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在盐碱地里养海鲜,谈何容易?2014年前后,为了破解水质不稳定、养殖周期短等难题,在当地农业部门的牵头下,蓝湾公司携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我们通过水质调配系统模拟海洋环境,并采用全封闭循环水系统,配备生物滤池、蛋白分离器等先进设
时下,贺兰县常信乡稻田阡陌纵横、水中鱼蟹肥美。昔日白茫茫的盐碱滩,处处是丰收在望的景象。这一蜕变,源于“以渔治碱”的创新实践。
“十多年前,听说我要在宁夏养海鲜,亲戚朋友都觉得是天方夜谭。”9月21日,宁夏蓝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强佐成回忆道。
南美白对虾幼苗。
要在盐碱地里养海鲜,谈何容易?2014年前后,为了破解水质不稳定、养殖周期短等难题,在当地农业部门的牵头下,蓝湾公司携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我们通过水质调配系统模拟海洋环境,并采用全封闭循环水系统,配备生物滤池、蛋白分离器等先进设备,实现水温、氨氮、含氧量等关键指标的24小时监控,使单位产量较传统养殖提升40%以上。”强佐成介绍,公司还成功探索出“三池两坝”生态治理技术,不仅实现了养殖尾水的循环利用和零排放,还将养殖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反哺农田,形成了“林-渔-田”立体循环。
宁夏蓝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养殖车间。
实践证明,“挖塘降盐、以渔治碱”是解决盐碱地治理过程中洗盐排碱的出路。“本地化的海产品市场反响如何?”面对记者的疑问,强佐成介绍:“以南美白对虾为例,盐碱水养的虾风味独特,肉质鲜甜又不失淡水虾的弹性。现在这种‘以渔治碱’‘海鱼陆养’的模式已在全区多地推广,亩产效益较传统农业提升三倍以上。”
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地处宁夏引黄灌区下游,地势平坦低洼,耕地面积约8.89万亩。其中,“盐碱双高”的盐碱化耕地约占当地耕地面积的六七成,粮食产量不到正常田块的一半,严重制约着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发展。
“我们不断试验探索出采用棚塘接力的模式养殖水产品。”石嘴山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先将种苗放在温棚里养殖,等温度适宜的时候再将其放到塘里生长,此外,通过打造高位池,用水泵将地下盐碱水抽到高位池里面进行养鱼,利用土地种植水稻,形成了盐碱水利用的封闭循环。
“我们采用国内领先的仿真海水循环技术,配合12类传感器实时监测水质,节水率达60%。”大武口区星海镇枣香村工厂化养虾基地负责人魏千顺说,首批虾苗已经上市,预计全年产量可达40吨,还能为村民提供20个岗位。
这座投资630万元的现代化车间,是石嘴山市七个重点推进的生态渔业项目之一。目前石嘴山生态渔业重点项目已完成投资5300万元,正全力推动预制菜、螺旋藻、鱼子酱三大精深加工板块协同发展。
宁夏“海鲜”产量已位居西北第一。
当下,宁夏正书写着盐碱地治理与渔业发展的新篇章。“我们将以品种优新、模式创新为主攻方向,推进优新品种扩量增收,建设海鱼陆养、盐碱地渔业和鱼菜共作产业基地,力争优新品种产量增长12%以上,渔业面积达50万亩以上。”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说。(宁夏日报记者 李昊斌 文/图)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