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穴一苗栽进春天里!天柱4万亩辣椒田勾勒全产业链新图景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9 12:36 1

摘要:天柱县白市镇汶溪村辣椒种植基地的塑料大棚泛着银光,基地负责人唐建国蹲在刚翻整的田垄旁,粗糙的手掌正比量着滴灌管道的间距,水珠顺着黑色软管滑落,在新覆的地膜上溅起细碎的光斑。

四月,春风和煦,暖阳高照。

天柱县白市镇汶溪村辣椒种植基地的塑料大棚泛着银光,基地负责人唐建国蹲在刚翻整的田垄旁,粗糙的手掌正比量着滴灌管道的间距,水珠顺着黑色软管滑落,在新覆的地膜上溅起细碎的光斑。

“现在移栽最是时候,你看这苗,茎秆硬实得能支起筷子。” 唐建国指尖轻点一株刚入土的辣椒苗,两片子叶正沾着晨露舒展,根部的泥土被小心捏成圆锥状,护着脆弱的根系。

铁锨掀翻黄土、手掌播撒肥料、地膜拉成笔直……这片50亩示范基地里,20余名工人正弓着腰,以“一穴一苗”方式将辣椒苗栽进春天里。

“传统种植靠天吃饭,现在大棚就像给辣椒盖了‘空调房’。”起身时,唐建国膝盖处沾满细碎土粒,他指向远处的大棚告诉记者,“深翻30厘米,施足腐熟农家肥,再配上滴灌和水肥一体化,亩产鲜椒比老法子多收两倍。”

谈话间,一辆载着穴盘的三轮车驶过,车上的辣椒苗叶片油亮,在春风里轻轻摇晃,像是在与大地打招呼。

顺着蜿蜒的村道往西11公里处,渡马镇湾场辣椒育苗基地的大棚里,湿热的空气裹着青草香扑面而来。

棚内,技术员杨秀春戴着白手套,指尖捏住一株辣椒苗轻轻上提,根系带起的基质呈完整的圆锥状。他满面春风地说,“看这根须,比头发丝还密,炼苗7天后移栽,成活率能达95%以上。”

1.5万亩订单育苗在这里孕育,50多天的精心培育让穴盘里的线椒和朝天椒苗长到13公分高,四片真叶托着嫩黄的芯芽,在补光灯下泛着光泽。

“陈老板,这批苗啥时候能拉走?” 正在修棚的村民王大姐直起腰,额角的汗珠顺着晒黑的脸庞滑落。湾场基地负责人陈新贵翻看手中的记录本,塑料大棚的天窗正被徐徐打开,阳光斜切进来,在他身后投下长长的影子。

“炼苗第3天,再晒3天太阳,等叶片稍微发皱就差不多了。” 他指向大棚角落的温度计,红色液柱稳稳停在22℃,“白天通风降温,晚上盖膜保温,这样经得起风吹日晒。”

政策春风,早已吹暖了田间地头。

在石洞镇汉寨村,辣椒种植户龙昌松蹲在自家田埂上忙碌,他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去年种植辣椒30亩,挣了20万;今年继续扩大规模,县里、镇上的技术员每周都来,教我们看苗情、防病害,不愁种不好。”

像龙昌松这样的种植户,在天柱县有6800多户,他们的田地里,或弯腰侍弄幼苗,或调试滴灌设备,或规划新的种植计划……

从育苗到移栽、从技术到政策,天柱县的辣椒产业正织就一张细密的增收网。

在汶溪村初加工车间,合作社负责人刘元清正擦拭着设备上的灰尘,崭新的烘干正蓄势待发。据其介绍,2024年,他共收800吨鲜椒,烘干后能卖200万元。 “现在订单签到了湖南、广东,保底收购价每斤2.5元,大家再也不用担心销路。”

“今年,全县将种植辣椒4万亩,目前辣椒苗已被分发给各乡镇(街道)的种植户手中。” 天柱县辣椒产业专班副班长杨胜海告诉记者,天柱县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市场拓展等措施,持续推进辣椒产业升级。2024年,全县种植辣椒4万亩,产量达6万余吨、产值近3亿元。

而该辣椒产业规划版图上,辣椒种植区正以凤城、白市、渡马等乡镇(街道)为核心向周边辐射,深蓝色线条正勾勒出深加工产业链的清晰轮廓。未来,这里将引进泡椒、剁椒等生产线,让小辣椒从田间走向餐桌,从初级农产品变身高附加值的调味品。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石含开

编辑 余光燕

二审 安通

三审 熊诚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