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投资新纪元 :全球变局与技术革命下的价值重构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3 14:21 3

摘要:一方面,国际政策环境仍然处在变局之中。9月10日,据《纽约时报》报道,特朗普政府正在起草一项行政命令,计划指示FDA对中国患者的临床试验数据进行更严格审查。该法案或将对中国药企的对外授权(BD)合作及全球化步伐带来挑战。虽然美国白宫方面在消息传出后迅速做出回应

9月以来,医药板块再起波澜。

一方面,国际政策环境仍然处在变局之中。9月10日,据《纽约时报》报道,特朗普政府正在起草一项行政命令,计划指示FDA对中国患者的临床试验数据进行更严格审查。该法案或将对中国药企的对外授权(BD)合作及全球化步伐带来挑战。虽然美国白宫方面在消息传出后迅速做出回应,称没有“积极考虑”该草案。但外部政策风向的变化仍对板块造成短暂情绪冲击。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药物研发流程。近日,人工智能药物开发商Absci宣布与甲骨文和AMD合作,加速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药物发现进程。传统科技巨头与AI制药先锋的强强联合,为整个行业带来全新机遇

双重变奏下,创新药产业链似乎正步入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新纪元。

政策环境变迁:新规则下的全球化突围

近年来国际政策环境的变化已开始影响创新药行业的全球布局,美国正在加强对药品本地化生产和供应链透明度的要求。这种政策导向促使创新药企业重新审视其全球化战略,越来越多企业采取“多中心、分布式”的研发和生产布局。

在此期间,中国创新药企业展现出强大的适应能力。自2024年四季度以来,全球医药投融资触底回升,美联储降息预期增强,生物医药融资环境趋于宽松。中国创新药企出海步伐持续加快,License-out交易呈现量价齐升态势。年初至今,多家企业密集披露海外合作进展,交易金额屡次刷新行业纪录。医药魔方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License-out首付款和总金额分别达26亿美元和600亿美元,在中国相关交易金额中的占比分别为91%和99%,全球市场对中国创新药的认可度正不断提升

毫无疑问,从去年针对CXO的生物安全法案,到目前针对创新药的行政命令,海外政策环境变化不断倒逼国内药企加速自主创新。今年1至7月,国家药监局已批准上市创新药50个,超过去年全年的48个。在研发管线方面,中国目前创新药的研发管线占到了全球的大约1/4,在临床试验上我们每年有大概3000个项目正在开展临床试验。我国市场规模跃居全球第二,在研创新药约占全球的30%。

技术革命:AI重塑医药行业底层逻辑

当前,AI制药正在经历从概念验证到产业落地的转折。甲骨文与Absci的合作堪称行业里程碑——AMD负责提供MI355X GPU以加强AI性能,甲骨文则负责提供云基础设施,Absci则贡献其开创性的生成式AI蛋白质设计技术。这种"数据+算力+算法"的强强联合,正将药物发现从“大海捞针”变为“精准设计”。

AI不仅加速靶点发现和化合物生成,更在临床试验设计等环节带来革命性变化。今年以来,全球科技巨头不断加码“AI+医药”。英伟达宣布与IQVIA、Illumina等机构合作,通过利用代理式和生成式AI开创先进医疗服务,推动医疗健康与生命科学产业变革。各家制药巨头也积极布局AI药物研发方向。礼来公司推出TuneLab平台,向生物技术企业开放其基于超10亿美元研发投资构建的人工智能药物发现模型。此外,默沙东、辉瑞、BMS等也均已布局AI制药相关公司。

与此同时,国内多家头部医药企业先后官宣接入DeepSeek,在AI技术赋能下,药物研发效率的提升将为创新药企业绩增长注入新动能。据全球知名投资机构ARK估算,AI可将新药研发成本降低85%,时间缩短40%。

向后看,AI赋能重塑医药行业或许才刚刚开始,今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部署,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药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要求到2027年,打造100个以上医药工业数智技术应用典型场景,建成100个以上数智药械工厂,建设50家以上具有引领性的数智化转型卓越企业,培育30家以上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卓越服务。

投资机遇:创新药步入盈利驱动新周期

2025 年半年报收官,据《每日经济新闻》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国内84家创新药上市公司(其中A股44家,港股40家)合计实现营收1859.23亿元,同比增长7.26%,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16.57亿元,同比大幅提升94.72%,在整个医药板块中格外亮眼。这意味着创新药正在从“烧钱”主题变成“赚钱”赛道。

华商创新医疗混合基金经理彭欣杨指出,二季度医药是为数不多取得亮眼表现的板块,其内在原因来自于两方面,一个是经过较长时间的寻底,行业自发触底,另一个原因是创新药集中收获了海外药企的BD付款。经过多年的培育,我们的创新药企业确实走在了时间前列:在PD1后时代,中国企业开发的ADC,PD1-plus类产品的丰富度在全球首屈一指。由此也吸引了大量海外企业抓紧时间窗口来国内抢夺产品权益,锁定后续玩家门票。站在当下,我们也非常看好中国创新药的未来,但也要意识到,药品市场的终局往往是强者通吃,疗效最好的产品将攫取最大的份额。我们会聚焦最终能胜出的产品和企业身上。

在政策与技术双重变革下,国产创新药公司面临挑战又不失机遇。投资者在筛选投资标的时,或可从以下四个维度评估相关企业的投资价值:

一是“供应链韧性”——企业是否拥有多元化的全球布局,能否通过海外生产基地、当地合作伙伴等方式适应新的政策环境;

二是“数据护城河”——是否拥有独家、高质量的训练数据,这是AI制药的核心竞争力;

三是“临床价值”——是否解决未满足医疗需求,具有明确的差异化优势;

四是“商业化能力”——是否建立全球权益合作体系,具备将创新转化为收入的能力。

保持理性、聚焦价值、拥抱变化,是创新药投资的不变法则。创新药是成长属性较高的行业,双向波动和不确定性是常态,投资者可以通过较为确定的“抓手”来构建自己的投资组合,借势医药相关的公募基金产品,既能分享行业长期发展红利,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个股投资相关风险。

$华商创新医疗混合C(OTCFUND|017419)$

$华商创新医疗混合A(OTCFUND|017418)$

$华商医药医疗行业股票(OTCFUND|008107)$

数据说明:市场数据来自万得信息。上述基金的基金投资方向整理自基金法律文件及定期报告,更多内容详见基金法律文件。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不代表投资建议。基金经理关注领域仅代表基金经理根据当前市场情况做出的判断,可能随市场情况调整,不代表基金的实际投向,具体投资策略和投资标的详见基金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恪尽职守、谨慎勤勉的态度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若投资港股通标的股票,还需承担汇率风险以及境外市场的风险。投资者购买基金时,请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具体投资策略详见基金法律文件。市场有风险,基金投资需谨慎。敬请投资者选择符合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的产品。

来源:华商基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