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诊疗时代,肺癌防治从筛查到靶向治疗实现全程管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19 22:17 1

摘要: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根据我国2022年癌症统计数据,我国肺癌新发病例106.06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22.0%,死亡73.33万,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8.5%,在男女性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顺位中均位列第一。值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山东省肿瘤医院专家专访解析肺癌防治全程管理策略。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根据我国2022年癌症统计数据,我国肺癌新发病例106.06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22.0%,死亡73.33万,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8.5%,在男女性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顺位中均位列第一。值得注意的是,肺癌起病隐匿,临床上多数患者出现症状就诊时已属晚期,晚期肺癌患者整体5年生存率仅约20%。

山东省肿瘤医院作为区域性肿瘤防治的标杆单位,在肺癌的预防、筛查、早诊早治等领域具有长足的积累,其肺癌诊疗及多学科协作(MDT)也建树颇丰。“医学界”诚挚邀请山东省肿瘤医院孟雪院长、滕菲菲主任、王璐教授、李嘉宁护士长参与由“医学界”特别策划的专家访谈活动,透过专业视角,深入解读山东省肿瘤医院在肺癌诊疗领域的进展,为进一步推动我国肺癌诊疗的规范化进程、提升患者生存获益贡献智慧。

肺癌流行病学呈现地域差异,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我国肺癌发病与死亡人数仍居恶性肿瘤首位,且呈现地域分布差异等特征。孟雪院长指出,我国男性肺癌发病率为15.3%,女性为23.8%;在死亡率方面,男性死亡率为22.70%,女性为15.40%。在我国,肺癌发病和死亡呈现出地域差异,高度/极高发展区域的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显著高于中等/低度发展区域。在我国,肺癌预后较差,整体生存率低,5年总生存(OS)率为26.7%,74%的患者诊断之初即存在区域性或远隔部位转移。

肺癌作为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病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包括长期吸烟、二手烟暴露等复杂因素相互交织。因此,预防措施尤为重要,例如严格控烟、减少二手烟暴露、改善生活方式、提升免疫力等。山东省肿瘤医院在肺癌防治方面一直走在前列,目前,该院MDT已在肺、食管、乳腺、肝胆胰和胃肠等专业展开,并已与几十家国内外知名医院、肿瘤中心实现院际远程连线,可实时邀请相关专家开展会诊、病例讨论,还能进行网络直播。

放疗技术不断革新,为肺癌患者提供

多样化治疗选择

随着医疗科技的飞速发展,放疗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换代。滕菲菲主任表示,山东省肿瘤医院拥有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放疗设备设施,放疗设备在用19套,包括直线加速器、TOMO、射波刀、Elekta-Unity、质子等。放疗在癌症治疗的不同阶段都可以发挥作用,以肺癌为例,对于无法接受手术治疗的早期肺癌患者,放疗是一种根治性治疗选择。手术后放疗可以消灭可能残留的癌细胞,降低癌症复发的风险。对于局部晚期患者,放化疗也是一种根治性治疗选择。对于有症状的脑转移、骨转移患者,放疗还可以缓解症状、减轻痛苦。

2020年3月4日,山东省肿瘤医院突破传统诊疗模式,开展了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专家的免费会议MDT,目前已做到所有癌种的全覆盖。MDT在肺癌中尤为重要,放疗作为患者局部治疗的重要手段,可以与化疗、靶向治疗等其他治疗手段协同作用,为患者提供更优的疾病控制效果。

胸部肿瘤放疗护理注重全程管理,减少并发症发生

放疗前护理评估是确保治疗安全的关键环节。李嘉宁护士长强调,在患者接受放疗前,护士需进行全面评估,包括一般评估、特殊评估、放疗定位准备及金标植入护理,以保障放疗的顺利进行。在放疗期间,应根据患者的肺功能状况,指导其进行肺功能锻炼,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和呼吸操。同时,推荐患者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步行和举哑铃,以改善肺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肺癌患者放疗后可能面临远期并发症,如放射性肺炎、心脏损伤和肾脏损伤。在随访过程中,建议每六个月进行一次心电图和心肌酶检查,以便及时监测心脏异常。此外,指导患者戒烟戒酒、避免长期久坐,并坚持适量的有氧运动,以延缓放射性肺纤维化的进程。

靶向治疗突破频现,非小细胞肺癌迈入精准治疗新时代

随着分子医学的迅猛发展,非小细胞肺癌(NSCLC)逐步进入了精准靶向治疗时代。王璐教授介绍道,第三代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奥希替尼的广泛应用,以及针对ALK靶点的洛拉替尼等药物的问世,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FLAURA研究证实奥希替尼单药靶向治疗可显著延长EGFR突变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随着奥希替尼在晚期一线治疗中的获益,其逐渐向辅助治疗和新辅助治疗阶段迈进。

第三代ALK-TKI洛拉替尼通过CROWN研究5年随访数据,成为了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治疗标准。研究结果显示,经5年随访,一线使用洛拉替尼的中位PFS仍未达到,5年PFS率高达60%。在基线无脑转移患者中,5年无颅内进展率96%。在安全性方面,主要不良反应为高血脂,可通过定期监测及降脂治疗进行有效控制;随访5年,未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CNS不良事件可控。该PFS数据,加之颅内疗效及安全性数据,为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治疗结果,并为癌症靶向治疗树立了新的标准。

除了EGFR、ALK等靶点,ROS1融合、RET融合、MET 14跳突、KRAS G12C突变等靶点也逐步拥有了靶向药物选择,例如RET-TKI普拉提尼,塞普替尼;MET-TKI赛沃替尼,谷美替尼;KRAS G12C突变抑制剂索托拉西布、阿达格拉西布等。未来靶向治疗将进一步拓展靶点,针对罕见靶点进行临床监测和药物研发。

精彩资讯等你来

* 此文仅用于向医学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