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上中国人民大学读本科、研究生、博士生,再到在香港理工大学工作和凤凰卫视当评论员,如果说有一本书对我影响最大,应该是哈佛大学傅高义教授的《先行一步:改革中的广东》,该书系统梳理了1978-1988年十年间在改革前沿广东所发生和开创的重大事件,探索如何由此引领中
上今日头条,看深度好内容。
从上中国人民大学读本科、研究生、博士生,再到在香港理工大学工作和凤凰卫视当评论员,如果说有一本书对我影响最大,应该是哈佛大学傅高义教授的《先行一步:改革中的广东》,该书系统梳理了1978-1988年十年间在改革前沿广东所发生和开创的重大事件,探索如何由此引领中国推动改革和对外开放。把中央的“特殊政策”、广东的“灵活措施”、香港、深圳与珠三角各地的互动关系和取得的成就从更高的维度系统地分析出来。
我是1994年接触到这本书的简版的,一读发现不过瘾,又去图书馆借了英文原版,可以说是一词一句地反复读了好几遍。突然顿悟,原来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可以这样做。以后我也出版了很多书,很多方法论是从此书潜移默化来的。
傅高义(EZRAF.VOGEL)1930年7月出生。他原来是日本通,他是对亚洲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最广泛影响的观察家之一。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下,他应广东的邀请到这里进行了为期8个月的田野调查。作为对中国一个省份进行如此广泛访问的一个西方学者,傅高义几乎走访广东的每一个市县,进行了数百次访谈,提供了广东这个处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的一项丰富、详尽、深入的研究,到今天为止依然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傅高义担任过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中心主任,是社会学家出身,精通中文和日文,被认为是美国罕见的对中日两国事务都精通的学者,在哈佛大学享有“中国先生”的美称。中国的重要嘉宾到哈佛大学发表演讲,经常能看到傅高义作陪的身影。
当1980年代末中美关系处于艰难时期之际,傅高义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有利于美国的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敦促美国政府恢复和中国的往来。这是学者向政府提供的政策建议。
在1990年代,我有机会到深圳、广州、珠海、东莞、佛山等地调研,参观企业,与各级政府官员和学者座谈,脑子里面不自觉对标的就是傅高义书中的内容。后来因为工作关系,广泛接触了一些广东改革开放初期的决策者和“灵活措施”的推行者,也得以向他们直接请教一些决策的过程。
1998年到哈佛大学开研讨会,记得吃午饭时就坐在傅高义教授旁边。大约是在2015年,在博鳌论坛直播,看到了八十多岁的傅高义教授,马上请他上了凤凰卫视,对他直接进行访谈,也算是把从他书中顿悟的方法论学以致用。
#以书之名# #头条深一度#
来源:朱文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