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8月底,无印良品多地门店关闭的消息突然登上热搜,北京、上海、苏州、长沙……不少城市的门店陆续关门。这一幕让很多人不禁感叹:线下零售是不是“撑不住”了?
2025年8月底,无印良品多地门店关闭的消息突然登上热搜,北京、上海、苏州、长沙……不少城市的门店陆续关门。这一幕让很多人不禁感叹:线下零售是不是“撑不住”了?
但没想到的是,另一边,一批新品牌却在快速崛起。比如山姆会员店、胖东来、泡泡玛特、霸王茶姬等,不仅门店开得越来越多,有的甚至成了“旅游打卡地”。这背后其实说明了一件事:线下不是不行,而是“老路子”不行了。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电商增速首次跌破10%,比2023年下降了3.8%。电商增长放缓,反而给线下带来了机会,尤其是社区型、体验型门店,正在成为新趋势。
你会发现,消费者越来越不满足于“买个东西就走”,他们需要的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体验。线下零售的角色正在改变——不再只是卖货的地方,而是要变成体验中心、服务枢纽,甚至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对于传统门店集中关店的现象,中国社科院的张昊认为,这是实体零售行业进入调整期的集中体现。有的品牌方向调整,有的则是被强劲对手挤压,归根到底,是效率和竞争力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的谢莉娟教授也指出,消费者的需求没有消失,而是换了方式被满足。在网购、直播、社群等多种购物渠道的冲击下,那些效率低、体验差的门店自然被淘汰。
现在的消费者买东西,不再是看谁便宜,而是看“质价比”——价格不高,但质量得过关。他们信息掌握得比以往更全面,懂比价、懂产品,零售商要面对的,是一群“非常不好糊弄”的人。
一些聪明的门店开始尝试转型,比如谢莉娟调研的一家酒类店,开了一个小生活用品专柜,结果反响不错。为什么?因为它变得“贴生活”了。实体店如果能融入顾客的日常,自然会提高忠诚度。
现在很多品牌都在做“体验店”,比如智能家居门店,不只是展示产品,还能让顾客现场体验,提供专业咨询,线上下单更方便。这种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已经成为零售变革的主战场。
但谢莉娟也提醒,体验只是暂时的“过渡”,真正能决定门店未来的,还是商品本身的竞争力。说到底,货真价实才是王道。
老品牌关门,新品牌却在迅速扩张。比如山姆会员店,2025年中国区净销售额达58亿美元,同比增长30.1%;胖东来只有13家店,却做到了169.64亿元的年销售额;泡泡玛特上半年营收138.8亿元,同比暴涨204.4%;霸王茶姬全球门店数超7000家,还成功登陆纳斯达克。
这些品牌成功的共同点是什么?谢莉娟总结得很到位:高质价比、强品牌信任、精准选品、供应链稳定,还有一点特别重要——自有品牌开发能力。
以山姆为例,它的自有品牌商品比例非常高,通过控制产品质量和价格,赢得了会员的长期信赖。泡泡玛特和霸王茶姬则是在细分市场深耕,抓住了年轻人喜欢“情绪消费”和“悦己消费”的心理。消费者不只是买产品,更是买一种兴趣、身份和社交体验。
张昊也指出,未来的零售,一定是线上线下融合。线上提供信息广度,线下提供体验深度。尤其是在流量获取越来越贵的时代(阿里获客成本已从55元飙升到3569元),线下反而更具性价比。
谢莉娟总结了未来零售的四大关键词:技术、产品、服务、网络。门店要懂数据、做自有品牌、提供生活服务,还要善于用社交网络放大传播力。一个门店是否成功,不再只看地段,而是看是否真正“懂人”。
结语:
线下零售并没有“死掉”,只是进入了新一轮的进化。那些还停留在“坐等顾客上门”的门店注定会被淘汰,而那些愿意贴近生活、提升体验、强化商品力的门店,才有机会活得长久。
新旧交替还会继续,但机会也正潜藏其中。实体门店的未来,是和消费者一起“活”出来的。
来源:墨兰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