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的樱花情结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9 18:23 1

摘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送给中国人民的大山樱花年年岁岁在北京、淮安等地盛开,妩媚喜人的樱花传递着中日两国之间的友情。周恩来总理钟爱樱花。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送给中国人民的大山樱花年年岁岁在北京、淮安等地盛开,妩媚喜人的樱花传递着中日两国之间的友情。周恩来总理钟爱樱花。

樱花树陪伴他在日本的日日夜夜

1917年秋,19岁的周恩来从天津南开中学毕业后,东渡日本求学。根据中日两国政府协定,规定凡是中国自费留学生能考上日本指定的学校之一的,就由中国政府给予官费生待遇。东渡日本求学,是最好的出路。当时从中国到日本不需要签证,来往十分方便。

这首诗是周恩来赴日前夕创作的,表达了炽热的爱国情感。1919年3月回国前,他又将此诗书赠留日南开同学。图为周恩来(后排左三)与留日同学合影

周恩来家境贫寒,在老师马千里、校董严修(范孙)等老师、亲友的帮助、支持下到了东京。1918年1月8日,他接到八弟的来信,得知八伯病逝的消息,他在日记中写道:“我身在海外,猛然听到这个恶消息,那时候心中不知是痛,是悲,好像是已没了知觉一样。……天不谅人,叫我们这支四房头鳏寡孤独全都占全了,真真是可怜,可惨到了极点。”

他因经济窘迫,多次搬家。在东京美术学院学习的南开同学严智开(季冲,严修之子)与同学保田重右卫门同住在郊区日暮里灵梅寺院。季冲要归国,1918年2月1日,周恩来从神田区搬到日暮里灵梅寺院。这里寺院多,日本人死后葬在寺院里,所以墓地多,樱花树多。樱花树高大粗壮,树冠遮天蔽日。人少安静,风景宜人,周恩来一扫连日的烦恼,每天从樱花树下走过,去补习日文,去参加留学生新中学会的集会。樱花树陪伴他度过在日本的500个日日夜夜。

张申府在德国柏林和刘清扬(左二)、周恩来(左三)、赵光宸(左四)合影

这年的春天,他看到樱花满树吐蕊,芳香四溢,淡红娇嫩地如云似海。他看到人像潮水一般涌到中野、上野观赏樱花,亲朋好友、男女老少在树下载歌载舞,尽情欢乐,如同过盛大的节日。他感到惊喜而欢快。但是,樱花的花期很短,一场春风或一场春雨袭来,盛开的樱花片片散落,轻轻飘扬,继而像鹅毛大雪舞泻而下,既像凯旋,又像视死如归,是那么壮观,那么豪迈。年轻的周恩来为之惊叹、为之折服。樱花落在地上、水面上,形成花的地毯。这时,樱花树的枝头吐出嫩绿的幼芽,生机勃勃。

从花开花落感悟人生哲理

日本人民对樱花的热爱深深感染了年轻的周恩来,震撼了他的心,1919年春,樱花盛开的季节,他决定回国前到京都观赏樱花。京都是日本的古都,四周是山,岚山、圆山和城中运河两岸都是樱花树。九天之内,周恩来两游岚山,四游圆山,从4月5日到9日,在短短的四天之内一连作了四首诗记述此事,可见他对樱花之喜爱。

他一次又一次冒雨到郊区的岚山,第二次终于看到樱花含苞待放,无限喜悦,写道:

雨潇潇,雾蒙浓;

一线阳光穿云出,愈见姣妍。

周恩来(左二)经张申府(右一)、刘清扬(右二)介绍加入巴黎共产主义小组。这是他们在德国柏林万赛湖留影,左一为赵光宸

雨过天晴,樱花绽放,他不由地吟道:

万绿中拥出一丛樱,

淡红娇嫩,惹得人心醉。

自然的美,不假人工;

不受拘束。

当天夜间,游意未尽,随着赏花的人群,他又去近处的圆山。置身花的海洋、人的海洋,欢声笑语之中,写道:

满园樱花灿烂;

灯花四照;

人声嘈杂。

1963年,周恩来总理与邓小平在颐和园后山

过了四日,他第四次游圆山,看到樱花已凋谢,游人稀少,无限惆怅而感慨:

满山满谷的“落英缤纷”;

树上只剩得青枝与绿叶,

更何处寻那“淡红娇嫩”的樱!

他联想到自己的身世,从花开花落的自然规律悟到人生的哲理。他从观花如潮到游人渐稀,不由地感叹:

我九天西京炎凉饱看,

想人世成败繁枯,都是客观现象,

何曾开芳草春花,自然的美,无碍的心。

他从小在封建的大家庭挣扎,深恶世态炎凉、虚伪,更加喜爱“自然的美,无碍的心”。他追求“自然的美,无碍的心”。他喜爱樱花“自然的美,不假人工;不受拘束”。由此发出:

想起那宗教、礼法、旧文艺……

粉饰的东西,

还在寻讲什么信仰、情感,美观……的制人学说。

1955年7月8日周恩来总理乘坐游船,在颐和园昆明湖游览并照相

他从1918年日本发生的米骚动已看到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他写道:

此刻岛民心理,仿佛从情景中呼出;

元老、军阀、资本家……

从此后“将何所搏?”

他写下这些诗句后,义无反顾回到中国,不久反帝的五四运动爆发,他投身于学生运动,并成为学生领袖,开始了同元老、军阀、官僚、资本家搏斗的事业,终其一生,始终不悔。

一直留恋樱花

他仅在日本生活了一年半的时间,但是在这一年半的时间内,世界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1918年日本出兵西伯利亚干涉革命,为了筹办军粮,大量购买大米,引起国内粮价飞涨。人民爆发了席卷全国的米骚动。这些都给年轻的周恩来很大的教育。

1960年5月3日上午,周恩来、邓颖超夫妇游览贵阳市南郊花溪公园,并泛舟花溪

他在日本更多地了解到十月革命的情况,阅读了宣传马列主义的书籍。他喜爱樱花,当他回想起盛开的樱花,就想起当年追求真理的豪情:

人间的万象真理,愈求愈模糊;

——模糊中偶然见着一点光明,真愈觉姣妍。

周恩来一直留恋樱花。

在中国,海棠花同樱花有许多相似之处,花开时都是“淡红娇嫩”,从花开到花落前后差不多都是十天左右的时间,而且都是先开花后生出嫩叶,海棠花的谢落也是那么豪迈,那么毫不犹豫,壮观、整齐地落下。

1981年4月13日,邓颖超望着院中盛开的海棠花,深情地说:“恩来到西花厅看望一个病人,看中院内的四株海棠树,才决定搬到这里来的。”

从1949年11月到1976年1月离开人世,他的家、办公地点一直在中南海西花厅。每当周恩来观赏庭院中绽放的海棠花时,在缤纷落英的院子里散步时,是否又想起日本的樱花?又回到当年“模糊中偶然见着一点光明,真愈觉姣妍”的喜悦呢?

周恩来钟爱樱花。他多次向来访的日本友人询问中野、上野樱花的长势。中日建交前后,日本友人也多次邀请他访日。由于病魔过早夺去了他的生命,而未能成行。

1979年4月16日,邓颖超(右一)亲手为日本京都岚山周恩来《雨中岚山》诗碑揭幕

这个意愿由夫人邓颖超实现了。1979年樱花盛开的时节,邓颖超在京都岚山为周恩来诗碑剪彩时说:“绚丽的鲜花,在自然法则的作用下,千树万树同时开放,又豪迈地无所保留地谢去,对年轻的周恩来追求人生真理给予很大的启示。”

来源:电气工程师S10069554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