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他“带坏青少年”?鲁迅的这些话,恰恰给了青年勇气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3 11:13 1

摘要:近期又有人站出来说,鲁迅的作品“太过阴郁、太过讽刺,不利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之前有部分鲁迅文章从教材中调整,从那以后,关于“鲁迅是否会带坏青少年”的争议就没断过。

近期又有人站出来说,鲁迅的作品“太过阴郁、太过讽刺,不利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之前有部分鲁迅文章从教材中调整,从那以后,关于“鲁迅是否会带坏青少年”的争议就没断过。

老实讲,第一次听到这种质疑时,我本来想直接说这是本末倒置,但后来发现,持这种观点的人还不少。

甚至有人真觉得这个问题“有几分道理”,他们觉得青少年该多接触“积极阳光的正能量”,鲁迅的现实主义批判,自然就被归到了“负能量”那边。

可要是按这个逻辑,我们是不是也该问:李白写了那么多饮酒的诗,会不会让学生染上酗酒习惯?屈原投江明志,会不会带坏孩子模仿?显然不是这样。

这些质疑忽略了文学作品的核心价值,把“内容形式”和“影响导向”简单画了等号。

说实话,真正该讨论的不是鲁迅的作品“够不够阳光”,而是青少年当下真实的生活状态,到底需不需要鲁迅的文字。

现在的青少年,每天要面对从早上6点排到晚上11点的作息表,课桌上堆着做不完的作业,等毕业之后,高房价、职场竞争、996的压力又会接踵而至。

这些压抑的处境,难道是靠几句“正能量鸡汤”就能改变的?显然不能。

而鲁迅的作品,恰恰写出了这种“困境”,《狂人日记》里批判传统文化糟粕如何泯灭人性,《阿Q正传》剖开国民身上的劣根性,《药》用“人血馒头”讽刺那些麻木的看客。

要是青少年能看懂这些文字,甚至能说出“原来我们的困境早就被人写过”,这非但不是“被带坏”,反而说明他们的心还没麻木,还在主动思考身边的世界,这种清醒,比任何虚假的“阳光”都珍贵。

聊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那鲁迅的文字确实尖锐,会不会让青少年对生活失去信心?其实不然,因为鲁迅从来没只写批判,他还写了对青年的期待。

《热风·随感录四十一》里那句“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北京通信》里“我只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所谓温饱,并不是奢侈;所谓发展,也不是放纵”,这些句子里的生命力,比很多空洞的正能量口号更实在。

这些文字不是要让青少年“抱怨现实”,而是要让他们看清现实后,依然有“向上走”的勇气,反倒是那些假的“正能量”,才真的会带坏青少年。

现在有些文化产品,只讲“岁月静好”,回避真实存在的问题;有些价值取向,把“顺从”当成“懂事”,把“质疑”当成“叛逆”,这些东西看似温和,却会让青少年慢慢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与其花精力质疑鲁迅,不如多关注这些打着“正能量”旗号的劣质内容,鲁迅的文字再刺耳,至少传递的是真实;而虚假的美好,只会让青少年在进入社会后,被现实“毒打”时更难承受。

之前我听说过一个现象,某版本初中语文教材曾把鲁迅的《风筝》调出,当时不少教育者讨论“是不是在弱化经典”。

还有老师和我聊起,现在有些学生写作文,满是华丽的句子,却没一点自己的想法,内心空洞得很。

本来想把这归为“写作能力问题”,但后来发现,这其实是“不敢真实表达”的体现,他们习惯了用虚假的语言包裹自己,生怕说出真实的困惑,就成了别人眼里的“负能量”。

而鲁迅的文字,恰恰能打破这种包裹,让他们知道“有困惑、敢质疑,不是错”,那些怕鲁迅“带坏青少年”的人,怕的不是鲁迅的文字,而是青少年有了自由意志,不再“听话”。

他们怕青少年像《狂人日记》里的狂人那样,发现“僵化的传统文化会吃人”;怕青少年读了《阿Q正传》后,照出身边人的“精神胜利法”,甚至发现自己的长辈也有这样的影子。

所以他们宁愿让孩子被虚假的温柔麻醉,也不愿让孩子接触鲁迅的“冷刀”。

但我们得想清楚,假如没有鲁迅,青少年的心灵会更健康吗?可能他们会多读几本无害的童话,多背几首不痛不痒的诗,作文里把世界写得一片美好。

可这样的“健康”,是真的健康吗?我见过不少青少年,表面上对一切都顺从,看似“正能量”,内心却没一点主见,成了没灵魂的“空心人”。

等他们长大,可能会变成新一代的阿Q,却不知道“精神胜利法”是笑话;也可能变成“体制内的孔乙己”,灵魂慢慢死去,还在念叨着过时的规则。

这种集体性的麻木,才是真的可怕,其实我们最怕的不是鲁迅,而是没有鲁迅。

要是今天的孩子从没读过鲁迅,几十年后他们面对社会矛盾、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时,可能连“麻木”“吃人”这些词都不会用,只会觉得“生活本来就是这样”。

而鲁迅的存在,至少能让他们知道,荒谬是有名字的,痛苦是有根源的,每一个问题都能被指认,哪怕暂时解决不了,也不会被困在“这就是命运”的骗局里。

所以“鲁迅会带坏青少年吗?”这个问题,答案其实很清楚,鲁迅不会带坏青少年,他只会让青少年更清醒、更有勇气。

怕疼的人说鲁迅的文字“伤人”,其实是怕孩子太早看清世界的真相;而一个民族如果害怕自己的孩子看清真相,那才是真的“被带坏”了。

来源:史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