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场风波的核心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打实的巨额资金与制度边界。自 2022 年乌克兰冲突升级以来,西方冻结了约 3000 亿美元的俄罗斯主权资产,其中约 2000 亿欧元停在布鲁塞尔的清算机构 Euroclear。这笔钱在账上“睡觉”,利息却不停生长,已累积到数
这场风波的核心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打实的巨额资金与制度边界。自 2022 年乌克兰冲突升级以来,西方冻结了约 3000 亿美元的俄罗斯主权资产,其中约 2000 亿欧元停在布鲁塞尔的清算机构 Euroclear。这笔钱在账上“睡觉”,利息却不停生长,已累积到数十亿美元规模——如何使用这些收益、甚至是否可以动用本金,西方内部争论愈演愈烈。
美国对乌克兰的新一轮援助迟迟未能落地,七国集团开始敦促欧洲想点新办法。在华盛顿犹疑、基辅用钱如流水的背景下,布鲁塞尔被推到台前:要不要用被冻结的俄资来止渴?方案之一是所谓的“赔偿贷款”,用被冻结资产作收益来源来服务债务;更激进的声音则主张直接动用本金,摆出一副拆东墙补西墙的姿势。
但这一步并不好迈。欧盟内部首先就分成几派:法国、德国、比利时明确提醒——一旦伸手碰本金,极可能踩到法律红线,不仅损害对欧元资产的信任,也会在全球金融体系里种下“规则可以临时改写”的恶种。因此,当前多数倾向是:只动利息,不碰本金,在法律上踩线不越线,尽量把风险留在可辩护的边界内。
在这种氛围下,马克龙把立场说得很直白。周日播出的 CBS《面对国家》(Face the Nation)采访里,他警告即便在战争情势下,也要守住国际法的底线:中央银行资产不可没收。否则,一旦开了口子,就是“全面混乱的开始”。他把这归结为信誉问题——国际规则不是橡皮筋,不能为了一时之需随便拉长;与此同时,他也点明了当前折中路径:西方已经在动用冻结资产产生的收益来支持乌克兰,而不是去拿走本金。
七国集团此前支持了一笔 500 亿美元贷款,以被冻结资产的利息收入作为还款来源;欧盟方面承诺 210 亿美元。今年 9 月,欧盟委员会主席 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在向欧盟议会的国情咨文中抛出“赔偿贷款”机制:把俄罗斯固定资产中形成的现金余额转入由欧盟发行的债券体系,再将由此产生的收益分批划转给乌克兰。另一个备用选项是设立特殊目的工具(SPV)来管理贷款,以便吸引非欧盟伙伴一同参与。
根据多家媒体披露的进展,布鲁塞尔正推动把在 Euroclear 冻结资金中大约 1700 亿欧元(已到期、现为清算所账面现金)的部分,引入上述“赔偿贷款”框架;但这也立刻遭到成员国内部的阻力,因为一旦处理不当,就会被解读为“变相动用本金”。与此同时,一份在 七国集团各首都流转的美方说明据称还鼓励成员“创新地”考虑对主权资产本金的使用途径,以弥补对乌融资缺口——这更把政治压力、法律风险与市场信任拉到同一根钢丝上。
最后是俄罗斯的反击与外溢风险。莫斯科对冻结与转移收益的安排一口咬定是“盗窃”,并且反复放话:如果本金被没收,就会报复,全球金融体系也会为此付出代价。换句话说,这不只是一场账面上的钱权之争,而是在测试全球资产安全感与国际法可预期性的临界点——谁要是轻易按下这枚“金融核按钮”,代价可能不是一个地区承受得了的。
资金规模决定了这不是普通政策工具箱能解决的问题;美国的犹疑把欧盟推向了“金融工程”的前台;欧盟内部的法治与信誉考量又为“动本金”踩下刹车;而马克龙用“中央银行资产不可触碰”的表态,试图把所有讨论拉回到国际法与信誉这条主线。利息可以用、本金要慎碰,的确是当前政治上“最不坏”的选项。但这条绳子拉得越紧,市场和各国央行就越会盯着:规则是护城河,还是可以随需改造的施工围栏。这,才是整件事真正的胜负手。
来源:卢麒元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