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很多人不愿做肠镜?最新研究发现:做一次肠镜,或保20年安全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3 15:14 1

摘要:说到肠镜,九成人的第一反应是——“别跟我说这个,太吓人了”。要不就说“太尴尬”,要不就说“太痛苦”,还有人干脆来一句:“我这肚子又没毛病,做它干嘛?”

说到肠镜,九成人的第一反应是——“别跟我说这个,太吓人了”。要不就说“太尴尬”,要不就说“太痛苦”,还有人干脆来一句:“我这肚子又没毛病,做它干嘛?”

但现实是,大肠癌正悄悄站在我们每个人的门口。有人五十多岁刚退休,正盘算着去云南养老,体检时却发现肠道里藏着个“时间炸弹”;有人才三十出头,平常大便习惯挺正常,结果一查就是进展期肿瘤。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数据已经摆在那:

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新发大肠癌病例超过55万例,死亡人数超28万。而在所有癌症中,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经稳居前列。

这也是为什么,肠镜检查被称为“能救命的检查”。但问题来了——明明能救命,为什么那么多人宁愿拖、宁愿忍、宁愿赌,也不愿躺上那张肠镜床?

先说清楚,肠镜到底查什么。它查的是整个结肠和部分回肠末端的情况,能直接看到肠道里的息肉、糜烂、肿瘤、出血点、炎症等异常。不像其他影像检查那样靠“猜图”,肠镜是“眼见为实”。

不止能看,还能“顺手处理”。发现个息肉?直接摘了。可疑组织?当场活检送病理。这是目前唯一一种“查查顺便治”的癌前筛查手段

2024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一项横跨20年、覆盖近60万人的纵向研究震惊了医学界:只做一次高质量肠镜,可将未来20年大肠癌的发生率降低68%、死亡风险降低88%。是的,20年——不是两年,不是五年,是从中年撑到老年。

那为啥大家还在逃避?咱们一个误区一个误区掰开了说。

第一关:怕痛、怕羞、怕受罪

说白了,很多人脑子里对肠镜的想象,基本停留在“上世纪”的版本。老式肠镜确实不太友好,插管粗、推进硬、拐弯疼;更别提有人还得尴尬地趴着,后面还站着医生护士。

但现在早就不一样了。现代无痛肠镜,麻醉医生一针推进去,人在睡梦中检查完成,醒来连过程都不记得。插管技术也升级了,柔软度、角度控制、图像清晰度都大幅提升,检查时间缩短到15分钟以内。

怕羞?医生一天看几十个肠镜患者,见得多了,真没功夫在乎谁的屁股长啥样。对医生来说,那是一段肠道,不是一个人。你要是觉得尴尬,我反倒更担心你因为“面子”而错过了一个能救命的机会。

第二关:没症状,就不检查

这个误区,害了太多人。“我排便挺正常的啊”“肚子不疼不胀”,就觉得自己没事。但大肠癌早期往往是“哑巴癌”,没症状、不出血、不腹泻,等你感觉不对劲了,可能已经进展到中晚期

腺瘤样息肉就是罪魁祸首之一。它不是肿瘤,但有“变身”的潜力。研究发现,大肠癌中有近80%是由这种良性息肉慢慢演变而来的,过程长达10年。这个过程里,只有做肠镜才能“提前截胡”。

所以我们常说:做肠镜不是因为你有病,而是为了你不得病。这不是“查病”,这是“拦路虎”排查。

第三关:怕清肠、怕饿、怕折腾

这我理解。清肠确实是肠镜检查最让人头大的环节。检查前一天只能吃流食,晚上还得喝下一大壶泻药,跑厕所跑到怀疑人生。

但你知道吗?清肠的质量,直接决定肠镜的有效率和准确率。肠道里残留太多粪便,医生看不清,息肉容易漏;你受了罪,结果还白做了,岂不是更亏?

现在的清肠方案也越来越人性化,分次服药、口感改善、小剂量方案,副作用远比过去小得多一晚上清肠的辛苦,换来二十年的安心,这笔账你说值不值?

第四关:听说查出息肉就得每年复查,太麻烦

这是另一个让人犹豫的点——怕“查出问题反而麻烦”。但实话告诉你,肠息肉在中国50岁以上人群中检出率约为35%~45%,并不罕见。关键是,绝大多数是良性的腺瘤样息肉,只要切除干净,不复发、不恶变,间隔5年甚至10年复查都够。

如果第一次肠镜做得好、结果正常,最新指南建议可间隔10~15年再查一次。也就是说,做一次高质量的肠镜,可能就保你二十年无事。

第五关:经济压力,觉得贵

这点确实现实。但我得讲清楚:肠镜在很多城市已经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自费部分并不高。无痛肠镜也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奢侈检查”。

再退一步说,一次检查几百块,换来可能避免几十万医疗费的后期治疗,这不是消费,是投资。你不做肠镜,后面真得了大肠癌,住院、手术、化疗、靶向药一样都躲不掉。

第六关:心里有“怕知道”的心理

这个心结,我见得太多。有些人其实隐隐觉得哪儿不对劲,但就是不敢查,怕查出来“真有事”。但你你怕的不是检查结果,而是延误治疗的代价。早期大肠癌的5年生存率超过90%,中期降到70%,晚期只有10%~20%。你晚一天查,就可能错过一个治疗的窗口。

像“老王”那样的病人,我见过太多了。早两年做肠镜,可能就是一个小息肉;晚两年,就成了转移性肿瘤。你说可惜不可惜?

说到这,我想说一句掏心窝子的话:

肠镜不是为了发现你有病,而是为了确认你没事

这是我们医生最希望看到的结果。你查完一切正常,我比你还开心。我们不是在“吓唬”你,是在帮你“排雷”。

如果你年过四十、有家族史、排便习惯改变、大便带血、经常腹胀腹痛、体重莫名下降,那我拜托你,尽早安排一次肠镜检查。这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是你家人的事,是你未来十年、二十年生活质量的事。

越来越多国家已经把“肠镜筛查纳入全民健康计划”。韩国、新加坡、日本60岁以上人群的肠镜普及率接近80%,而中国城市居民的肠镜筛查率仍不足20%

这不是信息差,是观念差。我们不是做不到,是太多人还没“意识到”。我知道,做肠镜不容易。它需要准备、需要时间、需要勇气。但我也知道,做一次肠镜,是为自己的人生画一道安全线。你不做,可能是十年后的一场病;你做了,可能就此干干净净躲过一劫。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张玉忠.中国结直肠癌筛查现状与展望[J].中华肿瘤杂志,2023,45(6):456-460.

[2]李强,王丽.肠镜筛查在结直肠癌预防中的作用研究[J].实用肿瘤杂志,2024,38(4):311-315.

[3]周建国.无痛肠镜在大肠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内镜杂志,2024,32(2):102-106.

来源:岳医生健康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