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带“布”的7位历史名人:有人一诺千金,有人三姓家奴……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2 17:02 1

摘要:英布是安徽六安人,因早年犯法被刻面施刑,人称“黥布”。陈胜起义后,他带着刑徒拉起队伍,先投奔项梁,巨鹿之战中作为楚军前锋,率先渡河切断秦军粮道,助项羽大破章邯。项羽分封诸侯时,他坐上九江王的宝座,手握江淮要地。

名字里带个“布”字,在历史上竟藏着截然不同的人生剧本。有人凭忠义流芳百世,有人因反复无常身首异处,这7位名人的故事,藏着最真实的人性与宿命。

1. 英布:从黥面刑徒到淮南王,终究逃不过“功高震主”

英布是安徽六安人,因早年犯法被刻面施刑,人称“黥布”。陈胜起义后,他带着刑徒拉起队伍,先投奔项梁,巨鹿之战中作为楚军前锋,率先渡河切断秦军粮道,助项羽大破章邯。项羽分封诸侯时,他坐上九江王的宝座,手握江淮要地。

后来刘邦派谋士游说,英布叛楚归汉,垓下之战从南翼包抄项羽,成了汉朝开国功臣,被封淮南王。可韩信、彭越接连被诛杀的消息传来,英布惊惧之下举兵反汉,最终被长沙王诱杀,遗体还被传首洛阳示众。从阶下囚到诸侯王,他的人生大起大落,却终因猜忌落得身死名裂。

2. 季布:“一诺千金”的硬骨头,敢当面痛骂樊哙

江苏宿迁人季布,秦末以侠义闻名,早年是项羽麾下猛将,多次带兵把刘邦逼入绝境。项羽败亡后,刘邦悬赏千金捉拿他,多亏义士朱家说情,刘邦才赦免了他,还封他为郎中。

孝惠帝时,季布升任中郎将,敢直接谏阻吕后征讨匈奴。文帝年间,樊哙夸口要带十万兵横扫匈奴,季布在未央宫当众怒斥:“当年高帝三十万大军都困在平城,你这是欺君!”硬生生逼得文帝收回成命。楚地流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他的信义被载入《史记》,晚年在河东太守任上劝农桑、平物价,最终终老故里,活成了“信义”的代名词。

3. 栾布:哭祭主公显忠义,七旬犹能破敌营

河南商丘人栾布,少时曾做酒保谋生,后成为梁王彭越的门客,两人结下深厚情谊。汉高祖十年,彭越被诬陷谋反遭诛杀,首级悬于洛阳城头示众,刘邦还下严令“敢哭祭者皆斩”。

栾布得知消息后,不顾生死直奔城头,对着彭越首级痛哭祭拜,还直言申辩其冤情。刘邦怒而欲烹杀他,栾布临刑前慷慨陈词:“彭王功盖天下,今反形未具而诛,恐功臣人人自危!”刘邦被其忠义打动,不仅赦免他,还任命为都尉。文帝时,栾布在燕国平叛,用“火攻冰封”之策固城破敌;任齐相时,主持开凿灌渠灌溉万顷农田。七国之乱爆发,七十岁的他仍率军出征,焚烧叛军粮船立下战功,最终七十五岁致仕,善终后葬于临淄。

4. 吕布:“人中吕布”多反复,白门楼前赴黄泉

内蒙古包头人吕布,以勇武闻名天下,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称,擅长骑射,臂力过人。早年为丁原义子,后被董卓以赤兔马收买,杀丁原投奔董卓并认其为父。

司徒王允设“连环计”,挑拨吕布与董卓的关系,吕布又杀董卓,后辗转依附袁绍、刘备等。他曾辕门射戟,帮刘备解袁术之围,却又趁刘备出征夺取徐州,反复无常的行事让诸侯皆不敢深交。建安三年,曹操围困下邳,吕布部下侯成、宋宪等人反叛,将其捆绑献城。曹操本有收用之意,因刘备一句“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而醒悟,最终下令将吕布缢杀,枭首示众,一代猛将因无信义落得身首异处。

5. 张布:助君夺权掌禁军,祸从口出遭族诛

江苏苏州人张布,三国时期孙吴官员,早年追随吴景帝孙休。当时权臣孙綝专权跋扈,废立君主,张布与丁奉等人密谋,在宫廷设宴诛杀孙綝,助孙休亲政。因功被封为骠骑将军,掌管宫廷禁卫,权倾一时。

孙休去世后,张布与濮阳兴等人商议,废黜孙休之子,改立乌程侯孙皓为帝。起初孙皓对张布颇为倚重,但孙皓登基后日益残暴,张布私下抱怨其“刚暴多忌”,被人告发。孙皓怒不可遏,先将张布罢官流放,后又派人追斩,并诛灭其宗族,连张布入宫为妃的女儿也未能幸免,昔日功臣落得满门抄斩的结局。

6. 田布:将门之子承忠节,自尽明志谢军心

河北卢龙人田布,是唐朝名将田弘正之子,自幼随父征战,习得用兵之道。田弘正调任成德节度使后,被叛军杀害,田布受诏继任魏博节度使,肩负平叛重任。

他到任后,散尽家财犒赏士兵,誓要为父报仇。但魏博军素来骄横,不愿远征幽州叛军,加之粮草短缺,军中渐生哗变之心。田布多次劝说无果,深知军心已散,平叛无望,又不愿背弃朝廷,最终在军帐中写下遗表,陈述军中乱象并请求诛杀叛卒,随后拔刀自尽。唐文宗得知后追赠其为尚书右仆射,谥号“孝”,以表彰其忠节。

7. 曾布:变法骨干历党争,调和无果终贬谪

江西南丰人曾布,北宋官员,进士出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弟弟。他早年全力支持王安石变法,参与制定保甲法、青苗法等新政,还创立“息钱均摊法”,缓解民间借贷压力,因办事干练深受王安石信任。

变法派分裂后,曾布的立场逐渐转变,后因新旧党争反复沉浮。宋哲宗、宋徽宗时期,他两度拜相,试图调和新旧两党矛盾,却因各方反对而失败。最终因与蔡京政见不合,被罢相贬谪至岭南,晚年客居于润州僧舍,病逝时七十二岁。尽管仕途坎坷,他推行的保甲法在维护地方治安上曾获成效,百姓一度为其立碑称颂。

来源:文史汇观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