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58岁,和退休金8000老干部搭伙3月倒贴养老本,我摔门就走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9 11:39 1

摘要:我隔壁单元住着个李婶儿,今年58岁,三年前她家老张突发心梗走了。那天半夜救护车呜呜响的时候,整个小区都听见了。打那以后,李婶儿就跟变了个人似的,原本天天在院子里跳广场舞的欢快老太太,现在连门都很少出。

人活到六七十岁,要是老伴先走了,这日子该怎么往下过?

我隔壁单元住着个李婶儿,今年58岁,三年前她家老张突发心梗走了。那天半夜救护车呜呜响的时候,整个小区都听见了。打那以后,李婶儿就跟变了个人似的,原本天天在院子里跳广场舞的欢快老太太,现在连门都很少出。

我有次在菜市场碰见她,她正蹲在菜摊前头挑萝卜。太阳晒得她后脖颈通红,手里攥着个皱巴巴的布袋子。"老张在的时候啊,最会挑这种水萝卜。"她突然抬头跟我说,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萝卜缨子,"他说带泥的才新鲜,你看这萝卜..."话没说完,手一抖,萝卜咕噜噜滚到下水道边上去了。

儿女都在外地,大儿子在广州当程序员,女儿嫁到成都开美容院。去年春节,儿子非要接她去住。结果在高铁站等车那会儿,儿媳妇发来条语音:"妈您把降压药带齐了,别回头又说我们照顾不周。"李婶儿愣是把车票退了,转头去超市买了袋速冻饺子当年夜饭。

要说李婶儿缺钱倒也不是,老张留下的存款加上她自己2000块的退休金,在咱们这小城足够过得滋润。可她就是闲不住,去年开春在社区家政中心登了记。你猜怎么着?第一个雇主就是退休的中学王校长,独居在城东教师新村,每月给4500请人做做饭、收拾屋子。

刚开始那叫一个顺当。王校长戴着金丝眼镜,说话慢条斯理的,书架上一排排都是教育类的书。李婶儿每天变着花样做淮扬菜——老张生前最爱吃大煮干丝。有天收拾书房,发现王校长也在看《汪曾祺谈吃》,俩人就这么聊开了。

"小李啊,要不咱们搭个伴?"有天擦桌子时,王校长突然冒出这么一句。李婶儿手里的抹布"啪嗒"掉地上了。她想起老张走后的无数个长夜,想起女儿视频时总说"妈您该找个说话的",想起上次晕倒在卫生间差点没爬起来...

可等真搬到教师新村,日子就变味了。王校长说工资卡在女儿手里攥着,每月就给他留2500生活费。"咱们都一家人了,钱不钱的..."这话李婶儿听着耳熟,去年社区普法讲座里,律师刚讲过这种套路。

更糟心的是王校长那两个闺女。大女儿在银行当经理,每周末雷打不动带着双胞胎来蹭饭。小女儿教钢琴的,倒是讲究,进门先掏湿巾擦三遍椅子。那天李婶儿做了四喜丸子,小女儿夹起来闻了闻:"李阿姨,这肉馅是不是菜市场东头老刘家的?他家绞肉机从来不洗的。"

最让李婶儿寒心的是上个月。王校长过七十大寿,两个闺女说要办家宴。李婶儿凌晨四点就爬起来发海参、炖高汤。结果开席时,大女婿举着手机直播,镜头特意避开忙得满头汗的李婶儿:"看看,老爷子七十大寿,都是我们姊妹俩张罗的。"

那天晚上收拾完二十三口人的碗筷,李婶儿在厨房发现王校长藏着的存折。好家伙,每月退休金八千多,全转到他大闺女卡上了。她攥着存折在阳台上站了半宿,想起老张临走前攥着她的手说:"咱不图别人啥,就图个舒心..."

第二天一大早,李婶儿把围裙叠得整整齐齐放在餐桌上。王校长追到楼道里嚷嚷:"你这人怎么这么计较?"李婶儿头都没回:"我是计较,计较自己活了大半辈子,临了还要当冤大头。"

这事儿过去小半年,有天我在社区医院看见李婶儿。她正跟几个老姐妹学手机买菜,笑得前仰后合。听说最近在老年大学报了国画班,画得最好的那幅荷花,就挂在老张遗像旁边。

要说这事儿给我的启发,倒让我想起早年间听过的一句老话:夕阳虽好,也要自己会看天色。人到晚年,最金贵的不是找个伴,是守住心里那团热乎气儿。就像李婶儿现在常说的:"宁可独自数星星,也别给人当抹布使。"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来源:倾心雨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