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只需做到这三步,你就赢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3 09:55 1

摘要:你是不是经常听到这种话:赚钱太难了,市场太卷了,生意不好做啊……

赚钱只需做到这三步,你就赢了!

先说答案:

1.找到“痛点”(找到行业痛点或者人群需求痛点)

2.解决痛点(把痛点转换成产品或方案)

3.传播痛点(用媒体广而告之)

你是不是经常听到这种话:赚钱太难了,市场太卷了,生意不好做啊……

别急,今天我就给你拆解一个最简单的赚钱框架。

只要三步,真的只要三步:找到痛点、解决痛点、传播痛点。

你可能会说“这谁不知道”,但你别急,我敢说90%的人根本就没弄明白什么叫“真正的痛点”。

咱不讲虚的,就拿王老吉举例。

人家就是靠这三步,从广东一个区域品牌,一路干到年销售额几百亿,甚至一度超越可口可乐成为中国饮料第一。

它到底做对了什么?

一、找到痛点:不是“上火”,而是“怕上火”

痛点是什么?

很多人一拍脑袋:痛点就是需求嘛!

不对。

痛点,是用户自己都未必清晰意识到、却真实存在的“隐痛”,是一种没有被满足的渴望,甚至是一种“恐惧”。

王老吉最初在广东一带卖得不错,因为它确实能清热解火,广东人爱喝凉茶,这是地域习惯。

但如果它只盯着“清热解火”这个实际功能,它到今天可能还只是个区域品牌。

它真正的突破点,在于重新定义了痛点:

它发现的不是“上火”,而是“怕上火”。

你想啊,吃火锅、烧烤、熬夜、加班……这些场景下,人其实不一定已经“上火”了,但潜意识里都“怕上火”。

这种“怕”,是一种心理上的不适感,是一种对健康隐患的担忧,是一种需要预防的心态。

这才是真正的痛点!

所以王老吉聪明就聪明在,它没有说“你上火了喝我”,而是说“怕上火,就喝王老吉”。

这就一下子把场景打开了,从“治疗”变成了“预防”,从“药饮”变成了“饮料”。

你仔细品,真正的痛点挖掘,绝不是表面需求,而是人性深处的“怕”和“想要”。

二、解决痛点:把抽象概念,变成具体产品

找到痛点之后,你得拿出方案来。

光说“我能解决”没用,你得让用户相信你真能解决。

王老吉是怎么做的?

首先,它把“怕上火”这个有点玄乎的感觉,浓缩成了一个明确的产品承诺:

“怕上火,喝王老吉”,一句话就讲清楚了我是干嘛的。

其次,它把产品做成了便携易得的红色罐装,看起来像饮料,喝起来是凉茶。

这很重要!

如果它还是摆在药店卖、用碗喝的深色凉茶,那它永远突破不了地域限制。

但它做成了罐装,就能进超市、上餐桌、被带去任何场合。

这就叫把痛点解决方案产品化、可视化、可传播化。

用户不需要思考,不需要犹豫,只要他认同“怕上火”这个点,他就自然会选择王老吉。

这才是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案,不复杂、易理解、易获得。

三、传播痛点:让所有人都觉得“这说的就是我”

好了,痛点找到了,方案做好了,最后一步最关键:怎么让所有人知道?

王老吉的传播策略非常厉害。

它没有泛泛地打广告,而是牢牢绑定具体消费场景。

你看它的广告片:吃火锅、吃烧烤、熬夜看球、加班开会……全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场景。

它不断重复:“怕上火,喝王老吉”。

这句话听起来简单,但效果极其恐怖。

它直接在消费者大脑里建立了一种“条件反射”:

一吃火锅,就想到怕上火,怕上火,就想到王老吉。

它还用大预算砸央视广告,赞助综艺、体育赛事,进一步强化品牌认知。

但核心从来没变:始终传播“怕上火”这个痛点。

它甚至让“喝凉茶=防上火”成为一种常识,而王老吉就是这个常识的代表。

这就叫占领用户心智。

总结:你也能复制这个框架

王老吉的成功,本质上就是“痛点三步法”的完美实践:

1. 找到痛点:不是“上火”,而是“怕上火”(挖掘人性深处的恐惧)

2. 解决痛点:用一句口号+一个产品,让解决方案变得简单可信

3. 传播痛点:绑定高频场景,重复传播,直到成为条件反射

这套方法不止王老吉能用,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想做大事的人都能用。

如果你是做餐饮的,顾客的痛点可能不是“饿”,而是“选择困难”或“怕踩雷”;

如果你是做知识的,用户的痛点可能不是“没内容”,而是“信息太杂、无法专注”;

哪怕是做个人IP,你的痛点挖掘也不能停留在表面,得想到别人真正的焦虑和渴望。

所以,别再说赚钱难了。

不是赚钱难,是你还没学会像王老吉一样,

看透人心深处的怕与爱,然后用一个好产品+一句准口号+一场大传播,稳稳接住它。

这世上所有的好生意,起源都是:“我懂你”!

来源:诺诺课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