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起来,英国首相斯塔默在宣布这个消息的时候,那话说得是相当直接,一点儿不带拐弯抹角的:“加沙的人道主义灾难,真是让人忍无可忍了,我们承认巴勒斯坦国,就是想重新点燃和平的希望。”
眼下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估计是坐立不安了。就在9月21日,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葡萄牙,这四个国家几乎在同一时间宣布:我们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了!
这可不是什么小打小闹,随便哪个国家站出来表个态。这事儿之所以“博眼球”,就在于这四个国家,哪个不是跟美国“穿一条裤子”的铁杆盟友?
尤其是加拿大,它可是G7集团里第一个“吃螃蟹”的,内塔尼亚胡这下可真得头疼了,他最不希望看到的事,就这么活生生地摆在了眼前。
说起来,英国首相斯塔默在宣布这个消息的时候,那话说得是相当直接,一点儿不带拐弯抹角的:“加沙的人道主义灾难,真是让人忍无可忍了,我们承认巴勒斯坦国,就是想重新点燃和平的希望。”
这话可算是戳到了核心痛点。你想啊,两年了,加沙那块巴掌大的地方,才365平方公里,却有6.5万人丧命!现在以色列还在加沙城搞那种“史无前例”的轰炸,连之前帮着调停的卡塔尔,他们的建筑都被炸了。这还能说得过去吗?
英国副首相拉米那句反问,更是接地气,简直说到人心里去了:“难道我们要等所有的条件都完美无缺了,才能承认巴勒斯坦国吗?难道要对巴勒斯坦人民说,‘你们不配建立自己的国家’吗?” 这话一出,恐怕不少人都会觉得,是啊,这道理没毛病。
其实,这事儿也不是突然就爆发的。早在今年7月,英国就给以色列“打过预防针”了,明确表态说,如果以色列不停火、不停止扩建定居点,那我们就要承认巴勒斯坦国。当时英国给以色列开出的条件明明白白:停火、放援助、不吞并约旦河西岸,还得承诺支持“两国方案”。
但以色列偏偏就要“硬到底”。3月份撕毁停火协议,7月份新方案又谈崩了。更过分的是,到了9月份,他们居然还在约旦河西岸的“E1区”批准新建3400套定居点住房!这地方可敏感了,一建下去,就等于把巴勒斯坦的领土活生生给切成了两半。
这还不算完,以色列竟然还空袭了卡塔尔的哈马斯谈判会场,这不是明摆着要把所有的调停之路都给堵死吗?联合国调查委员会都看不下去了,直接给以色列扣了个“种族灭绝罪”的帽子。
这下,西方国家真的没法再装聋作哑了。以色列把他们提出的那些“先决条件”全都当成了耳旁风,完全无视。于是乎,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这几个国家,干脆也不再提什么条件了,直接就承认了巴勒斯坦国。
有意思的是,面对盟友们的这波操作,美国的反应简直是“冰火两重天”。这不,特朗普总统在英国访问的时候,听到这消息,那可是当场就变了脸,直接反对:“我可不赞同承认巴勒斯坦国!”
白宫那边也放出话来,说特朗普对这些盟友“很不满意”,甚至之前还威胁加拿大,如果敢承认巴勒斯坦国,那贸易协议就别谈了。
但你以为特朗普“火冒三丈”就能改变一切吗?恐怕没那么简单。因为美国国内早就不是“铁板一块”了。好些个民主党参议员,最近都提了决议,催着政府赶紧承认巴勒斯坦国。其中桑德斯参议员更是直接,指着以色列说“在实施种族灭绝”。
民调数据更是说明问题:高达58%的美国民众支持承认巴勒斯坦国,而民主党人里,更是有78%都赞成。这可就有意思了,一边是总统还在那儿硬撑着,一边是老百姓和国会议员们却在“倒戈”。这让美国的“中东政策”看起来,真有点儿“孤家寡人”的味道了。
不过要说这事儿里最有意思的,还得是英国。当年以色列建国,英国可是出了大力气的,算是关键的推动者。可现在它却摇身一变,带头承认巴勒斯坦国,这不就等于给自己多年的老伙计“捅了一刀”吗?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情绪化,而是有“三重考量”在里面。
一是民意压力。加沙那地儿的惨状,天天都在新闻上播报,西方老百姓看着都觉得心疼,反以色列的情绪那是蹭蹭地往上涨。政府再不顺应民意,估计自己的位子都坐不稳了。二是战略焦虑。以色列这么无休止地扩张,让“两国方案”都快要凉凉了。如果再不表态,整个中东地区可就彻底乱套了,这后果谁也承担不起。
最后,是西方内部的分裂。法国、比利时这些国家,也都在琢磨着要在联合国大会上跟进承认巴勒斯坦国。英国这老牌帝国,可不想在国际舞台上落后于人,这面子问题,还是很重要的。所以,它敢带头,既是顺应民意,也是出于自身战略利益的考量。
话说回来,虽然现在国际上闹得挺热闹,好些国家都来“撑腰”了,但真正的难题,恐怕还在后头。内塔尼亚胡那边已经放出狠话了:“绝不会有巴勒斯坦国,等我回国了就反击!” 甚至还有人提议,干脆直接吞并约旦河西岸得了。以色列的这股强硬劲儿,可不会因为几个国家跳出来承认巴勒斯坦国,就一下子软下来。
更关键的是,这个“承认”到底有多大的含金量?要知道,现在已经有147个联合国成员国承认巴勒斯坦国了,可巴勒斯坦的实际领土,还不是被以色列控制着吗?光有名分,解决不了实质问题,到头来有什么意义?
来源:奇闻观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