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你细品!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9 23:12 1

摘要:有人说,在碧浪起伏的春山上;有人说,在生猛新鲜的野菜里;也有人说,在街巷飘渺的烟火中……五花八门的答案,无不指向一件事——

春天在哪里?

有人说,在碧浪起伏的春山上;有人说,在生猛新鲜的野菜里;也有人说,在街巷飘渺的烟火中……五花八门的答案,无不指向一件事——

春天有着一切美好的意象,为自然带来了绚烂的“五感”盛宴,去听、去看、去嗅、去触碰、去品味,人们在此过程中,与春产生更为紧密的联结。

春茶,便是其中“集大成者”,也是萧山人打开春天的重要仪式感之一。缭绕的云雾、叮咚的溪谷、郁葱的山川,关于“青绿”的意境皆浓缩嫩芽之中,升温在掌心之下,亦舒展在沸水之间。

萧山茶文化深厚,种茶、采茶、制茶历史悠久,是浙江省重要的茶叶原产地、集散地和消费地。

萧山的茗茶有哪些,就跟着小布一起来看看。

湘湖龙井茶

好山好水出好茶。

山水秀丽的湘湖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土质肥沃,所产之茶自古就极有名气。

萧山古属越州,即茶圣陆羽在《茶经》中盛赞的“浙东(茶),以越州上”的越州,是当时重要的产茶县之一。南宋诗人王十朋在《会稽风俗赋》中提到,“茗山在萧山县西,其上多奇茗”。这里产的湘湖茗山茶,名气甚至与西湖产出的“白云”“香林”(今西湖龙井)齐名,且宋代风靡的斗茶文化,有名的斗茶地之一,就在茗山。

清朝诗人王瑞履在《湘湖竹枝词》中的“里湖深处即山家,山骨玲珑一径斜。竹筘插腰垂似橐,满山儿女采新茶。”生动展现了当时茶农采茶的情景。湘湖茗山茶即现在的湘湖龙井茶,以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鲜叶为原料,采用精湛的加工技艺制作而成,具有外形平扁光滑、大小匀净、色泽嫩绿有光泽,香气清高持久、汤色嫩绿明亮、滋味甘醇爽口、经久耐泡、叶底幼嫩成朵的优异特征。

寺坞岭云雾茶

义桥镇,位于北纬30°绿飘带的寺坞岭上,孕育出一方茗茶——云雾茶。

这里海拔高、纬度低,终年云雾缭绕,是高山云雾茶的主要产区,据相关资料记载,寺坞岭种茶起源于唐朝云峰山麓一带,宋朝与元朝年间开始增量,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顶峰,面积达到1300亩左右。

正如“四面青山三面竹,一村山色半村茶”所言,义桥寺坞岭不止茶香,景亦美。云雾环绕间,翻涌的云海间,竹林翠绿欲滴,登高,风景一览无余,向下看,钱塘江、浦阳江和富春江三江汇流,壮观而动人心弦。

戴村三清茶

戴村,位于萧山南部,是著名的“中国三清茶之乡”。

这里生态资源独特,昼夜温差明显,山青水秀,天朗气清,土壤深厚肥沃,土质松软,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而三清茶的生产地,大部分位于戴村镇海拔高度600米以上的石牛山、狮山、云门山,山峰终年云雾缭绕,气温较低,这也使得高山新茶的开采期相比别处要迟一个节气,通常要到清明节后才会开采。

所谓“三清”,即“香气清高持久,滋味清醇爽口,汤色清澈明亮”。一个好茶叶,原料外,更有工艺的加成,戴村三清茶结合现代技术,不断完善和创新,形成了特色炒制工艺,以此达到 “色、香、味、形”俱佳。

进化大岩山茶

萧山南麓,进化镇,大岩山。茶文化自古起便深深扎根于这片丰饶的土地。

大岩山海拔450多米,终年云雾缭绕,日夜温差大,雨量充沛。这里的土壤富硒,有机质含量丰富。也因此,山水间孕育出的大岩山茶香气清高持久,滋味甘醇爽口,经久耐泡。

如今,全镇共有茶园面积4000多亩,主栽品种有鸠坑种、龙井43、嘉茗一号、白叶一号和黄金芽,系列产品有大岩山绿峰茶、大岩山白茶、黄金茶等,产品销往北京、上海、济南、杭州等大中城市,深受市场和消费者青睐。进化这杯甘甜的好茶,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和喜爱。

所前早茶

“茶果之乡”所前,产茶历史可从唐朝开始追溯。

所前镇沿山十八村,村村皆产茶,如今的茶园面积可达6000亩左右,是萧山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的乡镇。

所前茶树品种丰富,有乌牛早、黄叶早、龙井43和鸠坑种,开采期早,一般2月底3月初即可采制新茶。其中乌牛早茶外形扁平挺直,条紧显毫,色泽绿翠光润,香气浓郁持久,滋味甘醇鲜爽,汤色嫩绿明亮,叶底翠绿肥壮,匀齐成朵。是我国茶类中特早发芽的品种,3月上旬即可采制。用它加工的“乌牛早龙井”,外形扁平,味醇气香,色泽翠绿,为茶中珍品。

文字/林青颖

资料/区融媒体中心 区农业农村局 区融媒体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戴村镇、进化镇、义桥镇、所前镇分中心

编辑/於立英

责编/王争青

终审/祝春

小布温馨提醒

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

没有经常点“在看”的小伙伴们

可能无法及时收到我们的推送哦

来源:萧山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