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说研究物质的属性的学科是理科,研究人的属性的学科是文科。现实里除了物不就是人么?理科文科是如此的非此即彼么还是说现有的一些人认知有问题?
下面先来谈谈三个词的基本含义,它可能跟我们今天定义的有些不一样仅供参考:
小文小理——小学
大文大理——大学
天地人之学——至学
今天的国家教育所进行的教育以人的全面成长来说实际上是小文小理而非大文大理。
甚至于说文理分科只是根据短期内表现出来的能力决定的并不是实际的情况。
如果说研究物质的属性的学科是理科,研究人的属性的学科是文科。现实里除了物不就是人么?理科文科是如此的非此即彼么还是说现有的一些人认知有问题?
现实里除了学校的教育外在生活里对于此类文理层面好像实际涉及的不多。家长并不觉得对于自然特此会增强对于理科学习热情。至于说人的文科恐怕也不是一开始文科生学习的内容。因为脱产者根本看不出来什么东西,能够亲切感知的其实是父母。
现有的某些文科教育以及理科的选用方式怕是有一些问题。文科的三观教育现实有教么?所谓的三观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是不是有用?
人在不同年龄所适用的教学方法是不同的。我们可以说在初期早期是价值观灌输但是在即将进入社会可不是如此了而是要教授格物致知的本事。甚至于说更大的维度的教育:
创书立说。
现实世界的信息是浩渺的,现实人因为前面时间选择导致后面路径的选择是有限的。以持久与稳定性来说可能自己有一门职业与兴趣爱好那就已经算不错了,就等长久时间的积淀了。
只不过现实里教育可不见得是此情况甚至于侧重的方面也跟有些人想的不一样。
我们说三观是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如何看待价值观这个概念?
现实里他人的认知未必就是对的,那么他们以自己并非全知的认知做出的价值观是对是错?
如果以果溯因确实是有一套相对应的价值观宣传。但正因为无知者无知如果他们在年轻年龄时经历多价值观输出甚至于错误价值观输出,在脱产以及不能格物致知情况下不出问题的概率有多大?
后者的错误价值观指的是就像类似于台湾那类偏向于另类的殖民主义教育。在人生轨迹限定的情况下他们能看破谎言的概率有多少?
我们说:
价值观<思想学说<世界观
这三者前面都是有前缀的。我们现实里听说方法论世界观,还很少听说什么价值观思想学说的。毕竟你要是没有现实依据思想学说不是歪理邪说么?
现实是理科的思想学说与文科的思想学说的难以得看设定范围与研究对象。
低级的话文理科思想学说差不多,中级的理科的思想学说比文科更容易,高级的理科文科学说差不多。
为什么如此说?
因为这里中级指的是社会实践,现实里文科生可没那么多就业机会。其次对于人的了解的作用有些时候并不一定想的那么大。你没改变世界的力量推动世界发展,问题本身恐怕也是解决不了。
理科的思想学说更偏向于单元性的研究报告,以更宏大的视野的话恐怕要学习物质分类。
这也就是说未见得什么实验都做而是要有一个基本的大概认知。
我们说教育要注意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我们理解的大人多是社会实践后世界观有成长高认识的人。
大人与大人还有不同,有的人只是具备不同视角能够有一定认识但是未必是成体系化的认识水平。那么相对来说这个思想学说素质的培养也许需要注意一下。
这里不是说只要写书就厉害而是让人们大概了解写书的流程以及书中内容的由来。现实里的公知不还是早早的立说但实际水平实在是不行。即便如此有些时候也会哄骗到一些年轻人,究其原因在于年轻人不会写书而公知有人帮。
在会与不会之间有些年轻人容易产生错觉。好像只要会写书的内容就一定好,写书的人就一定牛。实际上现实并非如此。可能非得年轻人人人做执笔者有了相对感受才会有所改变。
现实里的实际研究往往是方法论世界观得出一部分思想学说。对于方法论的完善那么思想学说也就得到完善。他人或书籍所谓的价值观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以人的话语来说,有客观认识也有客观不了解的地方,有以客观认识推导的主观推测,另外就是有情绪化的地方。
那么思想学说的建立有什么原理?
初始方法论→初级世界观→初级思想学说→分析初级思想学说的实际对象范围→与现实世界对照观察分析未观察的对象以及自己写的东西是否合理→补充→当对象完成后基本构成相对应的方法论世界观(思想学说)→分析方法论的局限性→思想学说的进一步完善→多方法论学说的融合→至学
低中高素质培养是纵向维度,多学科人才培养是横向维度。纵向维度培养的是大学,横向维度培养的是大学后的至学。
前者是思想学说素质培养,后者是超级人才素质培养。这么解释是否可以理解?
前者提的是现有的教育不足的问题当然可能单纯的学校教育是没法满足的需要社会教育补充,后者则是至学方式。
低中高不同阶段的过渡可能也是需要进行一定的教育方法的。
这里的低指的是小到高,中指的是大学到社会,高指的是后续成长了。
语文与数学可能念做中文与术数更好写。它们作为其他学科的基础学科还是起到很大作用的。其次中文与术数互相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图像思维与逻辑思维的转换关系。
术数偏向于定理,这个中文嘛特别是文章的编写恐怕比有些人想的重要。毕竟它代表着一个人的思想连贯性。一开始是学认字,然后是组词含义,后面是造句读诗写日记,看图说话阅读理解写文章。
这也就是说虽然其他方面也考验能力但最终文章是大面上要具备的能力。只不过很多时候中文是需要题目或者说观察对象的。
文科观察物质现象,理科探究物质本质与运行规律。那么文理科真的那么二元对立么?
这个中文的作文是应该作为考察对象记录下来的不管是学校还是说家长。可能还有很多人没注意。但实际上尽管是脱产者但相对来说以主观感受写对观察对象的文章也算观察,虽然不一定准。
那么就是说如果题材选的还行的话,不同年龄的作文合集最终合在一起会形成一个基本的对社会不同对象方方面面的观察。已经算是一门初级思想学说了,虽然说主观性很多。
今天的人对于写书的人的崇拜还是有些多了。很大原因在于不是那么了解自己其次不管是学校还是老师对于这方面的画龙点睛的事恐怕是没怎么注意的。就差最后一下就是忘了。
以小文小理谈现有教育局限,以大文大理大学谈大学与社会的实践以及这个学子的素质培养。以至学谈教育者最该做的事。
以现实人们或者说互联网感知到的状态谈谈自己对于教育的一些看法仅供参考。
那么本篇文章就写到这里,谢谢观看。
来源:记录者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