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丰”景上新!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3 09:28 1

摘要:“今年气候条件好,雨水足、光照好,加上农技专家全程指导,高粱长势比往年好,估计亩产在700至850斤之间。”西城街道种植大户冯卫站在田埂上,看着收割机驶过、饱满的高粱籽源源不断涌入粮箱,脸上笑开了花。

金秋时节

地处江南的常州大地上

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田野里,果园中,莲藕塘

一幅幅生动的秋收画卷徐徐展开

01

金秋九月,微风拂过

成片的高粱穗子褪去青涩

裹上沉甸甸的绛红色

在阳光下泛着油光

收割机穿梭田间

农户们忙着收割、转运、晾晒

呈现出一派热闹的丰收景象

“今年气候条件好,雨水足、光照好,加上农技专家全程指导,高粱长势比往年好,估计亩产在700至850斤之间。”西城街道种植大户冯卫站在田埂上,看着收割机驶过、饱满的高粱籽源源不断涌入粮箱,脸上笑开了花。

“1800亩高粱田,预计4天收割完成。最省心的是,收割上来的高粱由苏合农服全盘收购,还实行保底价。”今年是冯卫第二年种高粱,他告诉记者,今年的1800亩高粱田,全部与苏合农服签订协议、采取订单式种植模式,种子选用“晋糯3号”,不仅抗旱抗病,还特别适合金坛的沙质土壤,从播种、施农肥到田间管理都有农技员上门指导。

02

棉花

秋风拂过花开西庄的棉田

连绵的洁白如云海翻涌

这里是江苏常州一处

独特的乡村田园综合体

如今正迎来棉花的丰收季

这是属于秋天的独白

也是大地最丰厚的馈赠

从春播到秋收

时间默默积累

终在这一刻凝结为实实在在的收获

孩子们在棉田边第一次感知

劳作的意义

棉花从种植到采摘,再到制成棉织品

每一步都凝聚着汗水与希望

花开西庄以棉田为媒,融合农业体验、乡村艺术与生态教育,让城市居民也能感受采摘的乐趣,触摸棉花的温度。

03

阳光玫瑰

9月17日

走进溧阳市溧城街道歌岐村

“我采我摘”家庭农场

满园果树挂满果实

空气中弥漫着香甜气息

葡萄架下,果农们手法娴熟

一串串晶莹剔透的阳光玫瑰葡萄

被迅速采下

堆满了采摘筐

农场负责人吕俊介绍,今年阳光玫瑰总产量约10万斤,虽然受天气影响减产,但甜度较往年显著提升。“我们采用绿色生态种植方式,使用有机肥改良土壤,全程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吕俊说。

为延长产业链,农场创新销售模式,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开拓市场。”我们通过抖音、微信等平台分享果园趣事,同时对园区进行改造升级,定期举办研学活动,让游客常来常新。”吕俊介绍,从单一水果种植到“有机培育+多元销售+农旅融合”三产联动发展新模式,水果产业为当地村民创造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

村民李阿香正在分拣阳光玫瑰,她开心地说:“在家门口工作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增加收入,真是一举两得。”

04

莲藕

在天目湖镇桂林村的藕塘里

清晨的微风轻拂过泛起涟漪的水面

采藕人早已投入到紧张的劳作中

张师傅手持特制高压水枪

凭借多年练就的“藕路辨识”本领

精准定位藕群

随着“嗤嗤”水流声响起

一根根象牙般洁白饱满的莲藕破泥而出

“采藕是个技术活,要先观察荷叶的朝向和大小,顺着根系走向才能完整采出。”张师傅一边劳作一边介绍,每天凌晨便下水采藕,靠头灯照明,在齐腰深的泥塘中弯腰摸索,常常连续劳作7个小时才能完成当日采收。

“我目前种植莲藕200多亩,每日可采收约3000斤。"种植户黄伟望着满池的莲藕,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溧阳莲藕以出众的品质和脆甜清香的口感,在市场上备受青睐。

从初夏的桃子、盛夏的梨,再到如今的高粱穗子、棉花、葡萄、莲藕......常州的田野上呈现出产业兴旺、农民增收的生动画面。农产品采摘经济的蓬勃发展,不仅让游客享受沉浸式采摘乐趣,也为当地村民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

通讯员:韩一宁 常供销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