进行了“地毯式”的评估,将手术风险逐一剖析并制定了详尽的应对预案。陈洪生主任团队经过全面的评估,认为该患者尽管年事已高,但一般身体状态较好,心肺功能基本满足手术要求,因此决定为其施行腹腔镜微创结肠癌根治手术。

经过周密的术前准备,手术如期进行。在陈洪生主任主刀下,手术团队操作沉稳、配合默契。在高清腹腔镜的放大视野下,肿瘤被精准完整地切除,并进行了标准的淋巴结清扫。整个手术过程流畅,出血量极少,生命体征平稳。这一成功的案例,不仅让患者免受大开腹手术的痛苦,也为其后续的快速康复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指导下,李爷爷术后第一天即可在家人搀扶下床活动,并逐步恢复饮食。普外科护士团队给予了无微不至的照护,有效预防了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术后3日恢复正常排气排便,术后1周顺利拔管出院。

微创手术与高龄患者:年龄不是绝对禁忌

长期以来,高龄患者能否耐受腹腔镜微创手术一直是医学界讨论的焦点。传统的观点认为,高龄患者因心肺功能下降、多系统疾病较多,更适合选择手术及麻醉时间短的传统开腹手术。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麻醉管理水平的提升,这一观点正在逐渐改变。

腹腔镜微创手术具有恢复快、创伤小、痛苦轻等优点,但同时也对患者的心肺功能提出了较高要求。手术中需要建立人工气腹,这可能对患者的呼吸和循环系统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对于一般状态欠佳、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传统开腹手术仍然是更安全的选择。

然而,对于一般状态良好、心肺功能达标的高龄患者,腹腔镜微创手术不仅可以实施,甚至能够带来比传统手术更大的获益。本次手术的成功实施,正是基于对患者情况的全面评估和精准判断。陈洪生主任团队通过详细的术前检查和多学科会诊,确保了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个体化与精准化:手术方式选择的核心理念

无论是腹腔镜微创手术还是传统开刀手术,都有其适应症和禁忌症。手术方式的选择不应仅仅基于患者的年龄,而应全面考虑其一般身体状态、心肺功能、合并疾病等因素。个体化、精准化治疗是现代外科发展的核心方向。

对于年轻患者,并不意味着一定适合微创手术。如果患者合并严重的心肺疾病或其他系统性疾病,腹腔镜手术的风险可能反而高于传统手术。此时,选择开腹手术以缩短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可能是更明智的决定。

反之,对于高龄患者,如果一般状态良好,通过精准的术前评估和准备,完全有可能安全耐受腹腔镜手术,并从中获益。本次手术的成功,正是哈医大四院个体化、精准化治疗理念的生动体现。

多学科协作:成功背后的关键力量

一台成功的高龄患者腹腔镜手术,不仅仅是外科医生的功劳,更是多学科协作的结果。麻醉科在术前评估、术中管理及术后复苏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次手术中,麻醉科团队对患者的心肺功能进行了全面评估,制定了详细的麻醉方案,并在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了手术的顺利进行。

此外,护理团队在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为患者提供了全方位的护理服务,确保患者在术后能够快速恢复。多学科协作模式是哈医大四院长期以来的优良传统。通过外科、麻醉科、护理团队及其他相关科室的紧密合作,医院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

腹腔镜微创手术的优势与挑战

腹腔镜微创手术作为一种现代化手术方式,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其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患者恢复快。本次手术中,患者术后一周即恢复正常生活,充分体现了微创手术的恢复优势。其次,腹腔镜手术的切口小,感染、出血、切口疝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开腹手术。这对于高龄患者尤为重要,因为高龄患者往往免疫力较低,更容易发生术后并发症。

然而,腹腔镜手术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手术中需要建立人工气腹,这对患者的心肺功能要求较高。如果患者心肺功能不佳,可能无法耐受气腹带来的生理变化。其次,腹腔镜手术的操作难度较大,需要外科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

哈医大四院胃结直肠外科成功为九旬高龄患者实施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不仅体现了科室在外科技术层面的高超水平,也展示了医院在多学科协作和精准诊疗方面的整体实力。这一病例为我们带来了重要启示:年龄不是手术方式的绝对限制因素,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才是关键。

陈洪生主任表示:“每一次成功挑战高龄禁区,都是对我们团队的激励和鞭策。我们将继续深耕微创技术,不断优化诊疗流程,用最前沿的技术和最温暖的服务,为更多像李爷爷这样的患者带去生的希望和高质量的晚年生活,践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誓言。”

科室简介

哈医大四院普通外科一病房(胃结直肠外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重点学科,长期致力于结直肠肿瘤的微创化、个体化、规范化诊疗。科室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超低位保肛手术、复杂复发肿瘤的综合治疗等方面经验丰富,尤其在高龄、高危患者的外科治疗领域积累了独到的经验,已成为区域内有重要影响力的诊疗中心。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普通外科一病房(胃结直肠外科)

专家简介

哈医大四院普外一病房主任

外科住培基地教学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

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出诊时间:

线下每周一出诊

学术兼职: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结直肠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腹部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学普及分会肛肠科普学组组员

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极限保肛和功能康复学组组员

中国NOSES联盟黑龙江分会副理事长

黑龙江省医学会肛肠外科分会主任委员

黑龙江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肛肠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黑龙江省医促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通讯编委

专业擅长:

从事普外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工作20余年,擅长大肠癌、胃癌、乳腺癌及甲状腺癌的根治手术及综合治疗。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胃、结直肠恶性肿瘤、甲状腺良恶性肿瘤、胆囊结石、胆囊炎、腹股沟疝、切口疝、造口旁疝。在省内较早开展达·芬奇机器人普外科手术。先后获得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三等奖1项,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主持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荣获2019年黑龙江省医学会结直肠分会手术视频大赛第一名;荧光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荣获2019年中华结直肠电子杂志手术视频大赛金刀奖(第一名);TAPP手术荣获2019年中华疝和腹壁外科在线教育学院腹腔镜疝修补手术视频大赛全国总决赛十强优胜奖;腹腔镜乙状结肠癌NOSES手术荣获2020国际NOSES经典手术视频大赛北中国赛区银奖,进入全国12强;腹腔镜双镜联合结肠癌NOSESIV式手术荣获2023国际NOSES经典手术视频大赛东北赛区一等奖,腹腔镜乙状结肠癌NOSES IV式手术荣获2025国际NOSES经典手术视频大赛北一赛区二等奖。

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6篇,副主编参编卫生部视听教材一部,参编2018版《中国恶性肿瘤营养治疗通路专家共识》,参编2020版《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参编2024版人卫出版社《结直肠肿瘤学》,参编《中国抗癌协会结直肠肛管癌CACA指南》,参编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肛肠外科学》。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