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俗话说“伤春悲秋”,入秋后常常会感到情绪低落、精力不济,对事物失去兴趣,如何让我们的心理也安然度秋过冬呢?针对秋季情绪困扰,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蔡平平表示,季节性情感障碍患者每年都会在同一季节出现相似的症状,并且随着季节更替而有所缓解。公
俗话说“伤春悲秋”,入秋后常常会感到情绪低落、精力不济,对事物失去兴趣,如何让我们的心理也安然度秋过冬呢?针对秋季情绪困扰,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蔡平平表示,季节性情感障碍患者每年都会在同一季节出现相似的症状,并且随着季节更替而有所缓解。公众要学会区分正常情绪波动和季节性情感障碍。
蔡平平说,入秋后,许多人都会经历情绪低落、精力不济和对事物失去兴趣的情况,这种现象在古代文学中被称为“悲秋”。秋天的到来往往伴随着萧瑟景象,容易引发人们的忧伤情绪。这种情感反应并非仅仅是心理上的,而是有着深刻的生理基础。从中医角度看,人的情绪随应四季变化有不同的特点,秋天属金对应肺,肺气不足则易悲忧。
虽然“悲秋”是季节性的正常情绪波动,但当这些症状持续时间过长或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时,则可能是抑郁症的早期信号。季节性情感障碍(SAD)是一种以秋冬季节反复发作的抑郁症状为特征的心理障碍。其典型表现包括过度睡眠、食欲增加以及严重的情绪低落。值得注意的是,季节性情感障碍患者每年都会在同一季节出现相似的症状,并且随着季节更替而有所缓解。
她介绍了几种方式,以区分正常情绪波动和季节性情感障碍。首先,观察症状的持续时间和强度,如果只是短暂的情绪波动,通常不需要过于担心;但如果持续两周以上仍不见好转,建议及时就医。其次,评估生活功能是否受到影响,若发现工作效率下降、社交活动减少等情况,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对于轻度的情绪困扰,可以尝试以下几种自我调节方法:
一是注意调整作息。进入秋季后,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调整作息时间,做到早睡早起,避免熬夜,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二是增加户外活动。建议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的户外运动,如散步或慢跑,既能增强体质又能改善心情。适当增加日照时间有助于改善情绪,研究表明,光照疗法对于治疗季节性情感障碍具有显著效果。
三是合理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类、蛋黄等,有助于维持体内激素平衡。
四是培养兴趣爱好。通过参加感兴趣的活动转移注意力,减轻负面情绪的影响。
“总之,面对秋季情绪低落的影响,我们需要理性看待,通过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和自我调节策略,可以更好地适应季节变化,享受美好的生活。同时,当遇到难以自行解决的情况时,务必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就诊。”蔡平平表示。
记者:苏珊 校对:刘恬 编辑:刘玉红
来源:新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