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夏收粮油是全年农业生产的第一仗,预计今年冬小麦面积3.4亿亩,基本保持稳定。拔节期一二类苗比例91.2%,与上年相当,好于常年;冬油菜面积1.1亿亩,连续7年增加。冬油菜主产区去冬今春气象条件有利、技术到位率高,油菜长势是近几年最好的,还有10多天将迎来大面积
央视网消息:4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农业农村经济实现稳健开局。今年一季度,全国粮油生产开局较好。
夏收粮油是全年农业生产的第一仗,预计今年冬小麦面积3.4亿亩,基本保持稳定。拔节期一二类苗比例91.2%,与上年相当,好于常年;冬油菜面积1.1亿亩,连续7年增加。冬油菜主产区去冬今春气象条件有利、技术到位率高,油菜长势是近几年最好的,还有10多天将迎来大面积收获。
春播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目前全国春播粮食进度近两成,同比略快。其中,早稻栽插过七成、中稻育秧过六成、玉米播种过一成。
今年,国家继续加大对粮食生产支持力度,提高小麦、早籼稻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实施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全覆盖。各地加强政策宣传落实,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种植结构,确保种足种满。
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表示,据农情调度,预计今年粮食意向种植面积17.9亿亩左右,其中春播粮食面积9.6亿亩,均比上年有所增加。
福建霞浦:早稻插秧陆续展开 机械化助力春耕生产
农时不等人。这两天,在福建宁德的霞浦县,农户正有序开展早稻插秧工作,通过引入自动插秧机、无人机等技术,实现春耕全程机械化。
在霞浦县古县村的智能育秧工厂,农户们正把成块的秧苗从秧盘中取下,熟练地卷成一卷装入筐中。这些秧苗叫“毯状苗”,是专门用于机插的秧苗。它们就像是一块块绿色的地毯一样,秧苗的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能有效减少移栽过程中的根系损伤,提升秧苗成活率。取下的秧苗被运往田间,整齐码放在自动插秧机的秧台上,随着自动插秧机向前行进,一株株绿油油的秧苗整齐划一“扎根”水田。
机械化作业不仅效率高,通过一键设置,插秧机还可以调节秧苗的行间距。固定的行间距可以让秧苗分布更加均匀紧凑,从而提升秧苗密度,亩均产量也将有所增长。
与此同时,在田地的另一边,旋耕机正对刚完成翻土放水的土地进行平整作业,为后续的插秧工作做准备。平整完毕后,无人机便会根据设置好的飞行路线,对土地施加有机肥,相比起人工作业,不但效率提升,施肥也更加均匀,有利于秧苗吸收。
近年来,霞浦县依托专业农业合作社,形成了从育秧到机插再到飞防的服务体系,为农户们提供春耕的全流程机械化服务。据统计,今年,霞浦县预计种植早稻3700余亩。
河南漯河:为农田“解渴” 科技助力夏粮稳产丰收
目前,河南省漯河市的小麦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这也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近期缺少有效降水,当地农业部门迅速行动,统筹调配农技人员和智能灌溉设备,以科技助力夏粮稳产丰收。
在河南漯河市临颍县巨陵镇罗庄村,种粮大户陈军正使用绞盘式喷灌设备为他种植的2000亩小麦浇水。烈日下,五台灌溉机隆隆作响,长达35米的雨淋式喷杆在绿色麦浪间缓缓前行,细密的水雾均匀地洒向麦苗。为了尽快完成灌溉,当地农机部门又现场为他协调了五台灌溉设备。
面对小麦旱情,当地及时发布旱情预警、提供抗旱信息,动员全县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充分发挥机械优势,统筹调配智能灌溉设备,做到人歇机不停,全力保障麦田灌溉。
安徽定远:科技助农 “智慧种地”激发粮食增产潜力
在安徽定远县,130万亩小麦也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当地开启智能喷灌设备,为小麦稳产增收打好基础。
在安徽定远县的一处麦田里,在记者身后田间地头里正在加紧开展喷灌作业缓解旱情。目前,这里的小麦已经进入到了抽穗扬花期,能看到这片麦田里的麦穗长得比较长,穗粒数比较多,这说明小麦前期水肥管理到位。此时也是小麦赤霉病等多种病虫害防控的关键时期,为确保小麦稳产高产,现在需要开展“一喷三防”作业。在记者身旁的这块区域,之前已经完成过灌溉了,今天开展的是利用植保无人机喷洒叶面肥以及防治病虫害的一个工作,像这样一台无人机一天就能完成500亩麦田的防治任务。
从3月上旬开始,定远县持续高温少雨,给农作物生长造成影响。为满足春耕用水需求,定远县充分发挥骨干水渠作用,向灌区内塘坝及小型水库补水增蓄,而在加大供水量的同时,当地还通过智能化、高效化手段,为麦田精准送水施肥。
今年,这片麦田首次使用的智能水肥一体化喷灌系统,种植户只需要将肥料添加到智能水肥一体设备中,用手机控制,系统便能通过喷灌喷头,将水肥均匀地喷洒到田间,让小麦“吃得饱、喝得足”,每次的用水量比普通的漫灌要减少40%左右的用水,节肥30%左右。
今年春管期间,还有很多新科技应用。除了水肥一体,智慧农田还将科技力量渗透到农作物生长的各个环节。这是一套麦田里的智慧农业四情在线监测系统,可以实时查看、统计、分析田间作物长势情况、病虫害情况及种植环境变化,具备预警报告的功能,当发现异常情况时会及时发出预警信息,提醒种植户采取相应的措施。
种粮大户的手机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土壤含水量情况、病虫害情况以及苗情、包括生长高度、叶片颜色、密度,他们可以根据虫情和苗情数据采取防治措施,种植户们告诉记者,以前巡这几百亩地,得跑断腿,还得凭经验猜,现在好了,手机上点一点,比种田“老把式”的眼睛还尖。
目前,当地也在逐步推广这套系统,让农民种粮信心更足,以科技手段持续激发粮食增产潜力。
湖北潜江:小龙虾批量上市市场供需两旺
目前,正值“早春档”小龙虾上市期。在湖北潜江,当地的小龙虾凭借优质的品质和紧俏的行情,受到消费者和收购商的青睐。
在潜江市熊口镇新林村,凌晨时分,虾农就开始捕捞小龙虾了。养虾大户蒋代元从事小龙虾养殖行业十年了,如今他和家人共同承包了村里的40亩虾稻田。
早上7点多,虾稻田不远处的小龙虾收购点也开始忙碌。分拣、称重、装箱,工人们动作细致娴熟。随着养虾技术成熟,现在小龙虾已经从“一季红”到“四季鲜”。为了帮助村民拓宽销售渠道,村里还经常组织新媒体培训、直播等课程。
据了解,进入四月下旬以后,小龙虾将迎来大量上市期,届时的价格也将更加亲民。
山东青岛:山间春茶香 茶农采茶忙
目前,北方地区进入头茬春茶采摘期。在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海青镇,3.5万亩茶园的茶叶冒出新芽,茶农们抢抓时节,开启首轮采收。
一大早,茶农们就背起茶篓上山采茶。他们清晨采摘,选取嫩芽,中午前送到茶厂进行加工。目前,海青镇茶园面积达3.5万亩,茶叶专业村57个,茶企200余家,年产干茶260余万斤。
来源:环球网海外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