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2日晚,一张模糊的手机截图在新能源车主群和汽车媒体圈同时炸开——截图里是疑似极氪内部工作群的聊天记录,一句话加粗标红:“紧急通知:现款001全系售罄,焕新001预售提前至9月23日开启,上市及交付按原计划十月中旬执行。” 消息一出,社交平台瞬间沸腾:有人
9月22日晚,一张模糊的手机截图在新能源车主群和汽车媒体圈同时炸开——截图里是疑似极氪内部工作群的聊天记录,一句话加粗标红:“紧急通知:现款001全系售罄,焕新001预售提前至9月23日开启,上市及交付按原计划十月中旬执行。” 消息一出,社交平台瞬间沸腾:有人晒出4S店销售的确认回复,有人翻出8月8日极氪发布的改款预告,还有人翻出自己“等焕新001等了3个月”的订单截图。当多数新能源车企还在为库存发愁、用“直降3万”“免费升级配置”苦苦抢市场时,极氪却用“卖断货”上演了一场新能源市场的“反向操作”。这不是偶然的“饥饿营销”,而是极氪过去一个月用“神秘客户体验官”“客户服务公约”等一系列“反套路”操作,在用户和市场间埋下的“信任种子”,如今终于破土而出。
今年上半年,新能源市场的关键词是“内卷”:特斯拉Model 3/Y降价3次,蔚来全系车型“降价+权益升级”,小鹏G6直降2万后月销破万,问界M5改款后终端优惠超4万……降价、促销、清库存,几乎成了车企的“生存本能”。中汽协数据显示,6月新能源汽车库存系数达1.8(警戒线为1.5),部分品牌库存周期甚至超过60天。当“库存焦虑”成行业常态时,极氪001的“售罄”显得格外刺眼。
但“售罄”的背后,是极氪对库存的精准控制。有接近极氪的内部人士透露,现款001自8月8日发布改款预告后,终端销量反而逆势增长——用户知道“老款即将退市”,却没有选择观望,反而加速下单。“一方面是老款优惠力度确实到位(终端综合优惠2.5万左右),另一方面,用户对焕新款的期待,其实是对极氪品牌的信任延伸。”某极氪门店销售经理李哲告诉记者,“我们8月的订单量比7月涨了40%,很多用户说‘先买老款过渡,以后再置换焕新款’,这种信任度在以前的新能源市场很少见。”
更关键的是,极氪没有选择“老款清库、新款加价”的传统套路。焕新001的预售价区间(26.99万-32.99万)与现款基本持平,甚至新增了“800V高压平台”“激光雷达”等配置。这种“加量不加价”的诚意,让用户打消了“买老款亏”的顾虑,反而愿意为“现款性价比”和“焕新期待值”买单。当其他车企还在纠结“库存怎么清”时,极氪已经用“用户信任”破解了新能源市场的“库存死结”——不是用户不买,而是你有没有让用户“敢买”的底气。
极氪的“用户信任”从何而来?答案藏在8月初启动的“神秘客户体验官计划”里。这个听起来像“噱头”的计划,实际操作却异常“实在”:极氪从全国招募了200名真实用户(包括已购车车主和潜在用户),让他们深度参与焕新001的研发测试——从座椅填充物硬度、车机系统流畅度,到智能驾驶辅助的场景覆盖,体验官可以直接向研发团队提建议,且“建议采纳率”每周在官方App公示。
“我提的‘后排座椅靠背角度增加5°’被采纳了。”体验官王先生告诉记者,“当时我在测试报告里写‘家里老人坐久了腰不舒服’,没想到一周后工程师就联系我,说已经调整了模具。这种‘被重视’的感觉,比任何广告都管用。” 数据显示,200名体验官共提出328条建议,最终187条被采纳,采纳率达57%。更重要的是,极氪把这些“用户共创”的过程全程公开:体验官的测试视频、建议采纳记录、研发团队的回应,都能在官方渠道看到。
这不是简单的“用户调研”,而是把“产品定义权”部分交给用户。传统车企的逻辑是“我造什么,你买什么”,而极氪的逻辑是“你需要什么,我造什么”。当用户看到自己的建议真的变成了实车配置,购买意愿自然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参与”。正如李哲所说:“现在来店里的用户,开口就问‘体验官说的那个座椅,焕新款真的改了吗?’——他们已经把自己当成了‘产品的一部分’,买的不是车,是‘自己参与定义的车’。”
比“用户共创”更“反套路”的,是极氪8月底发布的《客户服务公约》。这份公约没有堆砌“尊享服务”“极致体验”等空话,反而列出了12条“车企承诺”,条条戳中用户痛点:“绝不强制购买保险”“交车延期每日补偿200元”“维修报价透明化(配件价格、工时费线上可查)”“二手车置换不压价(承诺高于市场价5%回收)”……甚至还有一条“用户投诉24小时内必须响应,48小时内给出解决方案”。
“以前买车,销售说‘保险必须在店里买,不然不享受质保’,我们只能认栽。”刚提车的张女士说,“极氪的公约写‘保险自愿’,我真的在店里只买了交强险,省下了5000多。这种‘不套路’的坦诚,比送我10次保养还让我安心。” 据统计,公约发布后,极氪App的用户活跃度提升了62%,新增预约试驾量增长35%。
更关键的是,极氪敢“自曝家丑”。公约里明确写着“2024年因交付延迟共补偿用户127万元”“因车机系统bug召回升级2.3万台”,这种“主动暴露问题”的做法,反而让用户觉得“真实”。在新能源市场普遍存在“宣传与实际不符”“售后踢皮球”的背景下,极氪用“透明化”打破了“车企=套路”的刻板印象。正如一位汽车行业分析师所说:“用户不怕车企有问题,怕的是车企藏着问题。极氪的聪明之处,就是用‘坦诚’建立了‘信任杠杆’——你越敢说自己的不足,用户越相信你的承诺。”
回到“提前预售”这件事本身:为什么极氪敢在现款售罄后,立刻开启焕新预售?这背后是对市场需求的精准预判,而非简单的“饥饿营销”。
首先是供应链的“柔性响应”。极氪与宁德时代、宁德邦普等核心供应商签订了“柔性生产协议”——根据用户订单数据动态调整产能,避免传统“批量生产-库存积压”的风险。“我们8月的订单里,有60%明确表示‘等焕新款’,所以提前启动预售,其实是把‘潜在需求’转化为‘实际订单’,让供应链提前备货,反而能缩短交付周期。”极氪供应链负责人透露。
其次是竞品的“空档期”。当前新能源中高端轿车市场(25万-35万区间),特斯拉Model 3改款刚上市(订单周期3-4周),小鹏P7i、智己L7等车型处于“产品生命周期中段”,用户新鲜感下降。极氪选择在此时提前预售,正好填补了“用户期待值空窗”。“很多用户本来在Model 3和焕新001之间犹豫,看到极氪‘售罄+提前预售’,担心‘再不订就又要等’,反而加速了决策。”李哲说。
更重要的是,“售罄”消息本身就是最好的“信任背书”。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用户更相信“别人的选择”——当看到“大家都在抢”,会下意识认为“这款车肯定不错”。极氪没有花钱买水军刷屏“好评”,而是用“真实订单”和“售罄事实”制造了“口碑裂变”,这种“用户自发传播”的效果,比任何广告都高效。
极氪001的“售罄式预售”,本质上是新能源市场竞争逻辑的转折点:从“产品竞争”到“用户竞争”,从“卖车”到“经营用户资产”。
传统车企的“用户”是“消费者”,买完车交易就结束了;而极氪的“用户”是“资产”——通过体验官计划、服务公约等举措,把用户从“一次性购买者”变成“长期参与者”。数据显示,极氪App的月活用户中,非车主占比达65%,他们每天在社区发帖、参与话题讨论、甚至给极氪提产品建议。这些“非车主用户”看似“不产生直接收益”,却是未来的“潜在订单池”和“口碑传播者”。
这种“用户资产”的价值,在新能源渗透率突破40%的今天尤为重要。当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续航、智能配置差异缩小),用户更愿意为“信任”和“参与感”买单。极氪的成功,不是因为“车比别人好太多”,而是因为它用一系列“反套路”操作,让用户相信“这家车企不会坑我”“我的需求会被重视”。
正如一位新能源行业观察者所说:“以前车企比的是‘谁的电池更大’‘谁的芯片更强’,现在比的是‘谁的用户更信任’‘谁的用户更愿意推荐’。极氪001的售罄,不是一个孤立事件,而是新能源‘用户主权时代’的开始——未来,能真正拥有用户信任的车企,才能在‘内卷’中活下来。”
9月23日0点,焕新极氪001预售通道正式开启。记者在某门店看到,不到1小时,系统显示“全国订单破5000台”,有用户在社群里晒出订单截图:“终于抢到了!怕像现款一样断货,直接锁单了。” 这场由“售罄”引发的预售热潮,还在继续。而对于新能源行业来说,极氪的故事或许正在告诉所有人:当车企把“用户”真正放在心上,市场就会给你最实在的回报——不是冰冷的销量数字,而是用户愿意“用真金白银投票”的信任。这,可能才是新能源竞争最该有的样子。
来源:科技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