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背道而驰,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圈会走向解体吗?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3 10:22 1

摘要:熟悉历史的朋友应该对“盎格鲁—撒克逊”一词不陌生。这一概念在1850年的法国就已盛行,指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五个以盎格鲁-撒克逊民族为主体的国家。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圈并非一个正式的法律或政治实体,更多的是一种基于共同历史、语言、文化和战略利益的

熟悉历史的朋友应该对“盎格鲁—撒克逊”一词不陌生。这一概念在1850年的法国就已盛行,指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五个以盎格鲁-撒克逊民族为主体的国家。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圈并非一个正式的法律或政治实体,更多的是一种基于共同历史、语言、文化和战略利益的松散文化—政治联盟。

英国是盎格鲁—撒克逊文化的核心地区,英语和许多盎格鲁-撒克逊的传统都源于此,当然现在龙头老大地位已经被美国所取代。

美国在文化、语言和法律体系上都深受英国影响,因此也被认为是盎格鲁—撒克逊国家,现在是盎撒盟盟主。

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三国都是英联邦成员国,在文化和政治上与英国保持着密切联系,因此被认为是盎格鲁—撒克逊国家。

盎撒盟的具体外在表现形式是“五眼联盟”,由上述五个盎格鲁—撒克逊国家组成的情报联盟,性质属于情报共享联盟,起源于二战后,正式形成于冷战时期,成员国之间共享情报、技术和资源,进行情报分析和合作。它们都属于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圈,拥有共同的语言、历史和文化背景,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上具有相似的价值观,这是他们合作的核心要素。

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圈的主要特征有:

共同的语言与文化底色:英语是这些国家的首要语言,这不仅便于沟通,更承载了共享的文学、历史记忆和文化符号(如《大宪章》、普通法传统、《权利法案》等)。许多重要的文学经典,如古英语史诗《贝奥武夫》,也源于此。

相似的政治与法律传统:这些国家普遍奉行代议制民主,强调法治(Rule of Law)、个人自由的保障,以及对政府权力的限制。其法律体系多建立在普通法(Common Law)基础上,注重判例和程序正义。观念上推崇“小政府”和自由市场。强调个人权利、自由和自治。其社会基于契约关系,法治精神贯穿政治(议会制)、经济(资本主义)和社会生活,强调规则的透明性和公平性。

扩张性与全球影响:通过大航海时代、殖民主义和工业革命,盎格鲁撒克逊文明主导了全球化进程,英语成为全球通用语言,文化与制度输出广泛。

实用主义与创新:盎格鲁撒克逊文明在科技(工业革命、互联网)和经济(自由市场)上展现了强大的创新能力,强调竞争与效率。

擅长搞以海制陆、离岸平衡:盎撒国家环绕亚欧大陆,构成联通北美大陆东岸、亚欧大陆西岸和南太平洋的“战略倒三角”,将亚欧大陆包围其中。英国是岛国,孤立于欧洲西边,避免了很多欧陆的纷争。历史上,英国最担心的就是出现能够统领欧洲大陆的内陆霸权,因此在外交上大玩离岸平衡。法国强大时,英国就参与反法联盟。德国强大时,英国就联合法国等欧洲国家制衡德国。

美国是“放大版英国”,在外交上部分继承了英国衣钵,为维持世界霸权大搞“离岸平衡”,比如在欧洲联合欧盟极力打压俄罗斯。尽管俄罗斯也曾经想加入西方阵营,但美国坚决不接纳。

近年来,美国出于制约中国的目的,试图将“盎撒集团”打造成以海制“中”的核心圈。2021年,美、英、澳宣布组建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美国国安委印太事务协调员坎贝尔直言,“澳英美联盟”针对的就是中国。

强大的全球影响力:这些国家在全球经济、科技(掌握诸多领域制高点)、金融和媒体传播方面占据主导地位。英语的霸权地位也使得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圈的价值观和叙事拥有强大的全球传播能力。目前,5国掌握着全球科学技术和工业技术各个领域的制高点,掌握世界主要海洋要道。

宗教自由和世俗自由的结合,最终成为盎撒圈的核心信条,也成为盎撒圈民族身份认定的关键标志,以《圣经》为基础的新成为识别盎撒圈民族身份的关键。

按照社会学和人类文化学的分类,全球历史上先后出现过几大文化圈,例如盎撒圈、北欧日耳曼圈、拉丁圈、伊比利亚半岛圈、斯拉夫圈、伊斯兰圈、和东亚儒家文化圈。

在现存的几大文化圈中,盎撒圈无疑是当今世界的强势主流圈。相较于中华文明的集体主义和中央集权,盎格鲁撒克逊文明更注重个体自由和分权制衡。相较于阿拉伯文明的宗教驱动,盎格鲁撒克逊文明更世俗化,宗教(基督教)虽有影响,但多被限制在私人领域。

按照某种观点,现代世界是“西方奇迹”的产物;而在很多人眼中,这种“西方奇迹”更准确地说,应该是“盎格鲁—撒克逊奇迹”,首先是英国,继而扩展至全体继承盎格鲁—撒克逊政治文化传统的国家集团先后迈过了现代性的门槛,彻底改变了全球面貌。

“盎撒集团”看似是坚不可摧的宗教、政治、经济、军事同盟,现在慢慢出现了分裂乃至解体的趋势,其中最主要原因就是各成员国人口构成的变化和由此导致的价值观的变化。盎撒国家多以移民立国,近十年来,人口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盎撒民族主体地位深受冲击,国内种族矛盾不断激化,种族多元文化一直在削弱盎撒国家内部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一点突出表现在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圈的母国英国身上。英国现在正迅速伊斯兰化,有人悲哀地预测,也许两三年后,英国会出现一名穆斯林首相,而美国副总统万斯则直截了当地说英国可能是首个拥有核武器的伊斯兰国家。日前,英国不顾川普再三地耳提面命,决然承认巴勒斯坦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迅速跟进,“五眼联盟”去其三,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圈解体”目前是一个理论上的推演,但其潜在影响将是深远和全球性的:

国际权力格局重组:目前相对集中的西方影响力可能碎片化,全球可能会出现多个力量中心,国际秩序可能进入一个更加多极化但也更不确定的时期。

经济与科技合作受挫:核心五国间紧密的经贸往来和高技术合作可能减弱,全球产业链和科技创新节奏可能因此受到影响甚至面临中断风险。

安全体系演变:像“五眼联盟”这样的独特情报和安全合作架构可能弱化或转变,这会影响全球反恐、网络安全等领域的国际合作方式。

文化影响力的变化:英语的绝对主导地位可能受到更多挑战,全球文化传播格局可能更加多元化,但同时也可能失去一个目前被广泛使用的国际交流工具所带来的便利。

简而言之,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圈短期内发生突然的、形式上的“解体”可能性较低,其深厚的基底提供了相当的韧性。然而,它也确实站在一个十字路口。这个圈子能否维持其凝聚力和影响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能否妥善处理内部的社会矛盾和认同危机,能否调整心态适应一个多极化的世界,并与其他国家,包括新兴力量,找到新的相处之道。

来源:夜读社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