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感 蜀风韵!中国农民丰收节成都市庆丰收主场活动在大邑举行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3 13:59 1

摘要:本届丰收节以“庆农业丰收·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突出农民主体地位,深度挖掘天府农耕文化、都市农业特色与川西民俗风情,以“1个主会场+N个分会场”联动模式,全域呈现“科技感”与“蜀风韵”并重、“未来味”与“烟火气”交融的节庆场景,是一场集农产品展销、农耕体验、文体

中国经济时报韩清华

大地丰收开场礼、智慧农机丰收炫舞、“天府源”乡村市集,一系列体现农耕农趣农味的活动齐聚一堂……

2025年9月23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成都市庆丰收主场活动在大邑县天府数字农旅产业园(稻香渔歌)隆重启幕。

本届丰收节以“庆农业丰收·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突出农民主体地位,深度挖掘天府农耕文化、都市农业特色与川西民俗风情,以“1个主会场+N个分会场”联动模式,全域呈现“科技感”与“蜀风韵”并重、“未来味”与“烟火气”交融的节庆场景,是一场集农产品展销、农耕体验、文体娱乐、享受美食于一体的丰收大联欢。

天府粮仓仓廪实、全民共庆乐丰收

秋分时节,稻乡渔歌现代农业产业园秋稻飘香、“丰”景怡人,万亩稻田勾勒出超炫的节庆图景,主会场开幕式在气势恢宏的《丰收鼓舞》中拉开帷幕,瞬间点燃全场欢庆氛围。来自成都17个区(市)县的农民代表走上舞台,手持优质稻米和特色农品,用真挚朴实的语言向大家汇报“成绩单”,分享丰收的喜悦与自豪。“今年我们用上了新品种水稻,亩产提升至1500斤,日子更有奔头了!”来自邛崃的种粮大户黄大哥脸上洋溢着喜悦。与会嘉宾与农民群众共敲丰收锣鼓,将活动氛围推向高潮。

展演区南侧,一场别开生面的“共拼丰收图”活动引起大家广泛关注,农民群众用红豆、玉米等五谷杂粮,共同填充一幅30平方米的粮仓丰收图,无人机从空中记录下人与画相融的温馨图景,生动诠释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安稳与幸福,在一片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一步步变为现实。

丰收的背后,是成都坚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高质高效打造“天府粮仓”成都片区的坚韧和担当。

今年以来,成都市扛稳扛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守牢建好都江堰精华灌区优质良田,提质建设“一带十五园百片”粮油园区,示范打造72个省级千亩展示片和30个万亩“吨粮田”,多措并举促进粮食大面积均衡增产,成都夏粮再获丰收,夏粮总产30.2万吨、同比增长3.8%,综合单产280.1公斤/亩,同比增长1.9%;上半年全市水果、茶叶、蔬菜及食用菌产量分别同比增长5.3%、5.3%、3.0%;生猪出栏199.3万头,水产品产量6.97万吨,建设高标准农田21.5万亩,农业生产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目前,在政策有力支持引导下,优质良种广泛落地,高产技术深入田间,智慧农机高效运作,全市474.5万亩大春粮油作物长势稳健,一片丰饶景象席卷田野,全市五成秋粮颗粒归仓,晚秋作物已播栽53.16万亩,全年粮食总产有望突破236万吨,超大城市展现出更加坚强有力的“压舱石”作用。

据了解,成都即将印发《关于提质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的实施方案》,加快构建生产供应链、品牌价值链、科技创新链、政策生态链“四链同构”的现代粮油产业体系,力争到2030年,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5%,主要农作物耕种管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以上,“米袋子”“菜篮子”产品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力争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通过各种举措,全市粮油全产业综合产值预计突破500亿元,现代都市农业将持续领跑西部地区。

乡村大集汇农萃、蓉品珍馐誉全球

成都特色农产品的品牌魅力正持续释放,越来越多承载“天府之国”丰饶物产的优质好物正走向世界。本届丰收节充分发挥平台经济效能,着力打造金秋消费季“天府源”品牌主题展区,有机融合乡村市集、“一县一品”专区、川供集市三大特色消费场景,构建层次丰富、亮点纷呈的“天府源+丰收好物”展销体系。

展区现场,成都各区(市)县的200余款名特优新产品荟萃一堂,众多农产好物首次以品牌集群形式C位亮相。金堂羊肚菌肉质肥厚、营养丰富,彰显出成都高端食用菌产业的强劲市场竞争力;鲜炖即食桃胶精选龙泉驿水蜜桃为原料,胶质饱满、晶莹剔透,滋润养颜;耙耙柑果干采用蒲江特产鲜果制作,零添加却保留原果清甜。此外,大邑青梅酒、蒲江雀舌、琥珀核桃仁、枇杷蜂蜜、简阳羊肉汤、彭州九尺板鸭等特色加工产品和农业文创产品琳琅满目,形成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展示,彰显出成都现代都市农业融合发展的丰硕成果。

线下展位试吃问询、合作洽谈人流如织,线上直播间热度不减,主播一边推介产品,一边带网友“云逛展”,助力“蓉字号”农产品开拓更广阔的市场。预计此次活动线上线下销售额将突破百万元,实现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与乡村消费活力的双重提升。

“这次活动,把全市最具代表性的农特产品集中展示推介,邀请市民与成都农产品来一场舌尖对话,既展现了乡村振兴的累累硕果,又让美味与品质触手可及,同时也带动农民群众增收,非常有意义。”成都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

丰物卖出好价钱,不仅基于过硬品质,更在于价值的提升和市场的认可。成都深入推进“1+5+1”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建圈强链,依托天府菌都、天府果荟等“立园满园”9大农业园区,开展农业“大单品”培育,做精做优乡村“土特产”,建强以“天府源”为引领的农业品牌体系,全市培育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618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37个,入选四川省农业品牌目录33个、“天府粮仓”精品培育品牌25个,数量均居全省首位。

产品价值如何大幅兑现?蓉品“出川出海”是关键。成都聚力打通国内高端商超、生鲜电商、餐饮龙头等供应链渠道,1-8月先后赴昆明、香港等地举办农产品全国行活动9场,签订意向采购协议3亿元。第十一届成都农博会期间,集中举办20余场产销对接与农业投资活动,29.5亿元的采购清单、1000万元现场成交额,近2亿元采购订单覆盖供应链协同、区域协作、品牌共建等全产业链环节,更多“成都造”借势风靡全国。

海外市场拓展同样表现亮眼。依托双国际机场“空中丝路”、中欧班列“钢铁驼队”,以及高效便捷的通关机制,“成都味道”正加速走向世界。2025年上半年,全市农产品出口规模持续领跑全川;“蓉字号”农产品组团走进马来西亚、泰国的街巷市集,60吨订单瞬间跨越国界达成。成都雷竹首次叩开国际市场大门,金堂羊肚菌远销法国、瑞士等地,蒲江柑橘出口到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成为国际市场上的明星产品;碧涛茶叶与乌兹别克斯坦灯塔公司签署5000万元出口协议,开启“邛茶出海”新篇章;“高品质、成都范”农产品远销RCEP成员国、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30余个,展现出“买全球、卖全球”的成都农业表达。

高水平开放离不开高质量服务平台支撑。目前,成都9个区(市)县的10家基地被认定为省级农业国贸基地,其中2家被评为国家级农业国贸基地,今年正启动筹建四川省农产品贸易综合服务平台,预计未来5年将建成覆盖全省、辐射川渝的农产品出口产业链信息服务平台体系,力争聚集500家农产品进出口产业链节点企业,年进出口交易规模不低于50亿元。

科技智造未来田、智慧迭代生产力

金色的稻浪间,无人拖拉机、无人插秧机、喷杆式喷雾器、全喂入收割机火力全开,以精准协同姿态划出流畅而高效的轨迹,引来现场人群的连连赞叹。在智慧农机展示区内,10余款代表国内先进水平的智慧农机整齐列阵,从播种、植保到收割的全周期数字化解决方案通过展板清晰呈现。

“这款久保田EX108Q-S型号无人驾驶收割机搭载了联适导航系统,能实现24小时不间断作业,效率比传统农机提高30%以上”。四川吉峰聚农农业装备有限公司技术人员介绍到。

与这股科技新风相映成趣的,是毗邻的“农具体验季”展区。“农具进化史”图文展讲述着从铁制农具到智能农机的飞跃历程,“慧眼识农具”趣味猜谜吸引不少家庭驻足挑战,“颗粒归仓”清选挑战中,选手们摇动风车和簸箕,扬起阵阵金色谷浪,“独轮车”运粮则紧张有趣,参赛者们在平稳运粮中感受农耕智慧的魅力。不远处,“青禾创场·智汇乡村”区域人气高涨,一批充满激情的青年新农人,正带着智慧农业技术、乡村文创IP等创业项目进行产品展示和路演推介,“我们希望用数字技术让传统农业变得更智能、更高效,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创业”,一位从事智慧农业开发的90后创客现场介绍到。

这场田间地头的“科技秀”,正是成都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鲜活缩影。作为西南地区唯一拥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成都已建有省部级涉农重点实验室30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9个,汇聚天府现代种业园、天府万安实验室等高能级平台,孵化农业领域高新技术企业231家,近年来累计研发推广农业“四新”成果749个,布局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122个,全球首座超20层的无人化垂直植物工厂在蓉建成投运。截至目前,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8%、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6%,科技已成为成都农业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就在今年7月,成都市科技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市农业农村局集中发布了农业科技新需求32项、新项目68个、新场景37个,并推介适宜成都平原转化推广的农业科技成果100项。活动现场签约农业科技重点项目12个、金额超3亿元,以前瞻的布局和开放的姿态,向全球农业拔尖人才和科创菁英发出聚首蓉城的“科技之约”。

与此同时,锚定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成都正大力实施智慧农业发展行动,提升建设成都“智农大脑”,推广“数字化服务平台+智慧农业产业园服务中心+规模化农场”数字服务体系,拓展采摘机器人、无人植保机等技术应用场景,计划到2030年全市农业物联网设施覆盖率达到80%,培育50家以上数字农业工厂、未来农场。科技创新,正以磅礴之力驱动成都农业向新而行、迈向高端。

农娱畅耍真安逸、乐享乡村妙趣生

丰收节既是农民的佳节,也是全民共享丰收喜悦的盛宴。本届活动精心推出一系列参与性强、趣味盎然的农娱体验项目,生动诠释了农商文旅体康融合发展的崭新理念。

在“农趣争霸赛”区域,“赶鸭赛”选手们用长竹竿引导鸭子归仓,体验传统田间协作的乐趣;“丰收圈”现场欢笑不断,套中的不仅是南瓜、腊肉等农产品盲盒,更是满满的幸运和喜悦。一旁的草编工坊里,乡村工匠指尖翻飞,将寻常稻草编织成实用美观的锅帽和收纳篮,让农耕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焕发新生。

稻田畔的“丰年共悦·渔乐赛”气氛更为热烈,徒手摸鱼专注紧张,团队撒网默契配合,四溅的水花中传递出“鱼肥田、稻养人”的生态循环智慧。正午时分,“五味共生蒸笼宴”热腾开笼、香气四溢,400人共飨以川产道地药材和当季有机食材烹制的丰收坝坝宴,不仅满足了味蕾,更体验了药食同源的养生文化和有机农产品的舌尖魅力。

“安逸好耍”是成都乡村的独特气质,也为乡村带来了人气流量和发展机遇。立足“百村先行、千村提升”工程,成都乡村,正用“千万工程”的智慧,精绘公园城市乡村万千气象。截至目前,全市已成功培育和美乡村先行村、重点村共300个,提速建设郫都汉康乡村振兴示范走廊省级先行片区,接续打造10个提升村特色IP,温江高山村、新津波尔村、崇州梁景村等一批特色村落如繁星散落,点亮蓉城乡野,美田弥望、茂林修竹、蜀风雅韵的未来乡村风貌正渐次呈现。

以此为基础,成都正加速农商文旅体康融合步伐。今年以来,启动50个和美乡村乐享场景提升项目,推出58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创新植入“跟着节气(赛事、会展)游乡村”等新业态,打造“产地追鲜”“乡愁寻味”主题体验。同时有序推动乡村景观化、景区化改造,大力开发民宿露营、生态康养、风味餐饮等特色产品,结合农事农季发布“必游必看”热力地图,一批音乐村、艺术村、运动村已成为市民争相打卡的新地标。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来自和美乡村先行村、重点村的首批45名“种子选手”已参加乡村首席运营师试点培养,通过建立“陪伴式成长”机制,成都正加快锻造一支“爱乡村、会策划、善管理”的整村运营优秀人才队伍。

未来五年,成都将以重点片区建设为牵引,全域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探索组织联建、规划联绘、风貌联治、产业联兴、共创联营、设施联建的片区建设路径,塑造“立产优业”“兴村美乡”“文明善治”“营村共富”乡村品牌标识,力争到2030年,全景呈现“千村振兴、全域和美”气象,建成17个彰显天府韵、智慧感、现代范的和美乡村市级重点片区组团,助力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本届丰收节营造出全民参与、共享喜悦的节庆体验,真正实现了“以节为媒、以节促产、以节兴农”。据统计,主会场现场参与人数超2000人次,线上直播观看量突破100万,相关话题网络阅读量预计超1000万次,全面呈现出“全民庆丰收、全域促振兴”的浓厚氛围。

“这次丰收节让我们看到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丰硕成果和无限潜力”成都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以科技为引擎、以融合为路径,为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持久动能。”

丰收盛景不落幕,蓉城大地皆欢歌。主会场活动虽暂告一段落,但丰收的喜悦仍在延续。即日起至国庆期间,全市各区(市)县将陆续推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庆丰收畅享活动。我们热忱邀请广大市民到广袤乡村走一走,看丰收盛景、品乡村韵味、享农趣生活,体验并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