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不要傻傻的播后等雨,一定要造墒播种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3 09:36 1

摘要:播后等雨,就是不管地是干燥的,先播种下去,然后等老天下雨来灌溉土壤提高墒情。好处是省水省事,坏处是一切听凭天意,没来水就白种。而如果来水晚了,大蒜十有八九也被闷死了。

我们都知道,种大蒜,土壤必须要保持湿润,于是就有了两种播种的方案,一个是播后等雨,一个是造墒播种。

强烈建议所有种蒜的人,如果不是穷得揭不开锅, 一定要造墒播种,不然大蒜会闷死在土里。

所谓“土壤墒情”,就是土壤水分多不多,种大蒜,墒情必须要高。

播后等雨,就是不管地是干燥的,先播种下去,然后等老天下雨来灌溉土壤提高墒情。好处是省水省事,坏处是一切听凭天意,没来水就白种。而如果来水晚了,大蒜十有八九也被闷死了。

造墒播种,就是人为提高土壤水分,播种之前,灌溉、洒水,先润土再播种,这样墒情才非常好。几乎没有坏处,许多农人都是这么干的。

问题来了,既然播后等雨远远弊大于利,为何还有人选它。其实,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

过去,我国农业条件不好,缺水是一个,人营养条件跟不上农活血汗也是,很难家家户户造墒播种,只能到了季节,硬着头皮播种,寄希望老天下雨,拯救大蒜。

但是,现在条件不一样,没必要播后等雨。现在还坚持这么做的人,往往出于三种心理。

第一个是赌博心理。心想着,万一过几天下雨了,不就省了很多力气跟钱?反正,下雨了就赢,不下雨就认。第二个是懒人心理,知道造墒播种好,但嫌麻烦,不想费那个劲,然后随便找个什么“天气预报”“经验判断”的借口,敷衍过去。第三个是守旧传统。时至今日,不少贫困地区的农民,还守着上世纪的传统,后代也不明所以地跟随。尽管水是不缺了,但是不舍得,换言之穷怕了。

总而言之,时至今日仍坚持播后等雨,不是认知的问题,是心理的问题。如果真的为了收成着想,一定要造墒播种。明白了这点,下面分享几个造墒播种的方法。

造墒播种的三种方法

首先要明白,造墒播种,本质就是让土壤变湿,再通俗点,就是给水。有几个给水方式,不会破坏大蒜长势,出芽受损率降到最低。

1.沟灌造墒

整地做畦后,直接在畦上面开一条沟,也就是把畦一刀两断,接着引水入沟。水流冲刷过去,土壤都得到了浸润。有条件的,可以用挖掘机开沟,条件有限或者种植规模小的,用锄头即可。

2.洒水造墒

可以用盆或者瓢装满水,泼洒到土壤里,桶也可以,但是现在用的最多的,是买一个长长的水管,连接水龙头,四处喷洒。虽说这个方法洒水没那么均匀,但胜在方便,懒人再懒也找不到借口了。

3.设备造墒

现在很多农田,中间会安装喷灌设备,像机关枪一样喷洒水,到处旋转到处喷,效率很高。也有操纵无人机,机身上放水,一边飞一边洒水。这个方法成本较高,对老农人来说有点华而不实,不过新农人可以玩玩。

总之,随时代发展,播后等雨早已成为过去式,本不应该存在于现在。对种大蒜而言,水为第一,肥料次之。墒情不好,谁都拯救不了大蒜。所以,造墒播种才是种蒜真正核心。

来源:小农民挖穿地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