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9日,户外品牌始祖鸟与国际知名艺术家蔡国强在西藏喜马拉雅山脉江孜热龙地区燃放了名为《升龙》的艺术烟花。三幕烟花沿山脊依次点燃,形成动态“龙形”景观,活动被品牌称为“探索高山在地文化”。
一场在海拔5500米高原上的烟花秀,炸出了顶级户外品牌的傲慢与生态认知的浅薄。
9月19日,户外品牌始祖鸟与国际知名艺术家蔡国强在西藏喜马拉雅山脉江孜热龙地区燃放了名为《升龙》的艺术烟花。三幕烟花沿山脊依次点燃,形成动态“龙形”景观,活动被品牌称为“探索高山在地文化”。
然而,这场号称“致敬自然”的行为艺术,因选址生态脆弱的高原地区引发强烈质疑。尽管主办方宣称使用环保可降解材料,但网友和环保专家并不买账。
01 环保争议,高原生态的不可承受之重
主办方宣称,此次烟花使用的彩色粉为生物可降解材料,污染物排放符合国际奥委会及多国环保标准。项目团队还制定了“预防—监测—恢复”全链条方案,包括转移牧民牲畜、用盐砖引导小型动物避让等措施。
然而,环保专家指出高原生态系统的极端脆弱性。青海民族大学研究员华旦才让强调,大型爆炸可能破坏石头上的真菌和苔藓,而这些微生物是高原土壤形成的关键。
户外运动博主“雪山行者”在社交平台直言:所谓“可降解材料”在青藏高原低温、缺氧环境下,“降解速度可能比平原慢数十倍”。‘达标’标准根本不适配高原生态阈值。
02 品牌回应,中外双版本暴露诚意缺失
面对汹涌舆情,始祖鸟的回应方式引发了次生危机。品牌客服最初只是机械回应:“始祖鸟关注环境保护以及文化传播”。
更令人咋舌的是,始祖鸟的道歉存在中外版本差异。国内版看似诚恳、谦卑又周全,海外版却表示该行为“与品牌价值观不符”、“正与相关艺术家和中国团队沟通”,试图将责任推给中国团队和艺术家。
这种区别对待的回应方式,暴露出品牌缺乏真正的反思诚意。截至发稿,始祖鸟官方小红书、蔡国强社交平台等相关视频均已下架,但品牌仍未发布正式声明。
始祖鸟海外版道歉信
03 傲慢根源,高价定位与生态责任的背离
始祖鸟的傲慢并非无源之水。作为安踏集团旗下的顶级户外品牌,始祖鸟的产品定价极高:400元一个头带,450元一个防风帽,1000元一条紧身裤,几千甚至上万一件外套。
高价定位使得品牌必须维持“高端形象”。便宜的品牌可以低调捡垃圾、修步道、搞科研,但始祖鸟卖的不是功能,是逼格。它需要一个足够宏大、“别人都干不了”的场景来证明自己。
于是,品牌被魔念点燃:必须去海拔5000米的喜马拉雅,必须请大师蔡国强,必须点燃一条3000米的“彩龙”。这种追求极致体验的营销策略,最终跨越了生态保护的红线。
04 媒体批评,官媒集体下场痛批商业傲慢
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后,官方媒体集体下场批评这种商业行为。新华社直接表态:某些商业力量把生态敏感区变成满足征服欲的露天秀场,“创意价值”凌驾于“生态价值”之上。
人民日报、央视等官媒也加入批评行列。这场讨论早就不止于“有没有污染”,而是“该不该发生”。在生态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商业行为的社会责任边界成为核心议题。
网友“青藏之眼”直言:“炸山比炸鱼更恶劣,始祖鸟的环保承诺只是营销话术!”这种情绪代表了大量户外爱好者和环保人士的观点。
05 双重标准,生态保护与品牌承诺的断裂
始祖鸟长期以来主打“敬畏自然”理念,但行动与宣言明显断裂。这种双重标准令消费者感到被背叛。
真正的户外运动人士遵循“无痕山林”原则:连大小便都要打包带走,去南极的时候一枚石头都不许捡走。他们对高原生态有着深刻敬畏,不会以“艺术”或“致敬”名义进行可能破坏环境的行为。
讽刺的是,始祖鸟母公司亚玛芬体育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其营收同比增长23%至12.36亿美元。品牌在商业上的成功与生态责任感的缺失形成鲜明对比。
爆破现场,蔡国强曾对着话筒激动地喊:“3000米的彩龙从天而降……后面山上的水彩画,你看两层呢,漂亮死了,这就是祥云。”
然而这种“美丽”代价巨大。在海拔5500米的高寒地带,微生物稀少,生态循环极其缓慢,所谓“可降解”可能意味着上百年才会真正消失。
始祖鸟事件揭示了一些高端品牌的通病:过度追求营销轰动效应,却忽视了企业最基本的社会责任和生态伦理。当一个户外品牌的营销行为需要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时,它的品牌理念已经崩盘。
正如新华社所言,这场讨论早已不止于“有没有污染”,而是“该不该发生”。商业创意永远不应凌驾于生态价值之上,这才是真正的“敬畏自然”。
来源:skyed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