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潍坊是农业大市,在这片土地上我相信一定大有可为。”说这句话的,是梁其安。十年前,他是惠普的工程师,担任昌乐本地区域信息站的站长。十年后,他成了在潍坊昌乐的番茄大棚里钻研自然农法的“新农人”。他投资研发的“黄金籽”西红柿,如今年销额突破1.2亿元,更带动百余名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佳潼
“潍坊是农业大市,在这片土地上我相信一定大有可为。”说这句话的,是梁其安。十年前,他是惠普的工程师,担任昌乐本地区域信息站的站长。十年后,他成了在潍坊昌乐的番茄大棚里钻研自然农法的“新农人”。他投资研发的“黄金籽”西红柿,如今年销额突破1.2亿元,更带动百余名村民实现“田间+直播间”双收入。
工程师跨界农业
发现西红柿的“黄金价值”
“我2004年开始做昌乐信息港、人才网,算是本地最早的一批站长。”梁其安回忆道。他在互联网行业深耕十年,团队人员最多时达30人,2014年营收达到1000万元。“那时候昌乐绝大多数的企业网站都是我们做的,他们在线上推广也是我们做的。”后来,58同城、美团等平台崛起,他意识到区域信息网的前景不乐观,2014年底,梁其安决定转型。
但是转型做什么,却让梁其安非常头疼。“潍坊有强大的农业供应链,这是我们的根基,思来想去我决定做农业。”说干就干,梁其安开始尝试做农产品电商,卖过葡萄、西瓜、草莓,但很快发现市场价格犹如一层浪,只有更低没有最低,单纯销售卷价格难以持续。“大家都在卷价格,感觉没意义了。如果不能改变一些问题,创业就没有太大价值。”
转机出现在2015年初,梁其安尝试销售一批高品质西红柿,销售价格高于市场上常见的西红柿,但消费者反馈却出乎意料地好。“我们西红柿都没货了,客户还要,没办法只能给客户退款,但客户却愿意再等等。”梁其安说,他曾经接到过外地老太太的电话,说“你们几个小伙子卖的西红柿太好吃了,一定要坚持住!”这让梁其安看到了希望,他认为,消费者非常愿意买好的产品,贵一点不要紧,等一等也不要紧。
自建基地、死磕品质
用数字化技术种出“儿时味道”
为了种出有“儿时味道”的西红柿,2015年底,梁其安投入700万元包下100亩地、建了28个大棚,从日本引进2.6元/粒的高价种子。“光种子就花了12万,一亩地种子投入两万多。”然而第一年达标产量不足1500斤/棚,远低于预期的1万斤。更让人头疼的是,一场大雪压塌了好几个棚。
“雪压了大棚,我加钱都没人来收拾,老百姓都只守着自己的大棚。”这场大雪让梁其安意识到农业不能靠雇工管理,必须让农民成为“主人”。他迅速调整模式,与唐家店子村合作社建立合作,免费提供棚、种子、技术,农户负责种植,公司以4.5元/斤保底收购,利润三七分成。“农民拿七成,他们才会真心付出。我们要的是销售端的利润,生产利润都交给村民。”
为了让农民种出好品质的西红柿,梁其安发挥互联网特长,自主研发数字化种植系统。“我们从品种端到栽培模式端,到种植设备都在自己做。大棚里正在测试巡检机器人,能带着摄像头和孢子检测仪自动巡检,甚至联动施肥系统。”他与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从品种、栽培到设备全程标准化。“越好的品种越难种,种植管理技术不到位,会导致口感极大变化。”
在梁其安的番茄王国大棚里,他采用雄蜂授粉,施用大豆、三文鱼发酵的肥料,用自然农法种植出的西红柿籽粒饱满,一口爆浆。“黄金籽西红柿掰开之后,有金黄的种子,这是一个非常有识别性的特征。”
农民自己做主播
西红柿成“致富果”
种出好西红柿,销售也很关键。梁其安依托互联网经验,早早布局线上渠道,设立天猫、淘宝、京东、抖音小店等销售平台。“黄金籽”西红柿仅半年时间就成为天猫水果西红柿品类销量第一名,还三次登上央视荧屏。
但梁其安并不满足于此。他抓住直播风口,但却不走寻常路。“直播销售西红柿,虽然销量不错,但利润空间并不乐观,因为相当比例的利润被网红带走了。”于是他创新性地推出农民主播培训计划,免费为村民开设培训课程,帮他们从“零”开始做主播。
“农民通过直播销售所得的收益,除去物流成本之外,其余全归主播所有。”村民秦杰在2021年5月开始学习网络直播,做起了农民主播。“我种的这个‘黄金籽’西红柿,没有添加任何农药,非常好吃。我给大家掰开一个看一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的直播间的粉丝就增加到了一千多人,如今一天靠直播就能赚一二百元。
目前,唐家店子村已有100多人参与网上直播,他们白天在大棚里忙碌,晚上在家直播带货,每天挣双份工资。梁其安还开发了西红柿汁、西红柿罐头等产品,创立“番茄侠”新消费品牌,创建150人的火山农业直播基地。
“黄金籽” 带来的改变,其实早已刻在唐家店子村的土地与村民的生活里。村支书张德增记得,以前村民种玉米、小麦,一亩地收千把斤,卖价几毛钱,扣除种子、化肥、人工成本,一年纯利润往往只剩两三千元。而现在,连片的玉米地变成了整齐的西红柿大棚,“黄金籽”成了名副其实的 “致富果”。加入种植西红柿的农户,单靠大棚种植一年就能挣10万到12万元,收入比种传统作物翻了几十倍。“我家去年光种西红柿大棚就挣了11万!”村民张德良说。
如今的唐家店子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起了“黄金籽”,张德曾感慨:“‘黄金籽’不光让村民腰包鼓了,更让村子有了烟火气,有了奔头。”
经过十年发展,梁其安在全国8个省份建有基地,总面积超1000亩,日发货量达5000箱。“黄金籽”番茄卖到12元/斤,复购率极高。他说,农业靠天吃饭,但更要靠良心吃饭。只有对土地好、对产品好、对人好,才能走得远。“我们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可能就是想赚点钱,但当我真正进入了这个领域之后,发现这是一个非常有使命感、有价值的事业。在乡村这片热土上,我们能够跟更多的人共同去成长和收获。”下一步,他计划将模式输出到泰国、澳洲,“泰国番茄卖8元/斤,澳洲卖20-30元/斤,我们要去‘解放’他们的餐桌!”梁其安说。
来源:齐鲁晚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