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农林大学全体师生回信殷切希望,继续深耕“三农”,发挥特色优势,不断提高办学治校水平,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农林人才,把更多好技术送到田间地头,为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农林大学全体师生回信殷切希望,继续深耕“三农”,发挥特色优势,不断提高办学治校水平,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农林人才,把更多好技术送到田间地头,为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今日秋分,我国迎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在莆田广袤的田野间,福建农林大学两位教授迎来科研与实践双丰收,在这个耕耘者专属的节日,写下生动的注脚。
旱地生金:破解沿海种植困局
秋收时节,秀屿区沿海旱地上,连片旱作节水抗旱稻随风轻摇,穗粒饱满,稻香四溢。8月底,由福建农林大学林文雄教授团队承担的“福建沿海旱作节水抗旱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项目再传喜讯——最新测产数据显示平均亩产达558.79公斤。这项创新技术已成功示范推广三年,累计面积超过3000亩,既破解沿海旱地种植难题,又保障了粮食安全生产。
林文雄教授(左三)在秀屿区指导旱作节水抗旱稻栽培
记者从秀屿区乡村振兴研究院了解到,旱作节水抗旱稻测产在埭头镇进行。按照农业农村部要求,专家随机抽取3块有代表性的示范片田块进行机械收割测产,经过严格的面积测量,脱粒称重、水分测定等环节,专家一致认为:旱作节水抗旱稻长势整齐一致,田间无明显病虫害,后期转色好。
林文雄介绍,旱作节水抗旱稻生产季每亩喷灌用水554吨—839吨,与常规水稻栽培每亩灌溉1167吨—2501吨水相比,节水52%以上,每亩节约能耗成本70元以上,应用在沿海旱地,能有效缓解区域农业用水矛盾,增强粮食供给能力。
秀屿区有旱地近16.2万亩,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76%,主要种植甘薯、花生、胡萝卜等旱作物。然而,单一作物种植容易造成土地连作障碍,使土壤环境恶化、病虫害加剧、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等。2020年起,福建农林大学林文雄教授团队以五四农场为试验田,开展旱作节水抗旱稻种植试验,并探索“旱作节水抗旱稻+”轮作、“旱作节水抗旱稻+大豆”间作等模式。福建农林大学3名博士生、4名硕士生、2名本科生入驻认领“责任田”,筛选适宜沿海旱地种植的作物。如今,曾经光秃秃的旱地,逐渐变得“金灿灿”“绿油油”。
科技赋能,秀屿区旱作节水抗旱稻获得丰收
为促进农田地力生产力协同提升,推动秀屿区粮食与经济作物协调发展,2023年起,林文雄教授团队指导莆田市绿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莆田市浓浓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莆田丰彩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采用“旱作节水抗旱稻-胡萝卜”轮作模式,充分利用胡萝卜种植已有的喷灌设施,巧妙地安排了作物茬口。此举一方面显著提升了下茬胡萝卜的产量和品质,每亩增产2吨以上;另一方面,增加了一季水稻的种植收益,筑牢了粮食安全防线。
秀屿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许胜武介绍,林文雄教授团队依托秀屿区乡村振兴研究院和福建秀屿旱作水稻科技小院,通过引进筛选适宜当地种植品种、开展栽培技术研发与应用,并在全区示范推广,推动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为我省沿海旱地农业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柚园提质:开出增产降本良方
金秋时节,仙游县度尾镇的文旦柚进入采摘销售旺季。漫山遍野的柚树挂满青绿果实,弥散浓浓柚香。
记者从度尾镇了解到,今年度尾文旦柚迎来丰收,产量预估6.8万吨,与去年相比增产20%。
文旦柚是莆田四大名果之一,度尾镇是莆田文旦柚主产地,有着“文旦柚之乡”美誉。2023年8月,福建农林大学与度尾镇签订校镇合作协议,成立仙游县文旦柚研究院,建立廖红教授工作室和实验室。
廖红教授(左三)在度尾文旦柚果场调研,对文旦柚产量和质量表示满意
“泥土酸化,柚树怎么长得好?”廖红记得,第一次踏进仙游度尾的柚园时,看到板结的土壤,满是担忧。她发现果农大量施用农家肥,忽略了硼、钙等元素补充。当某一种或者几种元素过量,而其他元素含量比较低时,裂果就会增加。
廖红带着学生,向果农传授农业技术。她开出“三季肥方”,指导果农在2—3月初施用促梢专用有机肥,5月中下旬施用壮果专用有机肥,12月施用促根专用有机肥。一年仅需3次施肥,无须再施用其他化肥。同时,经实验室反复实验,精准配比了硼与钙的比例,运用在田间。自去年度尾镇推广文旦柚专用有机肥以来,已带动920户文旦柚种植户人均增收7500元,合计增收2760多万元。
昨日,福建农林大学学生王寒雪向记者介绍,校镇合作以来,廖红带领科研团队多次前往度尾镇各文旦柚果场调研,选定红山、八一、县后、车垅等文旦柚果园开展试验。通过扎根式服务,运用“土壤改良用肥+调整施肥位置+果园生草+禁用除草剂”减肥减药种植技术,研制出文旦柚专用有机肥。去年,示范果园表层土壤酸碱度平均提升0.8,度尾文旦柚产量提高了30%,裂果率下降20%以上,效益提升了40%。同时,污染降低了,农药及化肥施用减少20%以上,果农用肥成本降低了40%。
度尾文旦柚提质又增产,果农采摘忙
“今年丰收节,廖红教授又来到度尾,调研今年文旦柚生长情况,并为今年测产做准备。”王寒雪说。
丰收的季节,廖红也收获了另一项硕果。前不久,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发布2025年“最美教师”名单,廖红成为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教师。仙游县度尾镇农技站负责人章德斌表示,廖红长期助力提升仙游度尾文旦柚品质,为农业发展提供指导。她用脚步丈量仙游土地,探索出“科技赋能+产业造血”的乡村振兴新模式,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果农实实在在的收益。(黄凌燕/文 蔡昊/图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编|郑文洁 编审|郑志忠
传播仙游声音·讲述仙游故事·展示仙游形象
来源:仙游报道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