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时19分开启!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3 10:17 1

摘要:秋分,一个特殊的节气。它是一个收获的节气,秋分当天也是“农民丰收节”。它也是一个知天气冷暖的节气,过了秋分节气之后,气温转凉较快,北方部分地区已感到丝丝凉意。

秋分,一个特殊的节气。它是一个收获的节气,秋分当天也是“农民丰收节”。它也是一个知天气冷暖的节气,过了秋分节气之后,气温转凉较快,北方部分地区已感到丝丝凉意。

2025年的秋分,具体时间为9月23日2点19分04秒,农历八月初二。

“早秋分”无袄过冬

秋分,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民俗学者、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来华介绍,在二十四节气中,春分、秋分是一对,都是太阳直射地球赤道。这两个节气均扮演了几乎平分季节、阴阳、昼夜和寒暑的角色。

相较于其他年份,今年的秋分在时间上也有不同。从公历时间来看,每年的秋分一般在9月22-24日之间交节,今年是9月23日。

但从农历时间分析,今年的秋分就显得“早”了。查看过往的年份,秋分节气多在农历八月中旬,而今年由于存在闰六月的原因,秋分在八月初二就到来了,用老人的话说,今年是“早秋分”

在民间,关于秋分早晚与后续气候,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早秋分,无袄过冬;晚秋分,冰雪封门”

不过,这里需要明确的是,判断秋分早晚的标准并非是公历日期,而是看具体时间,民间有会把“酉时”(傍晚5点到7点)作为参照。

如果当年秋分出现在酉时之前,则为“早秋分”;如果在酉时之后,就是“晚秋分”。

比如2024年秋分是晚上8时43分27秒,在酉时之后,属于“晚秋分”。

而今年2025年秋分在凌晨2点19分04秒,按照上述标准,属于“早秋分”。

再结合“早秋分,无袄过冬;晚秋分,冰雪封门”的说法,或预示着今年冬季不会过于寒冷。

秋分天气

受高空槽影响

我市将再迎小雨天气

预计23日上午我市以阴为主

10时开始自西南向东北将有小雨

23时前后降雨结束

夜间还将有3-4级西北风

气温低迷

预计市区气温在22-17℃

北部地区最低气温仅14℃

24日晴朗天气回归

气温逐渐回升

周三至周五(24-26日)

市区最高气温将回升至26-28℃

周末两天(27-28日)

随着高空槽到来

天气以多云到阴为主

气温变化不大

未来一周天气预报

9月23日 星期二

上午:阴转小雨

下午到夜间:阴有小雨转多云

微风转西北风3-4级,22到17℃

体感温度23到17℃

9月24日 星期三

晴间多云

西北风3-4级转微风,26到17

体感温度27到16℃

9月25日 星期四

晴间多云

微风,28到19

体感温度29到17℃

9月26日 星期五

晴转多云

微风,28到19

体感温度30到18℃

9月27日 星期六

多云转阴

微风,27到19

体感温度29到19℃

9月28日 星期日

(工作日)

阴转晴

微风,28到18

体感温度28到17℃

9月29日 星期一

晴转阴

微风,27到19

体感温度30到20℃

“悬日”将在秋分日“上线”

日出或日落时分,当你不经意间抬头,一轮金色的太阳正好悬在街道尽头,或是高楼大厦之间,你会不会被惊艳到?9月23日,秋分,赏拍“悬日”正当时,感兴趣的公众,尤其是摄影爱好者不要错过。

何为“悬日”?顾名思义,就是悬在地平线上方的太阳。“这是一种自然现象,指的是特定日期的日出或日落时,太阳正好位于东西向街道的尽头,仿佛悬挂在地平线上。这一现象理论上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街道为东西向、且尽头地平线视野不受阻碍的城市中。”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文科普专家修立鹏说。

每年秋分日,拍“悬日”成为不少城市的街头一景。“拍摄点位尽量选择正东或正西的开阔街道,机位略高于地面;街道尽头最好有标志性的建筑物;建议采用长焦镜头拍摄;拍摄过程中要注意太阳光亮强度的变化,做好防护,谨防镜头受损。”资深星空摄影师王俊峰说。

拍摄‘悬日’不限于秋分日当天,只要天气晴好,秋分日前后的三四天内都可以进行拍摄,这几天太阳升起或落下的方位角变化都不大。”王俊峰特别提醒。

秋分三候

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

一候雷始收声:雷,二月阳中发声,八月阴中收声,入地则万物随入也。

二候蛰虫坯户:淘瓦之泥曰坏,细泥也,按《礼记》注曰:坏,益其蛰穴之户,使通明处稍小,至寒甚,乃墐塞之也。

三候水始涸:《礼记》注曰:“水本气之所为”,春夏气至,故长,秋冬气返,故涸也。

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众多小虫感知到天气的寒冷,开始在穴口用细土垒一小高堰穴藏起来了。

秋分习俗

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是个美好的节气,天气微凉舒适,宜活动,民间自然就多了许多秋分习俗。

中秋诗意浓,月下寄相思

Mid-Autumn Festival

抬头仰望,那轮皎洁的明月,如同镶嵌在深蓝天幕上的明珠,静静地洒下银辉,照亮了每一个归家人的路。无论身在何方,心中那份对家的眷恋,都随着这轮满月,变得更加浓烈。

竖鸡蛋

“秋分到,蛋儿俏”。每年“秋分”之际,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游戏。玩法确简单且富有趣味: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轻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试试你第几次便能成功竖蛋?

秋祭月

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由于月宫中的嫦娥是位女子,因此有了“惟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即民谚所说“男不拜月”的传统。

吃秋菜

岭南地区,昔日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一种野苋菜。采回的秋菜一般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在南京,则流行吃“桂花鸭”,用普通的盐水鸭,以桂花卤入味。

添秋衣

自此,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了凉爽的秋季,昼短夜长越来越明显,昼夜温差逐渐增大,幅度将超10℃,且雨水开始频繁,雨水量一般不会很大,但雨水的到来也会使天气变得寒冷。农谚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好穿棉”,因而要注意保暖,及时添秋衣。夜晚睡眠盖好被子,小心腹部受凉。

品秋蟹

秋分时节,蟹肉肥美。螃蟹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但螃蟹性寒,切勿大量食用。

送牛图

所谓秋牛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秋分防病

秋分之后,昼夜温差加大,气温逐渐降低,气候总体较为干燥。中医专家认为,秋分时节,人们养生防病应注重防秋寒、润秋燥。

不可盲目“秋冻”

古人云:“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心身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姜默琳说,根据中医理论,秋分正是阴阳交替之际,阳气收敛,阴气渐长,因此,养生应注重秋季“收”的特点,收敛阳气,滋阴润燥,使机体保持阴阳平衡。

“进入秋分节气后,气温进一步下降,昼夜温差较大,增减衣物不可‘用力过猛’。”姜默琳说,可采用“洋葱式穿衣法”,根据一日内气温变化逐层增减衣服,从而避免早晚受秋寒、中午出汗多。另外,儿童、孕妇、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人群容易受寒感冒,应注意保暖,不可盲目跟风“秋冻”。

防寒还要防“凉燥”

除了防秋寒,还要避“凉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生殖中心副主任医师韩强介绍,干燥是秋季的特点,但秋分之前暑热尚存,多为温燥,秋分之后寒气加重,以凉燥为主,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他说,秋分时节晨起可饮用一杯温开水以滋阴润燥。

秋分饮食“少辛增酸、适量食甘”

饮食应以“少辛增酸、适量食甘”为原则,可选择梨、苹果、桔子、荸荠等食物。百合具有润肺止咳、凝心安神的效果,尤其适合这一时节食用。

秋分之后“适劳逸”“慎起居”

此外,秋分节气里宜“适劳逸”“慎起居”。专家提醒,秋分之后,运动量不宜过大,切勿大汗淋漓,以防耗伤阳气;可选择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医传统功法或慢跑、散步等轻柔和缓的运动,以周身微微出汗、不觉疲惫为度。同时,这一时节早卧早起,有助于保护体内阳气,以使精力充沛。

秋分养生

夏秋季节更替,气候变化迅速,秋天也被称为“多事之秋”,要做好“补夏季亏损,储冬季所需”,秋分养生要注意“六个一”:

一盆泡脚水

防寒护肾

寒气一般都是从脚底侵入。热水泡脚可以起到舒筋活血、缓解疲劳的作用。一般40摄氏度左右的水温即可。

也可加入一些中草药,具有温经作用的有:透骨草、川椒、干姜、桂枝;有活血通脉功效的有:红花、当归、鸡血藤、艾叶。不同功效的中草药可搭配使用,一般来说,每种选用10克即可。

一件背心

护腰暖腹

对于老人和孩子,或者有胃病、宫寒的女性来说,秋季不妨贴身穿一件背心,出门的时候可以穿一件坎肩或者马甲,护住腰腹部。

一个动作

调脏通腑

每晚睡前可以将双手搓热,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36次,揉脏腑则气血经络皆动,脏调腑通诸病消。

一杯六汁饮

缓解燥咳

入秋空气干燥,秋风更凉,易出现咳嗽,嗓子干痒等症状。若皮肤干燥、阴虚燥咳,可以榨点“六汁饮”喝。

取雪梨1个(去核),鲜藕、荸荠、白萝卜、甘蔗、鲜百合各30克,榨汁后混匀食用,每次喝30毫升,每天2~3次。但是如果是受凉咳嗽,应多吃山药、冬枣、莲子等食物。

一碗枣仁粥

调整睡眠

随着秋燥愈加明显,加上万物的萧肃凋零,人就容易出现失眠或睡眠质量下降的情况,所以秋分时节最重要的养生功课就是调整睡眠,推荐一个好睡安眠方。

用捣碎的酸枣仁和小米一起熬成粥,或者直接把酸枣仁用搅拌机打成粉,睡前用开水冲服。喜欢吃甜食的话,还可以加入少量的蜂蜜。

酸枣仁性平、味甘酸,有宁心安神、养肝的作用,专治心脾两虚、肝火旺盛、阴血不足导致的虚烦不眠、惊悸怔忡等症,被称为“安神助眠果”。睡前喝上一碗,连着喝上一段时间,就能帮您提高睡眠质量。

一碗羊肉汤

温补活血

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有活血养血的功效,是中医常用的补血药,生姜能把身体里多余的湿寒除掉。羊肉性质湿热,可温中补虚。

取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把羊肉熬烂,放红糖,再稍炖下即成。

来源:天津广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