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负荷:一个新的预测指标和干预靶点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9 11:17 1

摘要:房颤负荷较低与卒中及心力衰竭风险降低相关:与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患者(卒中发生率3%/年)相比,设备检测到房颤且低负荷(卒中发生率1%/年)的患者在不使用抗凝治疗时卒中风险更低。阵发性房颤患者卒中发生率居中(2%/年)。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并非一种二元性疾病特征。

技术进步使得对许多患者进行长期心律监测并评估房颤负荷成为可能。这些技术已被用于检测和监测房颤。

本综述阐述房颤负荷与临床结局的关系,以及降低房颤负荷的潜在效应。

房颤负荷较低与卒中及心力衰竭风险降低相关:与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患者(卒中发生率3%/年)相比,设备检测到房颤且低负荷(卒中发生率1%/年)的患者在不使用抗凝治疗时卒中风险更低。阵发性房颤患者卒中发生率居中(2%/年)。

降低房颤负荷的干预措施可改善患者预后:对近期诊断房颤合并心血管合并症的患者,早期心律控制可减少包括卒中和心衰在内的心血管事件。

对于合并心衰的房颤患者,早期心律控制和房颤消融术(这些降低房颤负荷的干预措施)可减少死亡率和心衰事件。

当前技术已能在临床中量化房颤负荷,这为诊疗带来新机遇与挑战。尽管证据仍有限,现有数据已提示降低房颤负荷可作为治疗目标。

除抗凝治疗和心血管合并症管理外,降低房颤负荷正成为新的治疗方向。

未来研究需明确与卒中及心衰风险相关的临界房颤负荷阈值,同时需要严格验证负荷量化技术以推动领域发展。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24) 45, 2824–2838

来源:程中伟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