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唯一成建制歼灭一个日军师团的战役——万家岭战役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18 19:23 1

摘要:1938年夏,武汉会战已进入白热化阶段。日军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手握8个师团兵力,在长江两岸展开钳形攻势。此时,一支特殊部队——由北方渔民、山区猎户组成的日军第106师团,正沿着南浔铁路悄然逼近德安。这支被东京参谋本部称为“山地战专家”的部队,携带着200辆

1938年夏,武汉会战已进入白热化阶段。日军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手握8个师团兵力,在长江两岸展开钳形攻势。此时,一支特殊部队——由北方渔民、山区猎户组成的日军第106师团,正沿着南浔铁路悄然逼近德安。这支被东京参谋本部称为“山地战专家”的部队,携带着200辆运输车、50门山炮,却未曾料到即将在赣北丘陵地带遭遇灭顶之灾。

9月23日,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站在南昌作战室巨型沙盘前,参谋们正将标注着“106师团”的红色箭头推向万家岭地区。这位保定军校毕业的粤籍将领,在沙盘上划出三道弧线:“命令欧震第4军放弃金官桥阵地,吴奇伟集团军后撤二十里”。这道看似溃退的指令,实则是“天炉战法”的精妙起手——用空间换时间,将孤军深入的日军引入死亡陷阱。

武汉会战经过要图,右下为万家岭战役

薛岳(图中)

日方部队是松浦淳六郎中将率领的第106师团,下辖步兵111、136旅团,共4个联队,另有骑、炮、工、辎重兵各1个联队。

中国方面,薛岳担任主要指挥官,指挥了包括第4军、第74军、第66军、第187师、第91师、新编第13师、第142师、第60师、预备第6师、第19师以及第139师的一个旅和新编第15师的一个旅等众多部队,总兵力达十万余人。前敌总指挥则由第九集团军司令吴奇伟担任。

松浦淳六郎(左二)在万家岭前线

万家岭方圆五十里内的地形,堪称机械化部队的噩梦。海拔600米的张古山横亘中央,其东侧麒麟峰与西侧背溪街构成天然屏障。当地樵夫向国军透露:“这山里有三十六道沟,七十二道梁,外人进去就出不来”。第106师团的坦克部队在此完全丧失机动性,重炮更因仰角不足难以轰击山顶阵地。

1938年10月3日-6日,第七十四军万家岭附近战斗经过要图

湖南子弟兵组成的第70军第19师,在焦土中构筑出令日军震惊的防御工事。战士们将粗大毛竹浸透桐油,编织成直径两米的竹笼,内填砂石构成“移动堡垒”。日军战史记载:“国军军阵地上,我们的炮弹就像打在棉花堆里”。当松浦淳六郎中将亲率步兵冲锋时,70军用改良的抬枪(装填铁砂的土炮)实施近距离杀伤,三天内造成日军800余人伤亡。

参加万家岭战斗的中国士兵

海拔最高的张古山阵地,成为决定战役走向的关键。第74军51师305团团长张灵甫发现日军夜间会点燃篝火取暖,遂组织800敢死队员,每人携带五枚手榴弹、一柄大刀,借助夜色攀岩突袭。亲历者回忆:“张团长脱去上衣,手提机枪冲在最前,岩石上都是血手印”。此战歼灭日军两个中队,但也让305团减员三分之二。

被压缩在刘鞔鼓村的日军残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绝境。第66军战士发明“火油竹筒”——将煤油灌入打通竹节的毛竹,点燃后滚入日军藏身的石灰窑洞。日军军曹小林秀男在日记中写道:“火焰顺着岩缝涌入,士兵们像烤鱼般蜷缩”。10月7日黎明,松浦中将烧毁军旗,带着卫队试图突围时,被新13师炊事班用扁担生擒。

万家岭之战,歼敌1万余人,缴获山炮16门,迫击炮28门,轻重机枪200多挺,步枪3000多支,生擒敌军百余名,史称万家岭大捷。

双方实力对比

尽管装备处于绝对劣势,中国军队通过近战夜战将杀伤效率提升至1:3。日军战报承认:“每个碉堡争夺都要付出中队级代价”。最具代表性的是第4军102师,用2000枚手榴弹在雷鸣谷制造“钢铁暴雨”,半小时内歼灭日军运输队。

万家岭山上的日寇坟墓

第271旅少将旅长王锡山(右一)力战殉国,成为万家岭战役中牺牲的唯一的将军、军阶最高的国军军官

10月11日,昭和天皇在御前会议上怒斥参谋总长闲院宫载仁:“一个师团玉碎,这是明治建军以来的耻辱!”。为掩盖败绩,日军将106师团从序列中秘密除名,直到三个月后才重建。

日军106师团进入德安时的情形

《纽约时报》战地记者白修德在报道中写道:“万家岭的胜利证明,中国军队不仅能进行持久防御,更具备歼灭敌军重兵集团的能力”。苏联《真理报》则将其与斯大林格勒战役相提并论,认为这是“东方战场的转折点”。《新华日报》发表社论《论南浔路的胜利》。新四军军长叶挺电贺:“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当垂不朽”。《大公报》词条发表社评称:“这种胜利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其意义重大,远过于四月初旬之台儿庄。”

《薛兵团南浔线敌情纪实》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参谋处编

江西农民刘水根带领村民,用门板在焦塘沟搭起“人桥”。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国军兄弟们踩着我们的肩膀冲锋,血水顺着脖子流进衣领”。这种军民融合的壮举,使得万家岭地区至今保留着“忠骨岭”、“铁血坡”等地名。

万家岭战役,日军106师指挥部旧址

当硝烟散尽,万家岭的杜鹃花依然年年绽放。这座用鲜血浇灌的山岭,不仅铭刻着抗日战争最辉煌的歼灭战,更昭示着一个民族在存亡之际迸发的惊人力量。那些沉睡在红土地下的英魂,早已化作永恒的丰碑,指引着后人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1.搜狐军事《唯一全歼日军师团战役》

2.解放军报《梁山战斗:全歼日寇一个精锐大队的著名战例》

3.网易《抗日以来最精彩一战:差点围歼日军师团》

4.《武汉会战军事档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5.《冈村宁次回忆录》日本防卫厅战史室

6.《薛岳将军与万家岭大捷》江西人民出版社

来源:3C捕快事

相关推荐